中央層面對于城中村改造出臺重磅政策。7月21日,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城中村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有助于解決居住、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此前,部分地區已經在逐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如今中央層面出臺新政,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于地方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將形成有力的引領與推動。更重要的是,通過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不僅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能真正釋放消費潛力和內需。
超大特大城市有哪些?
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天津等
根據《指導意見》,要堅持穩中求進、積極穩妥,優先對群眾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進行改造,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實施一項做成一項,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事實上,關于城中村改造,在此前的高層會議中,曾被著重提及。
今年4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6月份舉行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曾表示,強化對投資的融資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
在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指導意見》,是對4月2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在當前迫切需要推進穩增長、擴內需的經濟形勢下,推進城中村改造無疑是題中之義。
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動城中村改造,能夠將供給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對接起來,將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對接起來,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由國家統計局2021年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顯示,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按照城區人口排序,全國現有超大城市7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增至14個,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李宇嘉表示,新市民、年輕人和外來人口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特別是在城中村,而城中村又是這些城市發展最薄弱、短板弱項最突出的區域。通過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不僅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能真正釋放消費潛力和內需。
“城中村改造,一方面是修復內需和消費潛力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是引導和釋放內需的必然選擇。對于房地產來說,城中村改造能夠構建先租后買的消費新格局、新模式,也能夠逐步讓新市民、年輕人和外來人口升級自己的住房消費,從而為商品房市場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李宇嘉說。
城中村如何改造?
建議先行試點、一村一策
我國的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到城市更新的階段,城中村改造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改善城市界面、提升居住品質,還能破解公共配套設施不足、消防用電安全等問題,更能為房地產開發投資形成增量。
在此之前,城中村改造在各地已經逐步推進。今年,深圳住房建設局印發了《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規模化品質化改造提升指引》,2023年-2025年,深圳將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46萬套(間)、建筑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2023年,深圳計劃推進4.9萬套(間)城中村規?;焚|化改造提升項目。
從深圳來看,城中村改造的體量較大。據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此前披露,已經摸排167個城中村、3萬個樓棟、超3000萬平方米潛力改造空間。
在廈門,《廈門市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已經印發,其中明確,按照“一年試點、兩年攻堅、三年全覆蓋”的時序安排,自2023年啟動試點,利用3年時間實現108個行政村治理全覆蓋。此外,行動方案還指出,堅持社區服務改革提升,開展“一村一策”策劃、規劃,制定實施方案,分批分步驟生成城中村治理項目。
在廣州,7月17日,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于征集《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這是廣州市首次針對城中村改造進行的立法工作,也是全國首個將出臺的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規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