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劉凱在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租下一小間辦公室,掛上新能源科技公司的牌子時,還在為銀川的公務用車市場犯愁。
市場空間小、前期投入大,讓劉凱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幾乎陷入絕望——手握專業的車隊,卻無用武之地。
2019年,聚合平臺的消息點亮了他的想法,“那是一次從銀川走向全國的機會,錯過可能就沒了”,時隔數年后,劉凱每當想到當初的決定,不禁感慨一次看似尋常的選擇,讓他成為行業破局的參與者。
劉凱是妥妥E行創始人兼總經理,彼時,網約車市場高度集中,和妥妥E行一樣接入高德打車的出行服務企業,在第一次享受到互聯網流量紅利后,成為攪動網約車市場的“鯰魚”。
“我們在銀川有成熟的出行服務經驗,也有專業的車隊,但眼看著大家打車難、出行不便,卻沒有辦法聚攏用戶,最初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去獲客,每天一睜眼就是研發支出、營銷支出,”劉凱說,“聚合平臺的出現,打破了我們的成本結構,原本占大頭的營銷成本省下來,這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可能”。
平臺企業補齊流量短板,出行服務企業憑借專業長板參與市場競爭,妥妥E行也由此成為第一個從寧夏走向全國的出行企業。
妥妥E行接入高德打車后,有了穩定單量,開始在多個城市設立線下司機服務站點,配備專業人員為司機進行服務培訓、安全培訓等,讓司機服務標準化,服務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如今,妥妥E行已得到寧夏自治區“科技小巨人企業”認證,成為重點培育的“小巨人”企業。據劉凱介紹,妥妥E行每天服務全國近4萬名司機,在西安平均每月帶動超1萬個靈活就業機會,在銀川每月帶動近千個靈活就業機會,并累計為銀川市地方稅收貢獻超千萬元。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明確,引導平臺經濟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補齊發展短板弱項,支持平臺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在出行產業,平臺企業與出行服務企業的優勢互補,讓成長于西部地區的妥妥E行站上數字時代的同一起跑線,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參與者。
為此,我們實地走訪了總部位于銀川市的妥妥E行,試圖從這家西部出行企業與平臺企業的聚力共進中窺見出行產業數實融合的發展路徑。以下為妥妥E行總經理劉凱的采訪實錄(經編輯):
Q:做出行服務最大的難點在哪兒?
劉凱:2018年,我們在銀川創辦長燃智享(寧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希望在企業用車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開發一套企業用車產品,為公務用車降本增效。但經過半年多的研發投入、設計投入以及市場投入,一方面發現我們對市場的判斷是缺乏經驗的,另一方面作為早期創業工作投入產研的能力也嚴重不足的。但我們擁有豐富的車輛、駕駛員資源,有成熟的運力管理經驗,于是在2019年開始進入網約車市場,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出行服務。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在于找用戶。
我們有出行服務能力,但匯聚出行用戶并非我們所長,作為一個初期的企業,線上獲客的成本非常高,如果選擇單打獨斗,這是一筆逃不掉的硬支出,這是傳統出行服務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
Q:為什么選擇和高德打車合作?
劉凱:任何業務的發展都需要拓展客戶群,出行服務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用戶的拓展更為重要,而這離不開營銷費用的投放。一個城市的營銷費用少則百萬,多則上千萬,甚至巨頭企業是在以過億的營銷費用砸市場,這對于一個創業型企業來說難以想象。
以聚合模式合作,打破了出行企業的成本結構。2019年,妥妥E行和高德地圖展開合作,我們擅長出行服務,高德擁有出行流量,這種優勢互補直接省下了我們的營銷成本,讓我們得以把更多資源投向司機和車輛。
此外,數字化出行離不開導航能力,以我們當時的情況來看,也很難長期支持一套系統的研發和運維。而高德深耕地圖導航領域二十年,在導航能力、互聯網技術上擁有深厚基礎,我們在此之上進行平臺運營,相當于和全國出行服務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靠出行服務能力參與市場競爭。
不同的成本結構,讓我們這類地方性創業企業,得以在高度集中的網約車市場中有了成長空間,逐步形成好服務、好收入的良性循環。
Q:如何看待目前出行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
劉凱:未來的網約車行業一定是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全國走向區域,從價格戰走向服務賽。尤其在服務領域,隨著聚合模式的興起,越來越多像妥妥一樣來自區域的網約車平臺,可以參與到全國性網約車市場的競爭中去,那必然對司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網約車平臺公司一定會加強對駕駛員的培訓和考核、對車輛的檢測和維護,提高駕駛員的素質技能和車輛的安全性、舒適性。同時,網約車平臺公司也會強化對用戶的反饋和投訴的處理,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