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三言Pro(微信號:sycaijing),作者:雨辰,授權轉載發布。
連炒雞蛋也用上預制菜了?
事實上,預制菜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是近期有媒體報道商戶炒雞蛋也用上了“科技與狠活”,看似水嫩嫩的雞蛋碎其實是預制品,配料表都有幾十種。
像炒雞蛋這種簡單食物也要成品,一些網友表示很難接受。
在電商平臺,筆者看到有不少商家在售賣“嫩雞蛋”預制品。
事實上,除了炒雞蛋外,筆者發現不少隨手可做的食品都有預制品在售賣,確實讓人意想不到。
炒雞蛋這樣簡單的食物真有必要預制嗎?
都有哪些不可思議的預制菜?
炒雞蛋、青菜、米飯
荷包蛋、茶葉蛋、涼菜
在電商平臺,商家售賣的炒雞蛋預制品主打便捷、水嫩,主要客戶是餐館飯店。
炒雞蛋預制品的保質期多為9個月,要在-18度的低溫冷凍條件下儲存。食用方法十分簡單,解凍或者加熱就能食用。
所以餐飲商用來說,這無疑能加快出餐的速度。有買家評論“很方便,上菜效率提高了許多”。
預制品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極其的水嫩,賣相很好。從商品詳情圖能夠看到,雞蛋碎顏色金黃、色澤均勻、水嫩。
在產品的包裝上,可以清楚看到配料表,配料多大數十種。主要包括:全蛋液、植物油、水以及多種食品添加劑。
再看看營養成分表,其顯示每100克的蛋白質含量僅有7.7克,而正常炒雞蛋每100克蛋白質含量高達13克,兩者相差快一倍。
水嫩的預制品看起來不錯,但營養價值已經大打折扣。不過,預制炒雞蛋的價格并不貴,每千克25元。而現在市場上生雞蛋1千克也超過10元。
而且一般外賣中一份炒雞蛋也就400g左右,但售價都在20元以上。
除了炒雞蛋,筆者還發現了其他的雞蛋相關預制品。比如,冷凍荷包蛋、預制茶葉蛋。
食用方法也是解凍加熱即可,價格差不多一元一個。
除了上述常見食物,筆者還發現了更多有點不可思議的預制菜。
平時去餐館或者外賣,點綠色蔬菜主打一個新鮮,但筆者發現也有預制綠色蔬菜。有速凍的熟西藍花、桑葉芽等。
甚至連蛋炒飯都有預制的,可能你吃的外賣揚州炒飯就只是預制品加熱了而已。1千克蛋炒飯預制品價格14元,簡單加熱就能翻倍賣。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涼菜,種類更是豐富,某一商家提供有數百種涼菜品類,開袋即食。
還有很多人常點的外賣,比如皮蛋瘦肉粥、番茄炒蛋、豆角燜面等等,可能就是預制品。
我們之所以感到驚訝,是因為很難想象炒雞蛋、米飯這種簡單的食物都是預制的。
很多預制菜商家都有炒菜類料理包,大部分都在30-50元10包,合3-5元一份菜。
對于安全健康問題,商家回答道:咱們家產品從生產流程就嚴格監督,出廠之前會進行一個產品質量檢測,發貨時也都有安排再次檢查,就是為了能更好的保障產品質量。
全店料理包產品都是12個月保質期,都要冷凍保存。食用方法是通過微波、水煮、蒸箱等方式加熱。
對于客戶來源,可以個人購買,也可以外賣商用。
而更真實的現實是,預制菜的使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它幾乎充斥在我們的身邊。
外賣中預制菜占七成?
消費者知情嗎?
餐廳是否應提前告知?
據《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中國預制菜行業下游最大的需求來自于餐飲行業,銷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小吃快餐店、連鎖餐飲店、主打外賣的餐飲店、團餐等是預制菜應用的主要場景。
報告還指出,第三方機構估計全國70%的外賣商家使用料理包。
此外,頭部連鎖餐飲店預制菜使用率也頗高。數據顯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貝等連鎖餐飲企業預制菜占比高達80%以上。
在電商平臺上,不少預制菜商家展示了合作的餐飲客戶,老娘舅、鍋圈食匯、吉野家、李先生、永和豆漿、如意餛飩、華萊士等連鎖快餐店外,還有遇見小面、費大廚等網紅餐飲品牌。
不過不管是線上線下,卻很少有餐飲品牌公開使用預制菜的相關信息。
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想知道預制菜使用情況?又對預制菜又怎樣的看法?
江蘇省消保委曾做過一次調查。調查顯示,74%的受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點餐吃的可能是預制菜,87%的受訪者不愿意在外賣和餐廳里吃到預制菜,高達93%的受訪者認為商家應在點餐前告知使用了預制菜。
筆者也問了幾位身邊的朋友,他們絕大多數也認為餐飲企業應該告知是否使用了預制菜。
上個月,一則“六千的喜宴7成是預制菜或只要一千多”的消息曾引發討論。在有關此事的一個調查中,絕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接受高價酒席使用低價預制菜,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酒店應該提前溝通。
事實上,知情權是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對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享有知情權、選擇權,有權知悉商品或服務的相關信息、真實情況,有權選擇商品或服務的種類,有權決定是否接受該種類的商品或服務。
但在實際的生活中,目前很少有餐飲企業能夠做到告知的義務。
去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熱點分析》,其中預制菜就曾被點名,稱“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
預制菜的使用如此普遍,但為什么卻害怕告知消費者呢?
其實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很多人對預制菜印象并不好,往往將其和廉價低質聯系到一起。餐飲企業們自然選擇了沉默。
另外預制菜確實還有待提高和改進的地方。
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61.8%的消費者認為預制菜的口味復原程度需要改進,47.8%的消費者認為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改進。
預制菜在餐飲行業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提高了出餐效率,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發展前景也被看好。
風口之下的預制菜
將逐漸回歸到穩定發展
近幾年,預制菜行業按下了加速鍵,市場規模在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未來3-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長率逐年上升,在2023年達到5165億元,在2026年達10720億,突破萬億級市場。
除了傳統的餐飲上游企業,而預制菜行業這幾年也迎來很多企業跨界加入,比如格力電器、老板電器等企業從電器生產領域切入預制菜產業,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商超、生鮮電商等平臺也紛紛入局,甚至地產巨頭、快遞企業也加入賽道。
此外,有關預制菜的相關行業標準也在陸續出臺。
2022年6月,中國飯店協會發布《預制菜品質分級及評價》和《預制菜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為預制菜的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支撐;2022年5月,江蘇省餐飲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江蘇省餐飲協會牽頭發布《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團體標準;2022年11月,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生產經營《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二十條》;2023年1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發布《上海市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方案》的通知等。
這兩年預制菜也有從B端到C端滲透的趨勢,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也在慢慢提升。
雖然,預制菜的前景被看好,前兩年大量資本涌入預制菜賽道。但今年預制菜的風口效應似乎淡化了。
我們也看到一些新興預制菜品牌在一輪風光過后悄然消失了,比如羅敏趣店預制菜、陸正耀的舌尖英雄等。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品質和安全才是核心,而資本熱炒的風口很容易短視,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了長遠發展。
長遠來看,預制菜應該會朝著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在透明、安全的前提下,預制菜也將被更多消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