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Z.com) 引言: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藝術的風靡,一些人懷疑它是否應該被視為藝術。這項技術仍在不斷發展中,如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在產生越來越令人信服的視覺效果。然而,這些工具是依靠龐大的創意作品數據庫來生成內容。對于創作者這來說,可能想知道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護您的工作免受人工智能工具的影響,答案是:這很復雜。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這些模型經過訓練可以使用大型數據集執行操作。用于訓練的數據集包括數十億個圖像和文本對——從畢加索等傳奇藝術家的作品到專業和業余創意人員的作品。
人工智能藝術生成器使用這些媒體文本配對來生成視覺內容以響應用戶文本提示。基本上,他們使用現有藝術家的作品,并將模式與文本配對(社交帖子、標題、替代文本等)相匹配,以便用戶可以根據“文森特·梵高風格的繁星夜空”等提示生成新的視覺效果。
為什么藝術家感到不安?
藝術創作者最不滿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作品。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將來自多件藝術品的數據組合起來,并將其拼接在一起,以生成與用戶提示相匹配的東西。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侵害藝術創作者權益,大多數人工智能工具在沒有征求許可、提供任何補償、甚至不承認原始創造者的情況下就完成了所有這些工作。
能阻止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訪問人類藝術品嗎?
不幸的是,阻止人工智能工具訪問任何內容的唯一方法是不在網上發布任何內容。這聽起來可能有些極端,但這就是現實。當然,可以使用網站上的 robots.txt 文件來阻止 AI 工具抓取網站內容,或者通過選擇退出訓練數據集來保護您的圖像免受 AI 影響,但這些方法有一些限制。
首先,robots.txt 文件中的命令是建議性的,這意味著網站沒有遵守法律義務。其次,必須阻止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抓取網站,而這又不利于SEO。最后,robots.txt 文件僅讓能(有限)控制對網站的訪問,它不會保護在其他地方發布的內容:社交媒體、云服務等。
谷歌的隱私政策可能意味著它使用所有在線內容來訓練其人工智能算法
2023年7月,谷歌更新了隱私政策,表示將使用在線內容來訓練其 AI 系統,包括 Brad、谷歌翻譯等。谷歌使用“可公開訪問的來源”這一措辭。以下引用在更新后引起了一些警鐘:
“例如,我們可能會收集在線公開或從其他公共來源獲取的信息,以幫助訓練 Google 的 AI 模型并構建產品和功能,例如 Google Translate、Bard 和 Cloud AI 功能。” –谷歌隱私政策
換句話說,谷歌現在表示,您在網上發布的任何內容都可以獲取。至少,谷歌通過突出顯示最新的變化,可以輕松比較其隱私政策的更新:
這個措辭的變化相當微妙,但含義卻很重大。此前,谷歌語言模型的主要功能是解釋搜索查詢并將文本翻譯成其他語言。
現在,該公司表示可能會使用所有可公開訪問的資源來訓練其全套人工智能模型。這包括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 Bard,并擴展到語言模型之外,包括所有谷歌的人工智能工具/功能——最明顯的例子是圖像生成。
社交網絡可以使用平臺上發布的任何內容
Meta 還可以不受限制地訪問 Facebook、Instagram 和 Threads 上發布的所有內容。如果您閱讀了條款和條件,這是社交平臺的標準做法。一旦將任何內容上傳到社交網絡,他們就有權以任何他們希望的方式使用和重復使用它。
許多社交用戶發現公司未經許可在廣告中使用他們的圖像,包括創意。不幸的是,如果該公司恰好是用戶上傳圖像的社交網絡、該網絡的母公司或同一母公司擁有的另一個品牌,那同樣能獲取數據。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像 Instagram 這樣的平臺使用他們的一張圖片進行廣告活動的機會非常低。然而,Meta 幾乎肯定會使用您的圖像、視頻和帖子來訓練其人工智能算法。
Adobe 等服務可能會訪問并使用用戶作品來訓練他們的算法
2023年1月,Adobe 因更新其條款和條件而引起熱議。該語言似乎表明 Adobe 可以使用攝影師上傳到其云服務的圖像來訓練其人工智能算法。
具體措辭如下:
“Adobe 可能會使用機器學習(例如模式識別)等技術來分析您的內容,以開發和改進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更糟糕的是,Adobe 自動選擇用戶加入該內容分析系統,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在帳戶設置中手動將其關閉。幾周后,Adobe 表示不會使用任何客戶數據來訓練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不管怎樣,如果Adobe 想使用客戶數據來訓練其人工智能系統,那么除了抵制之外,任何人都無能為力。與此同時,Adobe 正在從某處獲取生成填充等工具的數據,因此它以某種方式使用藝術家的作品。
科技公司幾乎可以輕松地訪問用戶的數據
就目前情況而言,谷歌和 Meta 等科技巨頭幾乎可以輕松地訪問藝術創作者的數據。
歐盟直到2018年才實施其GDPR 隱私準則,但在保護用戶數據方面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個新的雷區,幾乎沒有任何法規來限制科技公司在這一領域的行動。目前,像 Google 和 OpenAI 這樣的公司幾乎可以用用戶的數據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且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改變。
最終,需要通過訴訟和監管來保護藝術家免受人工智能的侵害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對用戶數據的訪問受到監管之前,藝術創作者幾乎無力阻止這項技術。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版權法的變化,或者可能是與創意所有權相關的新數據保護。無論哪種情況,新法規的出臺和執行都需要很長時間。
對于創意人士來說,關于AI版權訴訟案件不斷增多,這可能會加快法律反應的速度。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藝術一代所面臨的倫理問題將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