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作者:裴培,授權轉載發布。
網易云音樂(Cloud Village)于5月26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的申請版,相信很多人已經讀過其中的數據了——在線音樂服務的月活用戶(MAU)達到1.81億,月度付費用戶1600萬,日活用戶日均聽歌時長76分鐘,充分說明了這個平臺的強大生命力;調整后的虧損率逐漸收窄,也體現了財務上的潛力。
我一直比較熱衷于觀察各種內容社區,所以我同樣在關注這份招股書。不過,我最感興趣的是兩個數據,它們充分定義了“什么是網易云音樂”,以及“網易云音樂不可替代的價值在哪里”:
截至2020年底,網易云音樂89%以上的活躍用戶是90后;2020年的新增用戶,有60%是00后。相比之下,B站則宣布自己“有86%的用戶在35歲以下”(2021年一季度數據)——由此我們可以大致推斷,網易云音樂的用戶比B站更年輕,而且是年輕一大截。
網易云音樂的月活用戶當中,有25%在以某種方式產生內容。截止2020年底,用戶產生的歌單超過20億條;2021年2月,有48%的聽歌者瀏覽了評論區。這說明社區里的參與度和創造力比較旺盛。
作為一個嚴重超齡的80后網易云音樂用戶,吸引我每天使用這個平臺的最大動力就是:歌單、FM、評論區。前兩者可以幫助我找到喜歡的音樂,或者拓寬對音樂的認識;后者則能讓我感到了音樂的“溫度”,通過音樂與千千萬萬個活生生的人連接起來,這種連接感僅有網易云音樂能夠提供。
又比如云村的ACG專區、二次元云圈,以及浩如煙海的二次元歌單,一直是我尋找符合自己口味的番劇的地方——我相信,如果一部番劇或Galgame的主題曲符合我的口味,那它本身也會符合我的口味。通過這個方式,我找到了《少女與戰車》《博多豚骨拉面團》《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見兔女郎學姐》,等等等等。看完番劇以后我還會再回一次評論區,看看大家對劇情和主人公的討論——相信我,云村的評論區比視頻平臺的要精彩得多,沒有后者常見的黨爭和抬杠。
每當媒體或券商分析師提到“Z世代喜歡的內容社區”時,他們總是會舉出抖音、B站、小紅書的名字。我很奇怪的是,網易云音樂有時會被忽略。這可能是一個不小的視野盲點或者說疏漏。
在我身邊,越是年輕的朋友就越是愛在朋友圈轉發網易云音樂的鏈接;那些在大學里組建樂隊、以獨立音樂人自居的小伙伴,都會到處散發云村的個人頁面。鑒于云村極高的用戶黏性,可以想象,這些年輕人長大了也會留下來——我就是從2013年開始使用的,那時候我比現在年輕多了。區別在于,現在我在古典專區花的時間已經超過了ACG專區。
當然,我能想象別人會如何反駁,如何貶低網易云音樂的價值。他們一定會說:“騰訊音樂(TME)的規模比網易云音樂大不少,擁有版權和產業鏈的優勢,上市時間更早,實現盈利也更早——在這么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你覺得網易云音樂有任何機會嗎?”
如果他們向我提出上述問題,那可算問對人了!因為我研究過很長時間的騰訊音樂,對它算是非常了解。除了研究財務報表和用戶數據之外,我既是QQ音樂的綠鉆VIP用戶,又是網易云音樂的黑膠VIP用戶。對這兩個平臺的區別,我的感觸再深刻不過了:
騰訊音樂(QQ音樂、酷狗)更適合標準化、工業化、流行爆款內容的分發,套用電商平臺的概念,就是“大標品走量”;網易云音樂更適合個性化、社區化、垂直內容的分發,套用電商平臺的概念,就是“非標品、多SKU”。
騰訊音樂的內容策略是采購主流音樂版權,逐漸滲透到主流音樂產業鏈上游,從而滿足用戶最主流(流行)的聽歌需求,即“買礦”;網易云音樂的內容策略是從個性化的創新功能入手,搭建社區生態,從而滿足用戶對垂類、原創內容的需求,以及人和人之間交流的需求(這也是其獨特之處),即“建村子”。
騰訊音樂還有一塊龐大的視頻直播業務,主要在酷狗和全民K歌,這也是它的現金牛業務;網易云音樂也有類似業務,起步較晚,規模不算很大但增長比較快,也已經呈現出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兩大板塊并進的態勢。
對于任何一個年輕用戶而言,根本就不需要在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之間做出選擇。當他想聽傅夢彤或硬糖少女303時,就會打開QQ音樂或酷狗音樂;當他想聽民謠、實驗、二次元或廣播劇時,就會打開網易云音樂。在這兩個平臺之間,對哪個分配的時間多一點、買哪家的會員,取決于他的音樂偏好、他所處的圈子,以及他對在線社區氛圍有多重視。
打一個比方:騰訊音樂就像愛優騰,擁有更多頂尖的S級內容,善于創造全網話題,以高成本博取高流量、高收益;網易云音樂就像B站,以垂類內容為大本營,注重用戶與創作者、用戶之間的交互性。眾所周知,愛優騰到現在也沒有吃掉B站,今后幾年內吃掉的概率也不大,相反B站給它們帶來的壓力很大;所以我覺得網易云音樂也不會被吃掉。買礦有買礦的路子,建村有建村的法子。
截止2020年底,云村已經擁有了23萬名注冊獨立音樂人,所有音樂播放量的45%來自獨立音樂人的曲目——這就是PUGC的魅力所在!在視頻領域,PUGC見證了抖音、快手、B站的崛起,占據了大部分的用戶觀看時長;在音頻領域,PUGC才走出了第一步,還在逐漸提升滲透率。我相信,在“全民UP主”時代到來之后,“全民音樂人”時代的降臨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且,與視頻平臺不同,音樂平臺的版權未來會更加開放共享。到那時,整個市場將更深刻地意識到云村的獨特價值。
不過,由此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網易云音樂正在“出圈”,僅僅2020年MAU就增長了3300萬,付費用戶則翻了一倍。根據經驗,內容平臺的“出圈”往往伴隨著會破壞垂類調性、沖淡社區氛圍,從而損害用戶體驗。當年的微博、現在的B站,都面臨著類似問題,甚至出現了劇烈的觀點撕裂。那么,無論是用戶還是投資人,無疑都會擔心:類似的事情會不會出現在云村?
對于這個問題,我倒沒有特別擔心——過去兩年,我平均每個月會打開幾十次網易云音樂評論區,沒有感受到什么顯著的氛圍變化。上面提到過,網易二次元音樂評論區的氛圍,往往比視頻平臺的番劇評論區要好得多:后者充斥著各種黨爭、引戰、抬杠,前者卻只有溫情脈脈的討論。在觀點日益撕裂的社交網絡上,云村簡直就像個世外桃源。為什么呢?
我覺得,這首先是音樂的特殊屬性決定的:它是感性的、純粹的,承載著人們內心比較軟弱的一面。我們可能會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女主角究竟是綾波麗還是明日香抱有不同意見,但是當聽到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時,內心只會充滿對少年時代的回憶與眷戀,順便吐槽一下初號機的停電會帶來何種嚴重后果。那些最流行的偶像音樂會引發一些飯圈的踩踏行為,不過我在幾個飯圈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偶像初次在云村發歌時,不少粉絲會互相提醒注意評論區的禮儀。這說明平臺自身形成了比較明確的某種氛圍——雖然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它——反過來也會影響用戶對自己言行的預期。
精細化的推廣和運營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分青紅皂白地引進一大群用戶,又沒有通過良好的運營機制讓他們各安其位,那么社區氛圍必然會被破壞(這就是過去半年B站得到的教訓)。過去三年,B站MAU保持著31%的復合增速,從而將“出圈”節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它的內容運營和社區運營機制也一如既往地高效,從而保證了用戶體驗不出現顯著下滑。
在長期,音樂社區或許是所有內容社區當中最具生命力的,因為音樂本身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聽披頭士,盡管這個樂隊已經解散了五十年之久;八九十年代的粵語金曲仍然會回蕩在每一個港式茶餐廳,盡管主唱者很可能已經去世;就我個人而言,睡前還是習慣性地會聽《いつか終わる夢》,盡管它屬于一款已經發布20年、現在幾乎沒人在玩的游戲。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的一切,你就能理解網易云音樂的價值,其實也就是音樂社區形態的價值。在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垂類內容和社區調性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的今天,這種價值將得到真正的認可,而且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收錄于話題 #網易5個上一篇網易首次覆蓋深度研究報告:迷霧求生,網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