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即時設計CEO李國銳出席極客公園AGI大會,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Monica.im創始人肖弘共同探討“大模型技術如何真正落地到業務場景中產生價值,并對行業產生影響”。
(圖:人物從左側依次為monica.im創始人肖弘、即時設計創始人兼CEO李國銳、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
即時設計作為國內首款在線UI協作設計工具,已經聚集了300萬用戶,并建立了國內 UI設計領域最大的開發者生態。
2023年3月末,即時設計又推出了即時AI,一款基于大模型技術,通過自然語言描述生成可編輯UI設計稿的產品,這也是全球首款完全開放落地的同類產品。
截止目前,即時AI已經服務了數十萬用戶。
讓有專業能力的人可以做到上下游兼容
針對“如何讓大模型技術真正在業務場景中落地并產生價值”,即時設計作為先跑起來的企業,給出了答案——以AI賦能,率先解決已經存在而受限于技術等因素無法被滿足的需求,然后探索、滿足伴隨AIGC而來的新人群衍生出的新需求。
據即時設計CEO李國銳介紹,即時設計原來就是服務于UI設計師,及UI設計師的上下游,即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所以即時AI率先針對這三個角色提供AI相關能力:產品經理可以通過即時AI進行快速生成原型圖;設計師可以通過即時AI快速生成UI設計稿;程序員群體也可以通過上個月推出的“即時上線”功能,將設計稿一鍵發布為符合HTML、CSS、GS結構的在線網頁。
在即時AI生成可編輯的原型設計稿、UI設計稿的時間僅為30秒,將設計稿發布為在線網頁的時間也不到10秒,相較于原先的產設研協作流程,實現了百倍提效。
而這款AI設計工具的意義,不僅在于“提效降本”,更在于產設研人群的能力邊界得以拓展延伸。
李國銳表示,“即時AI的能力實質上可以把這產設研三部分的工作門檻都降低,使其逐漸大眾化。以前需要非常復雜的操作才能被完成的工作,比如樣稿、設計稿編譯為前端代碼,現在通過AI很快地就能完成。有專業能力的人(產品經理、UI設計師、程序員)就可以做到上下游兼容,并且在實際的工作溝通中可以通過我們的產品、快速地給出對方一個專業的結果。”
張鵬認為,“如果現在運用大模型現在是潮流,那么在潮流過后就要再向下深挖一層,(大模型)到底解決什么問題?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在用戶用起來之后,我們才能看到真相。大部分用戶可能更關心的問題是,我是否能夠擺脫原來的“專業或技能”的依賴?是否可以所思即所得?”
以現有業務陣地為原點,挖掘真實的場景需求,用新的技術能力,滿足此前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是即時設計的第一個答案。
讓此前不具備專業能力的人群裝備這種能力
以AI賦能,減少“專業或技能”對工作的束縛,滿足更多人群的更多需求,是即時AI的第二個答案。
李國銳表示,“大語言模型加上專有數據以后,可以把以前絕對專業的事情大眾化、降級化。在以前,盡管有設計需求的人群很多,知道這個產品用來做什么以及有審美的人是大量存在的,但是這樣的設計開發工作是需要很強的知識儲備和軟件控制能力的,而掌握這種能力的人群是很少的。
而我們產品的能力就可以幫助這部分人很好地解決這個需求。對于沒有專業能力的用戶、或者不在產設研這個協作流程中的用戶,如果有產設研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通過即時AI快速裝備這種能力。
大語言模型能力還是給予了專業數據結構更好的呈現機會,這也是我們應用創業者的機會。”
(圖注:即時AI生成網站UI設計界面)
科技媒體新智元認為,“即時AI這款產品帶來工作邊界融合與設計能力的溢出。它讓沒有設計能力的人擁有了設計能力,讓沒有代碼能力的人擁有了代碼能力,設計師和前端的工作邊界逐漸融合,每個工種原先被賦予的角色屬性,都在向自己的上下游延展。
同樣地,設計工具智能化后,使用工具進行設計不一定再是擁有專業能力的人群,很可能是關注AI的極客人群,也有可能AI像互聯網一樣變得人人可用,人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創作者、界面的設計師、應用的開發者。
當基礎的設計需求滿足成本降低到忽略不計,設計供給側也將迎來爆發式發展,過去通過冗長文字釋義的方式或許最終會變演變成「一圖勝千言」的形式。”
作為先跑起來的代表性應用,我們也期待,即時AI最終會構筑出一個什么樣的產品,更期待在全新的AI生產力下,設計行業將會發生怎樣的體系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