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公募基金迎來歷史性時刻。近日公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被規模達27.69萬億元的公募基金反超,暫時退居資管行業規模次席。
銀行理財規模出現下滑
8月4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71萬只,較年初增長6.88%;但存續規模卻大幅下降至25.34萬億元,同比降幅達13.07%。這也是自去年以來銀行理財規模再度出現收縮。
對于銀行理財規模的下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半年規模下滑是受去年末理財產品破凈余波、6月末理財資金回流至銀行存款的影響。業內人士透露,7月以來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已有所回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的觀點也認為,6月份理財規模大幅下滑是因為商業銀行面臨季末考核,理財資金階段性回流至銀行表內。而今年6月份的下滑幅度低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在于,表內存款余額相比往年更為充足,因此沖存款的壓力相對較小。
此外資產荒也限制了理財規模的擴張。資管新規生效之后嚴監管加速疊加房地產景氣度大幅下滑,理財市場上優質非標資產供給減少,理財產品被迫減配非標資產。截至2023年6月底,理財產品非標資產配置規模為1.85萬億元,相較2022年底減持近千億元,配置比例為6.7%,同比下滑了0.44個百分點,相較2014年20.91%的高位更是大幅壓降了14.21個百分點。為了彌補投研與主動管理能力的弱勢,理財機構加強了主動委外型管理,公募基金配置比例由2022年底的2.7%上升至2023年中的3.2%。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補充說,除銀行理財資金回流存款這一原因外,另一原因是由于債券市場在6月份“降息”后利多出盡,影響傳導至理財市場,從而出現小范圍贖回情況。
若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自2022年銀行理財凈值化以后,理財規模的變化通常與市場行情如股市、債市、競品收益率、理財機構的產品策略等諸多變量有關。
去年股、債兩輪殺跌帶來的凈值回撤潮后,不少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選擇贖回,導致規模驟降。與此同時理財公司也擺脫唯規模論的信仰, 有3家理財公司2023年全年規劃的規模指標遠比前幾年保守,甚至低于上一年。
不過對于銀行理財規模明明并不擔心,他表示理財規模有明顯的季節性趨勢,季末大幅下降、季初大幅回升,此前2014年到2022年7月理財規模平均增幅在1.7萬億元左右,因此其預測2023年7月理財規模增幅應該在1.5萬億元以上。就下半年來看,此前居民積累的超額儲蓄回流消費的規模相對有限,而房地產購買需求也難以放量,對儲蓄的分流作用較小,超額儲蓄回流至銀行理財的概率最大。此前從銀行理財回流到表內的存款,約78%以上為活期存款或期限在1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回流至理財不存在阻礙。
公募基金凈資產超27萬億
在銀行理財規模不斷縮減的同時,公募基金的規模一直穩定增長,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6月末,內地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7.69萬億元。這也意味著,資管行業規模的頭把交椅易主,銀行理財暫時退居第二。
從數據看,公募基金產品結構近年來發生一定變化,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占比逐年下降、固收+基金占比維持相對穩定、貨幣基金占比近2年有所提升。2023年上半年,貨幣基金資產凈值占比進一步提升0.7%至41.1%,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資產凈值占比保持基本穩定,固收+基金資產凈值占比下降約0.4%。
2023年上半年全市場公募基金新增規模在5200億左右,約占2022年全年的40%左右;與過去5年相比,2023年公募基金新發基金規模預計與2018年基本持平或略好于2018年。2020、2021年是公募基金發行大年,連續2年新增規模都在2萬億以上。
2023年上半年,無新發基金募集規模超過百億,募集規模居前的新發基金類型多為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混合債券一級基金以及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鮮見主動權益類產品。
上半年,“日光”的新基金產品多達60只。這些爆款基金產品大多是指數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另外,以投資門檻低、高分紅為主要優勢的REITs產品在發行當日均被搶購一空。
除此以外,既有渠道優勢,又有口碑保證,也有績優王牌基金經理的強組合產品,募集情況比較理想。例如,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掌舵的招商社會責任混合發行一日即售罄,該基金的募集規模上限為30億元。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胡宜斌掌舵的華安景氣領航混合、曾豪掌舵的博時均衡優選混合等主動權益類基金首募規模也都超過了20億元。
但更多產品出現延期募集的窘況。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全市場共有172只基金宣布延期結束募集,更有6只基金產品宣布募集失敗。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場共成立601只新基金,較去年同期減少159只;合計募集規模僅為5167億元,與去年同期募集規模相差1682億元,同比下滑33%。單只新基金的首募規模也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今年上半年平均單只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規模約為8.66億元,較2022年上半年的9.65億元下滑明顯。
對于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募集情況,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意料之中。“基金與市場是強相關的關系,主要受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階段性震蕩變化、基金發行制度改革落地、創新產品機遇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基金行業有句行話是‘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目前市場情況仍以震蕩為主,賺錢效應較差,因此投資人對于基金也是意興闌珊。但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目前市場估值已經較為便宜,也許是逐步布局的好時機。”華南一家公募基金的負責人表示。
(作者:葉麥穗 編輯:李致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