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南》)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范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
2019年3月,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這是網絡短視頻領域首次嘗試開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也是“青少年模式”以“青少年防沉迷系統”的形式首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
過去4年間,在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的指導下,“青少年模式”經歷了數次迭代升級,應用范圍也從短視頻平臺延展到網絡直播、長視頻、社交等主流內容平臺,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沉迷和不良信息影響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那么,與過往相比,此次《指南》對未來“青少年模式”的建設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以及APP的“青少年模式”又將如何適應調整?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青少年模式”建設或將怎么變。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
數據采集、分析:羅韻
設計: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