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關注究竟是《巨齒鯊》還是《熱烈》會挑戰《封神第一部》高歌猛進的勢頭時,《孤注一擲》后來居上異軍突起,成為了今年電影暑期檔最大的黑馬。
這部以境外詐騙為題材的影片,很難不讓人想到幾年前那部同樣憑借對現實的關注而獲得巨大成功的《我不是藥神》。畢竟它們都有同一個出品方:壞猴子影業,監制也是同一個名字:寧浩。演員陣容中,曾在“藥神”中有過精彩表演的王傳君,此次出演大反派,也成為影片宣發階段最大的賣點。
影片于8月5日開啟點映,僅三天票房便高達5.38億元,打破了中國影史點映票房記錄,片方隨即提檔于8月8日正式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預測,該片總票房有望破38億元,或可取代《消失的她》,成為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
但另一方面,《孤注一擲》豆瓣開分7.3(在9日下午已跌至7.1),遠不及《我不是藥神》的9.0評分,來自觀眾的反饋中也不乏批評之聲。
這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如果它稱不上是一部好電影的話,又是憑什么吸引到如此多的觀眾走進影院?
01
本片據說取材自上萬起真實詐騙案例,意在揭秘境外網絡詐騙全產業鏈的駭人內幕。想要完成這個敘事目的,需要“3+1”的角色配比:“3”指的是詐騙團伙,被迫參與詐騙的打工仔,以及受害者;“1”指的是必將搗毀詐騙團體的正義警察。
《孤注一擲》將敘事主視角放在以程序員潘生(張藝興 飾)和模特安娜(金晨 飾)為代表的“被迫參與詐騙的打工仔”身上,其他角色兼而有之,且不偏廢,各方力量左右互博,全方位、立體式拆解了網絡詐騙的套路,大量露骨的犯罪細節如集中營式的詐騙工廠、流水線式的詐騙產業、暴力虐待、電擊槍擊、金晨被撬指甲、張藝興被撕耳朵、打斷腿等,直接呈現給觀眾,基本還原了境外詐騙的施暴場景,實在觸目驚心。
被拐至詐騙團隊的程序員潘生,張藝興 飾相較于受脅迫的打工仔,受害者的境遇更令人唏噓。片中王大陸飾演的顧天之,碩士畢業,家境富裕,前途無量。接觸到網絡賭博后,不能自已,逐漸失控,在“貪心”和“不甘心”的驅使下,落得個家破人亡,跳樓自殺。
網絡賭博受害者顧天之,王大陸 飾警察一方,由詠梅飾演的反詐警察為代表。但在敘事角色配比中,她是個雞肋的“1”,因為只承擔宣教和懲治的功能,沒有更多的戲劇空間展示人物魅力。不過,這一角色補充說明了境外詐騙猖獗的原因:警方不能跨境執法,以及境外的治安環境委實惡劣。
反詐警察趙隊長,詠梅 飾片中最出彩的角色,莫過于詐騙頭目陸老板(王傳君 飾)。他善于收買人心又殺伐果斷,精明深沉中帶有市儈與油滑,視人命如草芥的同時又是一位稱職的父親。詐騙行動由他而起,由他而終(多處細節暗示了他只是代理人,還有更大的幕后老板,或為續集設伏)。王傳君撐住了這個角色,也就確保了整個故事不會崩塌。
詐騙頭目陸秉坤,王傳君 飾四類角色,四股力量,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的主觀視角,先后進入故事,可以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詐騙的每一個環節;而這些環節,最終又拼湊出一副全景圖,完整地揭秘了詐騙全產業鏈的內幕。
但與此同時,這種“面面俱到”也會損害內容,致使情節渙散、人物膚淺以及主題薄弱。
試與《我不是藥神》作對照。假藥販子程勇是絕對主角,他的家庭背景、人物關系、個人性格,觀眾一清二楚;尤其是面對“假藥”時,從拒絕、接受、樂在其中,到膽怯、背叛、反省覺悟,最后回歸并一力擔當,整個故事一氣呵成,沒有冗筆,也沒有缺漏,于復雜多變的情感維度中照見人性的輝光。哪怕是假藥團隊中的配角,他們對生存的掙扎與渴望也同樣打動人心。
反觀《孤注一擲》,角色只是“詐騙”這場游戲中的某一扮演者,以第一主角潘生為例,他的目的是逃出賊窩。面對金錢與犯罪的辯證關系,他沒有掙扎與猶豫,只是想法設法地,或靠自己,或同別人合作,完成“逃跑”。此外,你不知道他的家人如何,看不出他的心理變化以及人性的多維狀態,完全降格為一個“標簽”,機械地執行“游戲”任務。
一個好看的故事,至少應該讓潘生從抗拒詐騙,到享受詐騙,既而發現詐騙的危害,于是奮起反擊,對抗詐騙,跌入谷底后,又絕境逢生,終于戰勝詐騙。這才是一個角色應該有的成長線。在這條線上,你可以編織各類角色進去,甚至提純出更為凝重的人性主題:為什么詐騙屢禁不絕?詐騙背后的人性弱點是什么?闖入“騙局”的人,該如何正視自己的欲望與罪行?
很可惜,這些在《孤注一擲》中幾乎都看不到。
02
本片的豆瓣評論頁有一條評論:“質疑(陳)思誠,理解思誠,成為思誠。”這是在拿《消失的她》來暗諷《孤注一擲》。二者確實有某種相似性:前者殺妻騙保,后者網絡詐騙,都是高熱度話題,且通過營銷等手段讓話題鏈接起社會情緒,從而制造觀影熱潮。
最會賺錢的電影產品經理人陳思誠,用《消失的她》做了一場完美的創作示范;《孤注一擲》作為后繼者,則有意無意地走上了陳思誠的“道路”,也或許是當下電影市場的玉圭金臬:要想創造票房奇跡,最好選擇能夠引起廣泛群體共鳴的痛感適中的話題電影。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孤注一擲》是如何精準地踩中這條路的。
首先是廣泛群體的共鳴。
《孤注一擲》片尾字幕揭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公安部門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5.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5.3萬名,止付凍結涉案資金9165余億元,勸阻9385萬名群眾免于被騙,累計挽回經濟損失2861余億元。”
9千多萬名群眾曾可能被騙;涉案金額高達9千多億。這個數據換算出去,背后會有多少個家破人亡的“顧天之”,多少個瀕臨崩潰的“潘生”和“安娜”?其中有些受害者,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模特安娜,后被騙為博彩荷官,金晨 飾“電信詐騙”本就是近年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開年以來,有關緬北詐騙園區的相關消息在輿論場中熱度更是居高不下,前段時間還有“記者臥底緬北、零贖金救回6名人質”的新聞事件引發熱議。“境外網絡詐騙”儼然已成為當代夢魘的代名詞。
這樣波及甚廣、可以輕易挑動大眾情緒的話題,進入電影,上可以起到警示勸誡的作用,下可以滿足某些人的“窺私之欲”——了解境外詐騙的內幕,片中再填充一些金錢與犯罪媾和,性暗示與暴力交織的場面,影片票房爆發也是商業邏輯的必然。
微博“緬北”相關話題的閱讀量居高不下其次是痛感適中。
簡而言之,電影挑起的話題,不能輕佻,更不能沉重,最好痛感適中,讓觀眾有限地參與其中,又不至于受到冒犯或產生負擔。
陳思誠監制《消失的她》所涉及的“男女對立”“女性互助”等話題,就是“痛感適中”的代表。影片男主角是爛賭鬼,殘忍殺妻;妻子是超級富二代,天真脆弱。這類極端的角色與觀眾之間,存在一個微妙的距離:不足以代入,但似曾相識。這種“距離”使得每個觀眾都能參與到討論中,置身事外的同時,又隱隱覺得和自己有所關聯。最終每個發聲者,都能以安全的姿態進入輿論場,掀起一場情緒狂歡。
《孤注一擲》的核心話題是網絡詐騙。這個話題之所以能夠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是因為我們距離“詐騙”很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過一些詐騙電話,見過網絡博彩等廣告頁面。追溯到早前,向老年人兜售無效保健品,向中年人推廣傳銷活動,向青年人進行類似“賣茶”的軟色情套路,以及其他花樣頻出、無孔不入的騙術,總是避之不及。但面對《孤注一擲》中涉及的極端詐騙——無論是如顧天之般沉迷網絡賭博以致家破人亡,還是像潘生、安娜那樣被拐進詐騙團伙,多數觀眾就都只是“隱隱約約有聽說”了。這種“安全”的距離,令觀眾慶幸自己沒“中招”的同時,會對詐騙者產生憤慨,對受害者滋生同情。情緒撩動,以一傳十,票房大爆,順理成章。
境外詐騙工廠即景一部商業電影的話題痛感,最好停留在情緒層面,止步于深邃的思考和可能揭示出來的沉重的真相。由此,觀眾才會沒有“負擔”地領略奇觀,感受到這種另類的刺激所帶來的消費愉悅。
就像《孤注一擲》,它雖取材自現實,但它所展示出來的“詐騙”更像是回避了真實與多維的“偏見”。實際生活中,有多少“緬北青年”是被騙進去的,又有多少是因為受高薪誘惑而主動為之?讓人“孤注一擲”的,除了“貪心”,又有多少是基于對現實的“不甘心”?
但本片主創是不會選擇這個視角的。因為太過復雜,有違商業市場。他們的聰明之處就是恰當地應用社會話題,以揭秘式的奇觀展覽代替沉痛的思考與人性的探微,如此,才能俘獲更廣泛的觀眾,這也是商業電影的題中之意。
03
找到痛感適中、共鳴度高的話題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宣發上將其發揮到極致,也是一種功夫。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孤注一擲》有“天時”之利。
該片兩年前就以殺青,那時片名還叫《捕魚行動》。延期上映后,反倒契合了當下的“詐騙”熱點,使得整個社會為它的宣傳背書,電影也自帶流量buff(增益),這種“勢”非人力可為。
詐騙工廠工作即景接著,片方很懂得“借勢”。
且看他們打出的宣傳語:“真實還原詐騙內幕,讓人不寒而栗”“境外詐騙工廠內幕曝光”“詐騙內幕,全家必看”“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電影話題既來源于社會,便該“回饋”給社會。將影片包裝成反詐宣傳片、防詐教育片,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入到受騙群體更廣泛的二三四線城市,電影受眾也能延展至有可能被騙或曾經被騙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群體。受惠于這種“病毒式”的宣傳,《孤注一擲》可以輕易地打開下沉市場,賺取更多的觀眾群。
海報截圖宣傳語“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借勢”之后,便要“狂飆”。
片方將宣發重心投入到抖音,因為該平臺用戶以35歲以下的青少年為主。這些群體在關注、參與乃至創作熱點話題方面,遠勝其他群體。確定抖音為主要陣地后,宣發團隊傾向于展示王傳君的角色。幾個有關他的預告物料均是抖音爆款,“建議查查王傳君,不像是演的”等與其有關的熱梗,頻頻成為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榜話題。更有諸多短視頻博主模仿王傳君“拜佛名場面”,進行“二創”。早先,張頌文在《狂飆》中飾演的高啟強,也多次收獲類似的評價,引發相似的“二創”現象。
《孤注一擲》官方抖音號,王傳君相關視頻點贊驚人
究其根本,是因為反派角色比起正派角色來說,演技發揮空間更大,人物性格更復雜,尤其是“壞”意味著暴力與侵犯,這是商業電影所慣用的敘事武器:比起綿羊的軟弱與卑微的自救,人們更愿意觀賞狼的孤傲與殺戮。前者是日常,后者是刺激。高啟強的破圈爆火,與王傳君飾演的陸老板同理。片方深諳此理,所以在宣發上倚重王傳君而非其他受害者,這就是一種精準的營銷。
總結而言,《孤注一擲》的主創得天之利,趁勢而起,又精準打擊,成功地鏈接社會情緒,還附帶警示群眾的社會效益,票房焉能不爆?只是作為電影創作者,仍需警惕“成為思誠”這條黃金法則所隱藏的危機,一味地用題材紅利遮掩內容的瑕疵,絕非持久之道。觀眾早晚會厭倦這種“套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