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忌諱。說的是如果不信這種忌諱,就會引來災禍。太歲究竟是什么?它真有這么厲害嗎?我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背后的秘密。
什么是太歲?
太歲常常被人們用來解釋一些災禍和不幸的發生。根據古籍記載,太歲其實是一個假定天體,與古人所稱的歲星(木星)有著相同的運動速度,但運行的方向卻完全相反。
古人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木星配合十二辰來紀年。但是由于木星的運行方向是由西向東,展現出來是逆時針與生活習慣不相符。于是天文學家就假設有一個與木星運行方向相反的太歲星,這就是太歲紀年法。太歲配合十二辰就有了東南西北的方位,人們就據此定出每年太歲所在的位置,古人認為這個方位是不能動土搞建設的。由于太歲稀少,后來這句話的太歲也代指權貴人物不可輕易得罪,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傳聞太歲所到之處,地下會出現一塊太歲的化身,其大如牛,蠕動不已。人們相信,如果在太歲的頭上動土,就會引發災禍和不幸。唐代著作《酉陽雜俎》就記載了人們冒犯太歲的故事。
說的是有個叫王豐的人,他在太歲的頭上掘坑時,發現了一塊蠕動的肉塊,非常巨大。驚恐之下,他急忙填土,卻發現這塊肉竟然隨著填土而生長。王豐嚇得不敢再碰它,他將它拋棄在一邊,然后回到家中過夜。然而,第二天他發現這塊肉已經長到了他的庭院里,它似乎具有某種不可思議的力量。王豐的兄弟奴婢等家人在幾天內悉數暴斃,只剩下一個小女兒活了下來。
《酉陽雜俎》有很大一部分是志怪小說,其內容類似于明清時期的《聊齋志異》,屬于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但這個故事中提到的太歲化身倒沒有說謊,而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生命形態非常奇特的生物: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神奇的太歲化身:食之可長生?
太歲化身非金非石非草非木,外觀宛如軟趴趴的一團肉。令人驚奇的是,它的口感似乎也有些像肉,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肉質質地。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看似靜止不動的一塊"肉",如果被割下一部分,過一段時間后竟然可以重新長回去,完全恢復如初!
以古人的知識自然無法解釋這個現象,于是人們從心底里產生了恐懼,認為這是一種兇兆然而到了漢代,老中醫們根據它不吃東西就能夠自行生長的特點,將它與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等特質聯系起來了。這種特質是古代帝王們畢生的追求,因此相關的說法是越傳越神乎,就連一代宗師李時珍都受到影響,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肉靈芝,為本經上品,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這種觀點時至今日仍然廣為流傳,不少人企圖吃太歲或者喝太歲泡的水,來達到長壽目的。那么太歲真有這種神奇的功效嗎?科學可以解釋這種神奇的生物嗎?
首次發現太歲實體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新中國從未發現過太歲的真實實物。沒有樣本,就無法進行科學研究,因此太歲是否能延壽這個世紀之謎一直無法解開,就像外星人的存在一樣,無法得到科學的證實或否定。然而,1992年的一個重大發現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8月22日的一個早晨,陜西省周至縣張寨村的村民杜戰盟去渭河撈柴禾時,突然感覺到左腳一軟,似乎踩到了某個軟軟的東西。他嚇了一跳,趕緊把腳挪開,發現水下有一堆“肉團”。當時杜戰盟將它拖上了岸,但看來看去還是無法確定它到底是什么東西,因為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忙,就暫時放下了這堆東西回家了。
然而回家后,杜戰盟心里卻始終掛念著這塊肉。第二天下午,杜戰盟和村里的兩個年輕人再次來到渭河邊,發現“肉團”仍然在那里,這次他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
8月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按理說這些“肉團”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即使不腐爛也應該有異味了。但是奇怪的是,它們看起來依然新鮮,甚至沒有吸引蒼蠅。杜戰盟感到非常奇怪,他和兩個年輕人一起把這些“肉團”搬回了家。一家人圍著這些“肉團”進行研究也沒研究個所以然來,最后性格比較虎的年輕人干脆就說:我們切下來煮來吃一塊,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肉。
奇怪的是這個東西既沒有怪味還很解餓,他們越吃越香于是又切下來一塊炸熟了吃。當時吃完后稱重,發現這些“肉團”還剩下47斤。杜戰盟當時也沒當回事,就把肉團放在一邊沒管。然幾天后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這些“肉團”上原本被吃掉的地方竟然憑空又長出來了。重新稱重后發現這些“肉團”的重量竟然增加到了70斤!這讓杜家全家人都非常害怕,他們擔心這些“肉團”可能是某種未知的怪物。一家人度過了一個恐懼的夜晚,第二天一大早,杜戰盟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縣里報告了這個情況。
太歲的真面目
消息很快傳遍了陜西省周至縣,引起了當時領導的重視。眾多專家經過研究和查閱古籍后,這才逐漸判定這塊肉團就是傳說中的太歲。時任西安市市長崔林濤得知后,立即發出指示,要求組織西北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西安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展開對太歲的研究工作。結果顯示,太歲樣本的三分之一是大型粘菌復合體。
所謂黏菌復合體是指黏菌、細菌和真菌組合成的稀有聚合體。細菌和真菌大家都很熟悉,但組成太歲這個形態的主要原因還是黏菌。
黏菌(Slime mold)是一類原生生物,它們在生物分類學上獨立成一支,不屬于植物、動物或真菌。黏菌通常以單細胞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些條件下,它們會聚集成大型的多細胞群體。黏菌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具有一種稱為"流動性"的特性。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黏菌能夠以某種膠狀或黏糊糊的形態移動。這種移動是由黏菌細胞之間的化學信號和細胞內的細絲網絡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黏菌的生活方式也很特殊。它們以有機物質(如腐爛的植物物質)為食,通過吞噬和分解這些物質來獲取營養。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黏菌會以單細胞的形式生活。但當食物稀缺時,黏菌細胞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稱為"子實體"或"黏菌堆"的結構。
在子實體形成后,黏菌會通過細胞間的信號傳遞和細胞內的振蕩運動來協調行動。這使得子實體能夠一起移動,尋找新的食物源。當它們找到適宜的環境和食物后,子實體會分化成產孢體,形成孢子囊或孢子盤,從而進行繁殖。太歲看起來無需進食就能生長,很可能便源自于黏菌的這個特質。然而這個答案只揭開了三分之一的秘密,還有三分之二的樣本是不明物質,而這些不明物質直到近20年后才真相大白。
中國科學家解開太歲之謎
2010年,我國科學家通過特殊的分離純化方式成功提取出一種白色絮狀物質。通過使用精密的儀器設備進行檢測,科學家最終確認這種絮狀物質是聚乙烯醇,其重量占太歲總重的約70%。
聚乙烯醇是一種合成聚合物,由乙烯醇單體通過聚合反應得到。它是由許多乙烯醇分子通過化學鍵連接而成的長鏈結構。聚乙烯醇是一種無色至淡黃色的固體,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機溶劑。它具有優異的粘性和膠凝性,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和功能性材料,廣泛用作粘合劑、乳化劑、潤滑劑和表面活性劑等。
太歲體內怎會有這種人工合成的物質?是后天吸入還是自然產生?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這種物質與延年益壽并無什么聯系。
結語
事實上,關于太歲的具體作用在醫學界一直存在爭議。相關專家曾在太歲泡過的水中檢測出重金屬超標,顯示出太歲非但無益于長壽,還可能危害到健康。中國太歲收藏協會專家也表示,復合粘菌個體之間差異很大,每一個個體的構成都不同,因此建議收藏為主不要輕易食用。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太歲,但其中造假偏多。想想自新中國成立,到92年才發現1例實體,憑啥近些年就到處都是?甚至數量加起來比此前的歷史總數據還多?古人因為認知有限,對太歲冠以各種神奇功效,但現在科技發展我們還是得相信科學。
最后,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