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早期的主要表現是視力下降,但視力下降是逐漸發展的,兒童很難自己早期發現。等到兒童自己感覺到看不清黑板或者遠處物體時,很可能近視度數已經很高了。
因此,建議家長至少每6個月帶孩子進行一次視力檢查,盡早發現兒童的視力問題。
居家如何測量兒童視力
嬰幼兒配合度差,想要完成視力檢查是很困難的,這時家長的觀察就變得尤為重要。

對于大于3歲的兒童,家長可教其辨認“E”形視標,或辨認供兒童使用的簡單圖形視標,完成視力檢查。使用視力表檢查視力時,應根據視力表的要求保證檢查距離,標準視力表一般要求距離5米,并有光線充足的環境。
如何發現兒童視物行為異常
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以下情況時,應及時就診。

而當大齡兒童出現以下問題時家長應警惕:
看遠處的物體時,經常瞇眼。
頻繁眨眼、經常揉眼睛、歪著頭看物體、經常皺眉、經常拉扯眼角、看東西時眼睛貼得很近等。
反映說看不清學校的黑板或白板。
在近距離閱讀時姿勢不正確,和以前不一樣了。
現在對課外活動沒有興趣,不像以前那樣積極參與了。
兒童到醫院眼科如何做檢查
兒童到醫院做常規眼科檢查時,首先要完成裸眼視力的檢查,這將決定接下來是否需要進一步全面檢查。
如果裸眼視力正常,可以初步判斷孩子的眼睛沒有嚴重的視力問題,只需完善眼位和眼軸長度等基本檢查,排查常見眼病即可。眼軸長度可以協助判斷屈光狀態,并動態觀察眼睛的發育情況。
如果裸眼視力不正常,就需要散瞳驗光檢查,明確有沒有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問題,如果驗光后確實存在屈光問題,而且矯正視力能達到正常水平,那么可以初步確定為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或散光的統稱),否則需要通過進一步完善眼科的其他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器質性的眼病。
誤區解讀
視力低下就是近視
造成兒童視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除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球器質性疾病外,常見的有遠視、散光、近視、弱視等。其中,弱視是兒童視力低下的常見原因。孩子戴眼鏡后,矯正視力仍達不到正常,就有可能存在弱視。
弱視與近視并不相同。
近視往往多發生在學齡期的兒童青少年中,是由于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缺乏戶外活動、家族遺傳等原因造成眼軸變長,表現為看遠不清楚,看近清楚,戴眼鏡后,孩子的矯正視力多可達到正常。
弱視多見于學齡前兒童,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弱視是由于近視、遠視、散光、斜視、上瞼下垂等原因造成視覺細胞的有效刺激不足,造成矯正視力低于同齡正常兒童的一種視功能發育滯后狀態,是戴眼鏡也無法達到同齡兒童正常視力的眼病。
轉自: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