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開空調之前,都會先關閉好門窗,只有這樣才會提高空調制冷或者制熱的效率,這也間接的降低了電量的消耗。
但是這種做法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理由就是對使用者的身體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在一些狹小的空間內,更加不能關閉主人窗。
到底哪一種說法比較科學?其實許多人都做錯了,趕緊跟著一起來看看吧。
空調雖然好用,但是使用的時候是很有講究的,假如使用不當,很容易患上空調病。開空調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打開窗戶?
自從空調普及以來,人們開空調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認識,就是認為打開空調的時候就必須要把門窗給關掉。
這樣,外面的熱氣進不來,屋里的冷空氣也出不去,室內也很容易達到想要的溫度,而一旦打開窗戶,室內外的空氣將會形成對流,空調的制冷效率將會大打折扣。
這種理論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空調在運行的過程中,空氣中的灰塵會吸附在通風管道以及濾網上,很久沒有清洗的濾網拆掉以后,就會發現上面有不少灰塵,假如這些灰塵被吹進室內,就會被人體吸入,造成一定的健康隱患。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常見,基本上有空調的家庭都會遇到。所以說,開空調的時候,門窗還是盡量不要緊閉,特別是空調長期沒有清洗的家庭,更要注意這一點。
門窗緊閉有點不妥,可要是把窗戶打開也達不到降溫的效果,應該怎么做才合適?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開空調的正確做法。
首先就是讓空調正常運轉五分鐘之后再把門窗關閉。因為空調剛啟動的時候,可能會把濾網以及通風管道里面的灰塵吹起來進入室內,這時候如果窗戶是敞開的狀態,帶有灰塵的空氣就會流向室外。
等到五分鐘以后,氣流穩定,就可以關窗享受了,有條件的話,建議運行三個小時就開窗透氣幾分鐘。
假如晚上開空調不想這么繁瑣怎么辦?
其實晚上更適合開窗換氣,把呼出來的二氧化碳放出去,把新鮮空氣放進來。但是因為晚上咱們都休息了,也沒有工夫管這些。
建議晚上開空調的時候,把門窗留出一條縫隙,這樣既保持了溫度,也保證了空氣質量。還可以在屋里再放一盆水,讓空氣更加濕潤,這樣就可以美美的睡一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