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無論多牛的安全公司,有再多的安全經驗,當AI大模型出來后,原有的很多經驗不能用了,不能再用原來解決網絡安全的思想解決數字安全和AI安全問題。”
在8月9日與搜狐科技等媒體的對話中,在被問到360為何要跨界做大模型時,周鴻祎解釋稱。或許可以說得再明白點,他要用大模型幫360去掙更多安全行業的錢。
在同日開幕的ISC2023第十一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周鴻祎提出安全即服務的理念,并發布戰略級產品360安全云,其中便集成了安全大模型的能力。
“很多做大模型的公司不太了解安全,了解安全的公司又沒有能力做大模型。”當原來的經驗的無法再復用,周鴻祎的想法是那就去了解大模型,不能把它當成黑盒子,需要下場去做。“這樣會對它更了解,才能思考怎么解決它的安全問題。”
周鴻祎認為,安全即服務將會是藍海市場,而360就是行業的一只鯰魚。“360不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行業變革,不讓用戶多花錢,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在當天的溝通環節,媒體相繼向周鴻祎拋去關于AI大模型如何落地,以及為何提出安全即服務等有關問題。盡管他偶爾“死機”,但也會因外部好的promot而顯得亢奮。
垂直大模型要做偏科生,落地不需一步到位
從ChatGPT引爆AI大模型以來,這波浪潮已在國內外持續半年多。但最近一段時間,熱度也有些下降,業內對它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周鴻祎就認為,通用大模型已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要打造一個能力超強的大模型,所需要的算力、知識訓練、時間資金等成本都非常高;二是通用大模型對普通用戶并不友好,使用門檻還是較高,如果不會寫promot,無論用什么模型效果都不太好。
“所以我提出來走垂直化、產業化、專業化、企業化之路,因為非常多的場景,不要求模型綜合能力都很強。這對企業來說成本可承受,反而能降低大模型的難度。”周鴻祎依然維持大模型要走垂直化,就像某科很厲害的偏科生。
在周鴻祎看來,垂直類大模型不需要用千億或萬億模型,可能是百億、十億這樣的模型,訓練時間、調試成本、部署成本等大概比GPT成本低百倍以上。“這樣才能讓大模型走下神壇,讓大模型賦能百行千業,走進千家萬戶,才能成為工業革命。”
同時,周鴻祎還提出新的觀點,認為未來每家企業不僅需要一個大模型,可能會有多個大模型,且很多設備上都會具備大模型的能力,包括手機、汽車等。
實際上,目前有不少企業都在研發多個模型,或通過開放方式接入多個大模型的能力,同時很多企業也在嘗試使用不同的大模型。對此周鴻祎并不反對,但他提到,這帶來的唯一問題會提高企業的開發成本和復雜度,因為可能需要好幾支不同的專業團隊。
對于企業如何跟大模型結合,周鴻祎建議可以先把大模型常用的幾個能力,在內部小切口先落地,并讓人人都能用上,熟練后再進一步研究把業務和大模型相整合,不需要一步到位。
“大模型最成熟的能力,我總結就是兩個:寫作生成和知識問答。千萬別迷信大模型,大模型很多事情干不了,或者會出錯。”周鴻祎提示到。
對于近日Meta等國內外公司掀起的模型開源熱潮,周鴻祎預計中國會有更多公司,包括阿里、騰訊可能也會推出開源的模型。
他也表示,360會把通用大模型的基座拿出來,尋找不同的產業合作伙伴、行業企業城市場景去做垂直大模型。當天大會上,360智腦與8家企業達成合作,在金融、工業、稅務等領域共創企業級大模型解決方案。
此外,周鴻祎還批駁了有了自然語言模型就不再需要應用軟件的觀點,認為這極端錯誤。“Siri沒有淘汰手機里的App,傳統的圖形用戶界面依然有用,很多中小企業可以借此把大模型包裝成各種工具,這里面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與此同時,大模型帶來的安全風險也不容忽視,這些風險可能遠超出想象。“傳統技術安全、數據安全問題容易解決,但企業用外部模型會導致數據隱私泄露問題,包括算法攻擊等。更可怕的是,大模型還有內容安全問題,就是如何防止它說錯話。”周鴻祎表示。
他提到,大模型最有特點的功能,也是最能體現它接近人類智力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幻覺。當它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它會胡編亂造,而且是一本正經、理直氣壯的胡編亂造。“如果是個人娛樂無所謂,沒準還能幫你腦洞大開,但如果用在醫學上就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
“大模型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個對可能關系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周鴻祎說,360未來的使命是就是要用AI幫助解決傳統安全問題,同時解決AI安全問題,希望既能利用它為人類創造新的文明,同時又能夠把它放在一個框架、放在一個籠子里,不要傷害人類。
360要做行業鯰魚,安全大模型不會單獨掙錢
作為一家網絡安全公司,做了大模型之后,和其所在的安全行業結合起來也變得理所當然。周鴻祎在對話中透露,目前正在訓練數字安全的大模型,把大模型和安全大腦結合起來。
“安全是非常專業的領域,碰到安全事件時,需要在多個安全設施上查找數據,進行分析研判,而大模型是非常好的人機界面。”周鴻祎認為,通過自然語言可以對安全大腦進行各種功能的調度,提高網絡安全運營人員效率,而不一定需要鼠標、鍵盤的操作。
他還表示,在安全領域,未來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垂類大模型,用來解決不同的問題。360在安全上也會繼續探索,將來可能不會只有一個安全大模型。而借助大模型的能力,360在安全行業也掀起新的變革。
在當天的大會上,周鴻祎提出安全即服務的理念,并推出戰略級產品360安全云。據他介紹,這將實現安全托管運營服務云化,推動安全行業從系統集成時代步入云化托管服務時代。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安全公司體量都不大,而且都以賣盒子化的產品為主,已成紅海市場,同質化嚴重,價格戰非常厲害。隨著數字化時代安全挑戰升級,企業花了這么多錢買安全產品,但價比不高,用戶體驗也不好,致使客戶和廠商陷入相互抱怨的“雙輸”局面。
“網絡安全行業必須變革,如果再謀求賣盒子,客戶已經厭倦,采購下降,投入不起作用,也沒有全網數據支持,那就無法很好地解決安全問題。”周鴻祎表示,這是360要提出安全即服務、推出安全云的原因。
周鴻祎解釋稱,把安全能力云化,相當于把基礎算力和存儲托管給云廠商,客戶省去了采購、維護、運維很多麻煩事,直接使用就可以。同時360在系統里引入了自己的安全大模型,借此提高安全人員對安全事件的判斷能力,更好地為更多企業服務。
“這能簡化用戶的技術交付,我們希望借此真正讓企業降本增效,用比較低的成本,讓中國更多的大中型企業和民企在數字化的進程當中,能夠享受到很好的安全保護。”周鴻祎說。
據360測算,過去企業需要花上百萬采購安全產品,但現在買服務只需要花十幾萬-幾十萬,成本是傳統集成建設模式的1/3-1/4。
“通過安全即服務,把能力云化,通過云端去收取服務費,包括數據和情報訂閱收費、專家實時響應服務收費等,而其它原來用賣的軟硬件現在全部免費,這是商業模式的巨大顛覆。”周鴻祎強調,調整商業模式并不是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行業變革。
不過,周鴻祎還特別提到,安全大模型是作為工具是在整套云化系統發揮作用,它不會單獨來掙錢。“買了安全大腦的用戶,未來會免費升級安全大模型,這個不會去掙用戶的錢。”
同時,周鴻祎認為,安全即服務這套模式要讓用戶感覺到確實有效果,實現外防攻擊、內防泄露、業務不停滯,那么就能讓原來在安全上投入不足,或根本沒有投入的很多大中型企業變成安全行業的客戶,真正激活市場。
“如果把安全市場引導成服務市場,我覺得整體企業用戶的基數和市場規模會比現在大十倍,這就是藍海市場。”周鴻祎表示,360要當安全行業的一只鯰魚,去創新和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