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今年高考季落幕后,被稱為“最牛高考釘子戶”的廣西考霸唐尚珺終于決定去讀大學了,這已是他第 15 次踏進高考考場。然而造化弄人,考了 594 分的他意外遭遇志愿退檔,人生道路再次陷入迷茫 [1]。
盡管這是極端個案,高考復讀卻不是什么罕見的事。
根據教育部數據,2022 年全國高三畢業生有 824 萬 [2],但高考報名人數卻達到 1193 萬 [3]。這三百多萬人中,部分就是復讀生。
然而,同是復讀生,大家的悲喜也不相通。有人沒上本科線失敗落榜,有人六百多分還想沖擊清北;復讀后,有人“翻身”上 985、211,也有人沒什么進步,仍然徘徊不前。
放眼全國,哪些省份是“復讀大省”?復讀,又能多大程度上轉動命運的齒輪呢?
全國復讀大省,河南不是第一
提起復讀,很多人會下意識聯想到河南。
2021 年,河南普通高中畢業生達到 71.76 萬,為全國最多 [4]。“一騎絕塵”的高考人數,稀缺的高校資源,以及相對更少的錄取比例,都讓河南高考屢次出圈。
但復讀率最高的省份,并非河南。
我們以普通高考統考參考人數中非應屆高中畢業生的部分作為復讀生數據,來估算各省份的復讀率,但由于數據獲取原因,我們僅得到部分省份 2021 年的相關數據,通過計算發現,河南前面至少還有五個“復讀困難戶”。
而同為高考大省的山東,2021 年的復讀率不到 3%,并不算高。
復讀率位于前列的是江西和安徽——擁有 34.2 萬普通高中畢業生的江西,普通高考統考人數高達 41.5 萬,復讀率約為 17.66%;“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所在的安徽緊隨其后,復讀率約為 16.50%。
除此之外,四川、廣西、陜西的復讀率也超過了 10%,每 100 個高考生中,至少有十個是復讀選手。
因此,出生在這些復讀大省,你大概率會擁有這樣的回憶——升入高三,發現班里突然多了幾個陌生又神秘的面孔。
當其他人面對新知識困惑不解時,他們只低頭默默刷題,一副早已知道答案的樣子;在大家都在為??寂琶箲]發愁時,他們也顯得格外從容,似乎已習慣了考試的“折磨”。
不過,如果你在公辦高中上學,大概率很難見到“高四”“高五”的同學們。
近年來,重慶、貴州、四川等地陸續發出信號,明令禁止公辦高中招收復讀生 [5];早在 2002 年,國家就開始治理復讀現象,限制公辦高中提供復讀機會了 [6]。
盡管政策在縮緊,最近幾年,上述計算得出的“復讀大省”的復讀率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
例如,四川的復讀率就由 2016 年的 5.86% 上升到了 2021 年的 12.14%。而河南的復讀率在 2020 年高達 19.45%,在這一年,河南高考生中將近兩成都是復讀選手。
有人猜測,這些大省的復讀率升高,可能與這些省份中考分流并不嚴格,導致高中競爭過大有關。但實際上,2021 年,江西普高上線率為 53.36% [7],而廣東的普高上線率還要更高些,為 55.82% [8]。
或許,復讀率折射的是愈發激烈的社會競爭下,被提早到高考的內卷壓力。
在第一學歷的魔咒下,只是考上大學或許已不足以成為“喜報”。面對毫無知名度的大學、全網勸退的天坑專業,家長和孩子都不得不斟酌再三,考慮要不要去上。
高考失意后,誰更容易復讀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復讀大省的形成也與自身的“游戲難度”有關。
以今年為例,全國一本上線率排行里,江西以 12.92% 的比例墊底,貴州、山東、四川跟河南也都沒有超過 20%。而北京、重慶、上海和江蘇的一本上線率最高,超過了 30%。
這意味著,在江西等地“一戰上岸”,天然地比上海、江蘇等地少兩成左右的勝算。
情況比較特殊的是廣東。和許多經濟發達的省份不同,廣東其實是個隱藏的高考困難戶,一本上線率全國倒數。只不過在廣東,復讀率并不算高,2021 年只有 2.62%。
考大學難,考好大學更難。
相比于發達省份而言,復讀大省的孩子改變命運的機遇和資源都更為稀缺,也就更愿意把賭注都下在高考這條路上。
在常住人口不過五六萬的安徽六安市毛坦廠小鎮,有復讀屆天花板之稱的“毛中”在校生就有兩萬人 [9]。每年 6 月 5 日都是這里最熱鬧的日子,送考車隊和滿街橫幅彰顯著毛坦廠延續輝煌戰績的決心。
來自五湖四海的復讀生,讓毛坦廠的高考經濟蓬勃發展,當地財政收入的 90% 都來自教育產業 [10]。
除了省份,還有一些身份背景也會增加復讀的概率。
一項針對寧夏 2015 年高考生的研究發現,同一屆畢業生中,相比于未復讀考生,來自農村的理科男生更容易選擇復讀 [11]。
比起理科,文科注重長期的積累。而理科的集中刷題,能帶來更多確定的進步感。
而相比城鎮學生,農村學生擁有的選項更少,拿時間換成績就成了一種普遍慣性。
而且,他們大概率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不僅缺乏教育資源,也缺乏經驗分享和指引。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研究,2011 至 2018 年,“第一代大學生”參加復讀的比例為 19.91%,“非第一代大學生”復讀的只有 11.76% [12]。
就像來自廣西農村的唐尚珺所反思的那樣,貧苦的出身讓他形成了有限的眼界:
因為我的個人經歷和我當初的認識,導致我走了這條路,現在的年輕人接觸的信息更豐富,他們的所處的環境也不可同日而語。[1]
當然,復讀其實也是一種策略,也有不少人并非因為落榜或填報志愿失誤,而是為了名校和學歷復讀,這部分“學霸”,正在成為高分復讀生主力 [13]。
復讀,能轉動命運的齒輪嗎
無論出于怎樣的原因選擇重頭再來,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提分。
盡管從二本到 985 的頂級逆襲總是少數人的劇本,但大部分人多少都是能進步的。針對寧夏考生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復讀能帶來成績提升的效果,理科復讀生要比文科復讀生提分更多 [14]。
只不過對高考而言,這個跨越有時不一定能帶來實質性的影響。30 分,足夠一個成績本就優異的學霸實現清北名校夢;但對一個掙扎在本科線附近的河南學生而言,或許只是從一個普通學校,去往了另一個稍好一點的普通學校。
在復讀大省,你可能需要一個更明顯的分差,來彌補與夢想的差距。
不過,復讀這一年給人帶來的改變,絕不是一個分數單獨能夠衡量的。
對大多數人而言,復讀是苦澀的。江西去年 5 月開設的青少年服務臺,目前已有 140 多名中高考生前來咨詢心理問題,其中不乏許多高考復讀生 [15]。
統計社交媒體上的復讀相關帖子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心理壓力”才是很多復讀生最難跨越的坎。
相比于應屆生,他們要面對落后同輩的焦慮自卑、對自我的埋怨失望……對考試結果的擔憂,也讓復習的日子無比煎熬。
不過,也有一些復讀生表示,熬過心態這一關,復讀也能帶來不一樣的歷練與收獲——追逐夢想的勇氣、堅定奮斗的決心、堅毅抗壓的品格以及更加從容的心態……
不論復讀沒復讀,這兩個字都已經深深地刻在了許多中國學生的心里。甚至有不少當年高考失利但沒復讀的人,哪怕已經工作多年,午夜夢回時依然后悔 18 歲那年沒能義無反顧地選擇復讀再拼一把,“就那樣沒有嘗試地放棄了,哪怕結果不盡人意。”
因為在社會時鐘催趕著年輕人不斷前進時,某種程度上,復讀至少為那些暫時“掉隊者”提供了一次追趕的機會,給那些“渾渾噩噩”度過高中的人一次再來的權利,也為教育資源落后的地區增加了一些博弈的砝碼。
就像延畢、Gap、二戰等選擇一樣,復讀也不過是諸多道路的一種。
不過,也無需美化那條未選擇的路。畢竟,高考已經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如果有“岸”可上,沒有誰想再嘗一次高三的苦。
參考資料:
- [1] 康嘻嘻, 古麗 & 李加減. (2023). “我不希望出現下一個唐尚珺”. 新京報.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 https://mp.weixin.qq.com/s/41pGP2jgIXeXNu16S_GVBA.
- [2] 教育部. (2023). 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 [3] 王陽, 高毅哲. (2022). 強化落實防疫舉措、營造良好考試環境、優化考生保障服務……2022年高考大幕開啟 沖刺吧,1193萬名考生!. 中國教育報.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