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半個多世紀后,月球再次成為人類航空探索征程中的又一片“熱土”。
據俄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1日,載有“月球-25”(Luna-25)號無人月球探測器的俄“聯盟-2.1b”運載火箭從東部的阿穆爾地區的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月球-25”是現代俄羅斯歷史上首次進行的探月工程,預示著俄羅斯正式開啟探月計劃。
當然,俄羅斯并不是當前唯一對月球探索感興趣的國家。印度已在7月中旬發射了本國的月球探測器。在8月下旬,日本也將挑戰發射月球探測器。目前,除俄羅斯外,僅有美國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
對于時隔47年后的當前俄羅斯再次發射登月航天器,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韋進深認為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展示俄羅斯在航天領域的科技實力,進一步擴大俄羅斯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其次,發射登月航天器本身就是俄羅斯月球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發射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俄羅斯也希望借此機會,凝聚民心,鼓舞士氣。”
俄羅斯登月探測器發射(來源:新華社圖)月球南極緣何重要?
此行,俄羅斯的“月球-25”主要有三大任務目標:軟著陸技術開發;月球環極地區內部結構研究以及水等自然資源勘探;研究宇宙射線和電磁輻射對月球表面的影響。
根據俄方公布的信息,按計劃,“月球25號”將在8月16日進入近月軌道,而后用5天時間從橢圓環月軌道變軌為近圓環月軌道,于8月21日實施月球軟著陸。如果著陸成功,那么俄羅斯的“月球-25”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南極地區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
在上述登月活動中,印度已先行一步。7月14日,印度發射了“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目前正在第5次升軌過程中,預估8月1日將進行地月軌道轉移向著月球進發,到8月21日之后進入環月軌道,之后著陸器與推進器分離。根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估計,“月船3號”球探測器將于8月23日登陸月球。
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納坦·艾斯蒙特認為,如果一切順利,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將比印度的提前幾天落在月球南極。
月球南極是片什么樣的區域?為何俄羅斯與印度都力爭成為首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此前的科考,包括天文地質學的研究均顯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大量的水冰,“那片區域的水資源儲量非常大,可能大到足以支持未來人類在這一地區建立永久的科考基地,或者支撐人類利用水來提取氫和氧,作為火箭的燃料,也有希望后續利用這些燃料以月球為基地走向更遠的深空。因此,月球的科研價值,以及作為人類走向深空的補給站價值如今前所未有地被提高。這也是月球南極在科學研究界眼里逐步升溫的一個原因。”
據美媒報道,以前人類探月主要是對面向地球的月面進行探測,對月球兩極和月球背面的探測基本上處于空白或稀少的階段;近年來,月球水冰是各國研究的熱點,許多國家都抓緊在月球南極地區進行相關探測任務。
王亞男表示,不僅是印度、俄羅斯,日本以及中國下一個階段的嫦娥探測重點也會移向月球南極。
俄羅斯與印度“爭相奔月”
俄羅斯上一次發射月球探測器還要追溯到蘇聯時期。1976年,蘇聯最后一個自動月球探測器“月球-24”向地球運送回了月球土壤樣本。
王亞男認為,在繼承了蘇聯的衣缽后,俄羅斯在月面探索方面的技術積淀豐厚,“現在看來,俄羅斯的任務流程要比印度快,‘月球-25’完全有希望成為第一個落月的南極探測器。”
韋進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俄羅斯的航天工業發端于蘇聯時期,長期以來獨立發展,對美歐技術的依賴性較低。他分析:“俄羅斯擁有先進的火箭技術和航天器設計能力,擁有豐富的載人航天和火箭發射的成功經驗。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參與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幾乎不可能,但俄羅斯政府和社會高度重視航天事業的發展,將其視為俄羅斯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這為俄羅斯航天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蘇聯的太空實力毋庸置疑,首顆人造衛星、首個動物宇航員、首個人類太空宇航員都出自蘇聯,一直以來美國需要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來登陸國際空間站,但是首次登月卻被美國搶占先機。
王亞男告訴第一財經,1976年時蘇聯就能完月球表面采樣任務,表明蘇聯在航天領域的技術還是非常雄厚的,“此后,美蘇在太空領域的重點出現轉向,這并不是能力問題,雙方當時對月球的探索沒有集中在南極,也沒有發現南極有那么大的水的儲量。”據他介紹,此后美國的主要重點轉向了航天飛機、火星探索,包括美國自身的空間站建設;蘇聯則將主要目標轉向了空間站建設。
其實,在俄烏沖突前,俄羅斯一直與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在太空領域有密切合作。但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先后對俄羅斯航天航空領域實施了制裁措施,比如涉及對俄航空航天零部件產品的禁止出口等,以及相繼宣布取消或暫停與俄羅斯方面的合作。俄方也對制裁給予回應,比如暫停與歐洲航天機構在法屬圭亞那航天中心的太空發射合作等。去年7月底,俄羅斯甚至宣布退出國際空間站,計劃在此后打造獨立的空間。
王亞男認為,俄羅斯選擇當前時點發射登月探測器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技術積淀使得俄羅斯大概率可以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能重振作為航天大國的聲望;另一方面在當前形勢下利于凝聚民心,讓民眾對俄羅斯的未來抱有信心。”在他看來,俄羅斯此次發射登月探測器的最本質原因還是,未來在月球的科考領域,包括月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重要的戰略舉措,“俄羅斯不會放棄,因為一旦放棄,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就會動搖。”
這些國家也有登月計劃
在此次發射登月探測器后,俄羅斯后續的登月計劃也提上議事日程。比如,2027年至2028年,俄羅斯計劃先后實施“月球-26號”和“月球-27號”任務,前者將用于在軌全月探測及月球地面站建設選址探測,后者聚焦對月球極地永久凍土進行調查。此后,俄羅斯還將發射“月球-28號”,力爭帶回月球風化層樣品。
在上述登月探測器順利執行相關任務后,俄羅斯將開始轉向載人登月計劃。俄羅斯航天集團此前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寫道,俄羅斯首次載人登月將由安加拉火箭搭載小型載人航天飛船進行。據悉,俄羅斯宇航員將于2030年首次在月球登陸。據俄媒報道,時任俄航天局局長羅戈津曾調侃道,俄宇航局未來的任務之一便是驗證美國宇航局50多年前是否真的登陸過月球。
日本計劃在8月26日發射無人探測器進行登月活動,年底前還有美國兩家私營航天公司計劃登月,而中國的嫦娥六號登月計劃將于明年5月實施。
對于人類歷史上如此密集的探月活動,王亞男表示,月球科考現在已經成為各國重點關注的方向,未來有實力的科技強國一定會向月球南極等相關地區發射探測器,甚至考慮建立長期有人存在的科研基地等。
“過去,月球被認為是人類共有的資源,畢竟早些年,人類的技術水平離月球還沒有那么近。”他說道,“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一旦發展到月球表面出現人類長期居留的科考基地,探測、開發月球資源等,過去的法規就變得無比現實了。”
在王亞男看來,這些法規可能成為國際法領域中又一個新的熱點,“如何保障全人類公共財產的法規的有效性,將成為未來必須關注的重點。未來月球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既充滿理想主義的美妙,也充滿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