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4(2023)》。藍皮書發布中國新媒體發展十大未來展望和四大產業發展趨勢。
十大未來展望
1.智慧城市建設打通基層治理鏈條。
以數字化技術助力城市運營與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走向。從數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后者不僅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形成,還從民生、公共安全、工商活動等多個角度打通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構建社會綜合治理的便捷路徑。
2.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方面。
在數字化、智能化、移動化等技術背景下,數字經濟發展成為當前乃至未來主流趨勢,是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內容。同時,針對特定群體的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行業風口,拓寬了數字應用上限,支撐數字經濟做優做強。
3.新媒體內容生產更加垂直細分。
新媒體內容生產類型持續多元化,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提升媒體內容的創新能力,積極開拓垂直領域,使內容細分程度更高,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同時技術為內容表現形式持續賦權,增強內容觀感,提升內容的傳播力、影響力。
4.區域一體化建設助力全媒體傳播體系格局
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強調四級融媒體中心相互串聯、互幫互助的融合架構,區域一體化在行政地理劃分的基礎上,為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體系化思路,發展和夯實了四級融媒體中心結構,豐富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成果。
5.媒體融合規范化程度更高
在技術驅動和網絡生態不斷變革的當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已從“野蠻生長”轉變為規范化、標準化運營。為應對互聯網空間新形態和輿論引導需求,解決融合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傳媒產業在轉型升級發展的同時也不斷細化內容,構建體系化、科學化的媒體融合范式。
6.主流意識形態與網絡輿論空間治理加強
數字化進程加速網絡空間意見流動,滋生如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互聯網亂象,同時各級別媒體融合進展存在差距,輿論引導能力仍有待提升。我國應進一步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執行層面加強價值引領,創新工作方法、調整媒體框架,使內容生產與前沿技術相結合,增強監管約束力,使數字技術真正賦權網絡空間輿論治理。
7.全媒體傳播人才培養成果顯著
我國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基于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需求,應加強“專業+技術”雙重人才培養,大量吸納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全媒體人才,提升新媒體人的輿論感知力和內容創造力,增強融媒體中心的綜合實力。一方面,各大媒體集團加強與傳媒高校的合作,同時組建智庫團隊,從專業化角度夯實新聞內容生產的業務基礎。另一方面,融媒體中心積極推進人才結構優化,突破以從業資歷為維度的單一規則限制,鼓勵制度創新,激發新媒體內容的探索和實踐。
8.文化產品更具中國文化特色
我國不斷增強文化產品的創作活力,實現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三位一體”,凸顯中國文化特色,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優質文化“走出去”。未來文化產業應持續根植于中華文化,加強本土化轉向,順應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話語體系。
9.融媒體產業邊界持續拓寬形成發展范式
我國融媒體產業合作規模持續擴大,不斷與多元領域形成群體合力,增加經濟效益,增強內容水準,拓寬業務范圍。在四級融媒體中心鏈條的建設中,形成“融媒體+”范式,與旅游、體育、文創、游戲等多種產業緊密相連,加強資源的整合融合、增值增效,為新媒體轉型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10.國際網絡安全問題亟待關注
隨著數字化、移動化的深入,國際間網絡連接頻次增加、流動方式更便捷,因此,圍繞網絡安全問題應促進全球共同商討和合作。我國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正是基于開放合作的態度,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順應數字化趨勢,呼吁世界各國在數據安全、信息保護、跨境流動等領域坦誠交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網絡環境。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23)》
四大產業發展趨勢
藍皮書指出,隨著我國對互聯網平臺常態化監管政策的施行,互聯網平臺將朝著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并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人工智能產業隨著ChatGPT的爆火開始復蘇,新媒體產業數字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一)互聯網平臺監管進入常態化階段
自2021年國家出臺一系列互聯網監管政策以來,我國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政策不斷更新、完善。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上指出,要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此次會議再次強調“常態化監管”,并著重強調“綠燈”,即公平競爭,鼓勵資本在公平競爭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進入。2022年3月1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我國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法律體系與制度建設,算法與人工智能領域將是下一階段網絡治理的重點。可以預見,我國對互聯網平臺的常態化監管預期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
(二)互聯網公司繼續向海外市場縱深挺進
第一,互聯網公司出海進程加速。一是互聯網公司加速探索出海業務。根據36氪出海的數據,2022年,互聯網大廠在海外上線的非游戲類產品有30多款,其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共推出20余個海外業務新產品,其次是字節跳動的6個新海外產品,其后是網易、快手、B站,相關數據較上年明顯增加。二是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中國出口貿易的強勁態勢促進了跨境出口電商的持續發展,在2022年的最后3個月里,阿里巴巴國際零售業務收入約為146億元,同比增長26%,占集團總收入的6%。此外,阿里巴巴的ALLYLIKE和Miravia、拼多多的TEMU、字節跳動的Demonstudio和ifyooou等業務也在2022年橫空出世。
第二,游戲行業出海前景廣闊。在游戲投資方面,以投資頻率相對較高的騰訊為例,2022年,騰訊的游戲投資以海外研發為主,海外企業占比約為85%。此外,網易游戲也于2022年8月宣布收購法國游戲開發商QuanticDream。在游戲出海效果方面,以米哈游旗下游戲產品《原神》為例,2022年《原神》的流水表現在中、美、日、韓等多個頭部市場均位列TOP20。
(三)ChatGPT資本活躍度上升,人工智能產業復蘇
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后不到一周,用戶數便突破100萬,月訪問量高達2100萬人次。ChatGPT的爆火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我國相關概念股也持續走高。隨著ChatGPT資本活躍度的上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也迎來了復蘇契機,在5G基礎技術和國家政策等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產業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四)新媒體產業數字化趨勢明顯
第一,新媒體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緊密結合。近年來,我國媒體紛紛建設內容聚合平臺、媒體資源庫及媒體智庫,打造集咨詢服務、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于一體的當地“治國理政新平臺”,推動“媒體+政務”運作模式的落地。此外,多地政府、文旅局、消防局等創建的官方賬號也收獲了大量關注,政務新媒體憑借創新內容與形式頻頻出圈,助力營造數字政府形象。在未來,數字中國理念將不斷深度融入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新媒體將成為國家重大議題、政策、舉措出臺前的重要考慮因素。
第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互聯網+”持續推動傳統經濟形態的演變,并在創新驅動的作用下加速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傳媒產業積極推進數字化改造,提高數字經濟比重,產業數字化趨勢明顯。首先,傳統媒體的策劃、采編、發布將邁向集云計算、大數據、5G技術于一體的全周期升級,同時打造貼合業務流程與應用場景的AI中臺架構;其次,媒體行業不斷整合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廣告模式朝著電商廣告、信息流廣告等以流量轉化為導向的廣告經營新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