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訂單比去年降了近2/3,大部分客戶都在觀望。”
陳炬是東莞一家做廠房降溫工程的企業的負責人,其客戶涉及玩具廠、電子廠、五金廠、制衣廠、制鞋廠等制造業工廠。
“今年天氣炎熱,給客戶做的預算和往年相比并沒有減少。往年氣溫升高的時候,公司的事情很多,業務很繁忙,而今年很清閑,有些客戶詢價后就沒有動靜了。”陳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因為公司的產品對制造業來說不屬于剛需,屬于改善型錦上添花的產品。預期不佳的情況下,即使天氣炎熱,工廠也會選擇控制成本。
“大環境不好,前景又不明朗,不敢投資”,成為了不少人的心態。
前不久,東莞市統計局發布2023年上半年東莞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東莞GDP為5262.1億元,同比增長1.5%,為廣東21個地市上半年增速最低,與一季度2.2%的增速相比,也有所下降。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9%。
這半年,東莞制造經歷了什么?一線企業主感受到了哪些“溫差”?又是什么給了他們希望?
遭遇外部市場沖擊較大
在中國經濟發展版圖中,東莞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多年“打拼”,這里醞釀出了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并且擁有強大的成果轉化能力。
與此同時,作為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的城市,東莞對國際市場形勢也特別敏感。
多家企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總體原因還是消費動力不足,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有影響,收入不確定,甚至失業、斷供,導致現在的人們消費與投資都比較保守,“存款的人多,不愿意貸款擴大投資,因為未來不確定因素多,變數多。”
除了外貿型城市的共性特征,東莞也有其特殊性。
此次在東莞調研,不少企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部分大客戶要求其在東南亞設廠。
“俄烏沖突,造成政治緊張。所有大公司都要考慮政府的態度,考慮政策方針,尤其是那些大型跨國公司,很關注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希望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最好找一條備用的路。”
多家企業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國際關系對企業的影響很大,企業越大對國際關系的關注度就越高。“美國的部分進口商,為了對未來謀篇布局,提出這樣的要求。”
“出口還是有影響的,我們主要是出口到歐美、新加坡、迪拜、日本等地,目前我們的美國市場下降百分之二三十。不過對我們整體影響不大,因為我們本身是‘兩條腿’走路,內銷近幾年有兩位數增長,基本可以沖抵出口的下滑。”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森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毛絨玩具的制造,正是來自東莞市的哈一代玩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