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科學報》記者 孫滔
韓國室溫超導研究正在引發世界狂歡,其風頭蓋過了今年3月份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的研究。
國內外多家機構出手,紛紛復現或論證韓國研究。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兩篇預印本文章進行了理論計算,他們發現LK-99有室溫超導的可能性或具備一些超導特征。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論文發現,合成的LK-99電阻不為零,也沒有發生磁懸浮。
B站上的網友亦紛紛發布實驗或視頻來推波助瀾,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常海欣團隊更是在B站發布實驗視頻,稱復現了韓國的懸浮實驗。
冷靜的聲音也不乏存在。有網友發文指出,無論是韓國原作者還是華中科技大學的熱門視頻,都只能說明該材料具有抗磁性,但不能證明完全抗磁性,因為只要電磁相互作用力大于材料本身的重力,它就能懸浮。同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論文僅僅是計算工作,不能代替實驗研究。
另外有聲音指出,韓國作者所屬機構和論文所陳述頗有“民科”之嫌,這無疑降低了其研究的可信度。
如何看待人們對這項研究的狂歡?韓國的這項超導研究究竟有多么可靠?他們的實驗能在多大程度上證明其材料的超導性?
對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他在1989年獲國際高壓界最高獎——布里季曼獎,并于199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多年擔任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地球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