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高菁
曲阜師范大學復現韓國抗磁性材料LK-99的實驗結果出來了。
8月2日晚間,曲阜師范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教授劉曉兵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其團隊今日利用四引線法對此前合成的抗磁樣品進行了初步的電阻測試,測試結果發現該樣品在常溫到50K(-223.16℃)低溫范圍內仍存在大的電阻值,測試過程中并沒有出現電阻大幅度驟降或者零電阻,與“室溫超導”所被期待的零電阻特性相差甚遠。
“這是目前除韓國研究團隊公開的結果外,首次對抗磁性LK-99進行的電阻測試。此結果的深層次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確認。”劉曉兵說。
之前,劉曉兵稱團隊在實驗室制備的部分LK-99多晶顆粒中,觀測到了類似韓國研究人員報道室溫超導體的抗磁現象。
“目前所有的結果只能說明該材料具有抗磁性,還遠遠不能證明為邁斯納效應。”劉曉兵稱。此外,僅有抗磁性并不意味著超導現象,還需要同時具有具備零電阻特性。
超導體又稱超導材料,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擁有零電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廣泛應用于儲能、磁懸浮列車、電力輸送、核磁共振等領域。
邁斯納效應是超導體從一般狀態相變至超導態的過程中對磁場的排斥現象,該效應被視作超導實現的重要特征。
劉曉兵同時指出,盡管團隊沒有觀測到與韓國研究人員一致的電阻數據結果,但也不能直接排除韓國課題組所報道LK-99材料的室溫超導特性,可能由于樣品純度或者超導組分含量的不同。
他認為,在LK-99樣品制備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目前看,復現實驗完全成功有一定的難度,例如樣品純度、雜質含量、結晶質量等方面的提升需要更多的時間。
“對于網友提到的LK-99是人類磁懸浮技術的最好材料這個說法,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觀對待,任何新材料從發現到最后的大規模應用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況目前對LK-99這個材料的認識還很有限。”劉曉兵認為,實現室溫超導是全人類的夢想,若能成功實現,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但探索室溫超導之路注定不易,還將會面臨更多的未知和挑戰。
7月22日,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關研究團隊通過兩篇論文及視頻方式,宣布在常壓條件下,一種改性的鉛磷灰石(LK-99,以Lee和Kim的首字母命名)能夠在400K(127℃)以下表現為超導體。
之后,國內外多個團隊開始復現韓國研究團隊的實驗結果。民間科學論壇SpaceBattles Forums對正在進行的復現實驗進行了統計,包括11個公開披露試驗進度的團體列表以及6個個人進行實驗的列表,半數來自中國。
在公開披露進度的團體中,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三個團隊完成了該復現實驗。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團隊復現了其抗磁性,但未驗證是否為零電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實驗結果也表明,沒有在LK-99上檢測到超導性。
8月2日,韓國超導學會宣布成立“LK-99 驗證委員會”,檢驗該成果的真實性。截至目前,學會根據兩篇論文中提供的數據和已發布的視頻,宣布LK-99不能被稱為室溫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