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貿易的開放,探索合作共贏的全球化新模式,探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至關重要的。
圖片來源:Unsplash/Yolanda Suen
李東生
TCL創始人、董事長
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緊急狀態結束已經三個多月,但全球經濟下行、產業競爭加劇、能源危機、氣候危機、地緣政治沖突等諸多沖擊企業經營的負面因素仍待破局重啟。
前不久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匯集了全球各界領袖。作為一家全球化科技制造行業的代表,我愿意向探索全球化的企業家和專家們學習,也愿意在這個平臺上與世界分享三點個人思考:一是著力本地化的價值創造推動全球化;二是通過綠色戰略驅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以企業家韌性精神引領全球化新模式探索,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一、以本土化推動全球化,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回顧二戰后的發展記錄,國際貿易與世界經濟繁榮穩定齊頭并進,這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事實,且令人印象深刻。如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翻了一番,全球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是窮人,這一數字自1990年以來減少了四倍。而國際貿易自1960年以來增長了20倍,成為全球收入躍升的關鍵。
國際貿易對于全球繁榮至關重要,這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通過擴大國際分工,它提高了生產效率。其次,通過提供進入外國市場的機會,實現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第三,當負面沖擊來襲時,它為企業和家庭提供了寶貴的外部選擇,從而加強了經濟安全。
另一方面,碎片化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高昂的代價。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研究表明,如果世界分成兩個獨立的貿易集團,全球GDP可能會下降5%。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貿易碎片化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在0.2%至7%之間。考慮到技術脫鉤的影響,這些成本可能更高。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面臨的風險最大,因為知識轉移的損失對他們影響最大。
在此背景下,企業全球化推動了生產要素的全球高效配置,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品,為全球消費者帶來福利,并作為過去數十年間最高效的經濟發展模式備受推崇。但是,全球化導致的區域產業不平衡、利益不平衡現象讓逆全球化情緒逐年高漲,這使我與所有從事跨國經營的企業家們進一步思考,如何探索出造福人類的全球化新模式之路?
從最初輸出產品到目前的輸出工業能力,TCL已經走過24年全球化經營歷程。實踐表明,全球化成功的精髓在于本土化。落實在行動上,我們正堅持做三件事:
1. 融入本地,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貢獻
一家能夠為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貢獻的外國企業,就會受到所在國和民眾的歡迎。這意味著致力于成為本地經營者:雇傭本地員工,在本地納稅,在本地設計、生產,銷售給本地消費者,并做好本地化服務。
2. 輸出工業能力,賦能當地產業鏈
企業全球化競爭早已進入產業鏈競爭階段,在本地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是根植所在國并實現長期經營的應有之義,通過自身擁有全球競爭優勢的工業能力的輸出,去幫助不同市場提升供應的穩定性,帶動當地制造能力的提升。
3. 構建產業生態,與全球合作伙伴合力推進產業創新升級
2021年9月,我們推出了“旭日計劃”,計劃在5年內投入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通過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開放技術和數據平臺、聯合研發、產業投資等途徑,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產業生態,合力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截至目前,“旭日計劃”已達成多項國際合作,如與TUV萊茵共建聯合實驗室、在Mini LED、視覺健康等領域深入合作。
二、以綠色戰略驅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地球只有一個,氣候危機是全人類的危機。積極應對氣候危機是全球共識,由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頂層設計,由企業負責設計和實施減排方案成為全球通行的做法。
我們必須認識到制造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占據了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在鋼鐵、水泥和塑料等重要材料的生產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
減排,意味著需要企業投入資金和成本上升。中國文化自古奉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必須將綠色發展戰略納入長期經營因素進行考量,以科技創新等手段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研發綠色產品是解局的第一把秘鑰。布局綠色產業,是踐行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構建綠色產業鏈,助力成員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提升綠色發展水平。2021年,TCL科技成功落地了全國首筆基于企業低碳評價的供應鏈金融的“綠色碳鏈通”業務,推動生態伙伴更有動力地進行節能減排改造。
三、以企業家韌性精神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當前,企業面臨的全球政經環境紛繁復雜,企業家是企業直面各種挑戰的第一人。TCL在四十余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很多研發失敗及投資失敗,我都曾一一經歷。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變化,重要的是,不僅僅是在給定的條件下尋找最優解,更要順應時代、創新變革,來改變約束條件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用企業家的韌性、創新精神為經濟發展提供貢獻。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我的體會有以下三點。
1. 全局觀與長期主義
格局決定人生,格局決定結局。作為企業“船長”,企業家要有大格局觀、戰略前瞻能力和長期主義,看得準,走得穩。此前三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告訴人們,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在全球化進程下不同國家的企業已經通過生產關系連接到一起,企業應更積極地擁抱全球化,參與全球協作,共建健康穩固的產業鏈。地緣政治危機、全球經濟羸弱、戰爭因素、氣候變化,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疊加成為企業中長期的挑戰。企業家和企業的最佳選擇,就是思變求新,通過對內提升效率,對外優化供應鏈等方式,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2. 以創造性思維應對全球化挑戰
當前,企業全球化發展面臨三個趨勢,一是全球供應鏈轉移與重構,發達國家的制造業開始回流,而中國的一些制造業可能會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二是從廣義全球化到區域化,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制造中心、以法德為中心的歐洲制造中心以及以中日韓為中心的亞洲制造中心;三是全球貿易規則重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可能會取代全球化規則,各貿易區域之間可能會人為設置更高的貿易壁壘。
面對上述逆全球化趨勢,我們持續推進海外本土化投資,并探索更高層次全球化新模式。創造性思維將幫助企業在全球貿易規則的重構中找到新的機會,并為持續成功和發展奠定基礎。
在創新商業模式和策略方面,可考慮采用數字化技術、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創新,以適應全球貿易規則的重構;在跨界合作和伙伴關系方面,探索與創新型初創企業、學術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等的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探索新市場,合作共享資源和風險;在敏捷適應和變革能力方面,鼓勵員工嘗試新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并建立鼓勵創造性思維的組織文化,培養企業靈活性和創新能力,以更快速、高效地適應和應對變化。
3. 以企業家擔當與毅力帶領企業突破重圍
我認為企業家素質最重要的內涵有三項,首先是擔責,作為企業的發動機,要不斷給企業的發展輸送正能量;其次,企業家要把握戰略機遇,帶領企業行走在正確的軌道上;第三,企業家要有領袖氣質,凝聚團隊的精神和力量,大家愿意跟著走。
在做出經營策略決策后,堅持與堅韌是企業家領導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路徑,因為做一件事兒不是馬上能夠看到結果,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熬的。熬過去了,業務和能力就大幅提升,勇氣和膽量也隨之增加。無論是當年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受挫,還是TCL華星經歷行業低谷期,都讓我體會到堅持不易。企業家不僅個人要經得起挫折, 更要推動在企業內部建立具有足夠“韌性”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 唯有此才能抵御外部的不確定性。商業領袖們不能再被動地應對風險,其成敗將取決于對于“韌性”的投資。
保持貿易的開放,探索合作共贏的全球化新模式,探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愿意再接再厲,并幫助提供應對氣候變化和其他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讓我們秉持韌性與長期主義的合作精神,推動全球貿易繁榮,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