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國家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來看,迎接數字中國的到來已是大勢所趨,這也是存儲發展的大背景。從云而來,向云而去,這也決定了青云科技對存儲的思考不是孤立的。除了硬件技術本身的演變之外,青云已將場景、算力和數據,作為了其存儲形態發展最重要的趨動因素。
目前青云存儲產品線由兩款核心產品構成:一是 QingStor NeonSAN,二是 QingStor U10000。
QingStor NeonSAN,主要面向的場景是云盤、數據庫以及虛擬化存儲資源池場景的應用。作為一款分布式塊存儲,NeonSAN是為 I/O 極致性能而設計。
如果說NeonSAN主要面向數據庫、虛擬化等結構化數據,那么U10000 則主要面向非結構化數據的場景。主要包括各種影像數據、音視頻數據、數據湖、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場景。產品設計初衷就是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海量數據的價值挖掘,該產品的核心特點包括:同時提供對象、文件、大數據接口,不同協議之間實現數據無損訪問互通;單存儲桶支持100 多億個對象,并且性能不會隨之下降。
與大多數存儲廠商不同的是,青云存儲以這兩款獨立的產品或者兩種獨立的軟件架構分別支撐兩大類場景:QingStor NeonSAN面向的是結構化數據的高性能業務場景的需求,QingStor U10000是面向非結構化海量數據存取和利用的業務場景的需求。兩款產品有各自面向的專業場景,有各自專業的分工。
青云沒有用一種架構同時滿足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場景,主是因為從專業視角來看,沒有哪一種存儲架構能同時做到既能滿足極致的性能設計要求,又能滿足海量數據吞吐、計算、并發利用的需求。青云希望通過專業的存儲分工能更好地服務專業的場景。
U10000是青云在多年存儲技術積累基礎上的一次產品全面升級,繼承了原來青云對象存儲、文件存儲的所有能力,并且在多個維度上實現了產品力的增強和迭代,其定位是面向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統一存儲平臺,幫助客戶把數據存得穩、算得快、管得好。
QingStor U10000相比于之前的QingStor對象存儲和文件存儲,除了產品力的全面繼承之外,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實現數據協議的互通,功能和性能的增強,整個算力平臺對接的強化。接口層、存儲服務層和運維平臺構成了U10000的核心架構。
目前U10000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在醫療體檢、智能駕駛、智慧工廠的IoT場景和多元化的超算場景等等。
這些場景很多時候都不是孤立的存儲場景,同時還需要多元化的算力。從應用場景的角度來看,客戶更關注的是整體算力平臺能帶來什么價值,而存儲又是構成算力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算力的一半要靠存儲,尤其是在HPC場景下。青云的基因是算力,從云而來,向云而去,所以青云對軟件定義存儲的思考不是孤立的,而是把核心聚焦在如何滿足算力對存儲的需求這個維度上,讓存儲更好為算力和數據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