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選定的每一個產品,必須要經過嚴密的成本核算,數據才是最好的證明。”
——泰隆銀行設計組 Ada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于1993年成立于浙江臺州,自創辦起專注“服務小微企業、踐行普惠”。擁有10000多名員工,開設了13家分行和300多家支行,在浙江、湖北、福建、廣東、河南、陜西等地已發起設立13家泰隆村鎮銀行。2022年入選“2022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精確成本,精密部署
作為泰隆招聘的第一個內部設計師,Ada的職責之一就是改變外包設計師們各行其事的局面,對他們進行統一的專業管理,而這對協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剛進團隊不久,領導就組織了一場設計分享會,分享會上我有提到用藍湖協同辦公,提高產設研上下游的協同效率。散會后對我說,‘如果你覺得這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那你就去咨詢下方案。”
也就是從那時起,Ada深刻地感知到了泰隆的敏銳與謹慎,既能洞察到行業動向,又能慎重考量謹慎入局。“畢竟是采購一個系統進行內部全面部署,工程量大不說,影響范圍還廣,我們需要用數據來證明,這個動作能給我們節省多少成本,帶來多大收益。”
銀行業是比較注重投入產出比的,涉及到資金成本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含糊其辭,對于降低了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率,很多企業往往只有個模糊的概念,而泰隆銀行擺事實用數據來說話。
“計算成本的時候,要根據我們目前整個團隊的潛在功能有多少,相關工作的占比是多少來計算。人力成本這方面,可以按照工種來統計,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薪資、獎金等各項成本,假設按照五年來計算,那么在部署了藍湖以后,那我們預計一年時間里節省下來的費用就可以回收成本。”Ada給我們細細列了一筆賬。
(Ada撰寫的部分測算內容)
Ada笑稱自己的計算能力在泰隆提升了不少,“帶團隊以后天天想的都是降本增效,降本就需要各種測算,從開始推動到真正部署落實藍湖,前前后后花了小一年的時間。”
打通鏈路,全員提效
2018年底,Ada進入泰隆的時候,還是內部唯一的設計師,每天對接十余個外包設計師外還對接各業務方跟產品開發人員,接需求、分析需求、制定計劃、分配需求、對接設計、驗收設計等等,忙得不可開交。
如今,Ada所在部門的設計團隊雖然人數不多,卻負責了銀行的大部分設計業務,每年要承接to B以及to C大大小小二三十個項目。每個設計師都要負責好幾個項目,再帶著外包資源推進需求實現。
好在有藍湖的助力,設計團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處理機制,例如外包的管理機制、內部的流程對接機制、設計規范等等。通過藍湖高效協同產設研,沉淀各種流程和機制,讓團隊更加成熟,加快作業效率。無論是有新設計師還是產設研上下游鏈路中的某一環加入,都可以借助藍湖的高效協同,讓信息透明同步、標準規范一致。
( Ada和設計同事們)
“在和前端工程師的協同這塊,對于前端工程師平均開發一個前端頁面的效率我們也做了計算。假設他們拿到設計圖后,過去手動標注尺寸、下載切圖、重復替換耗費的時間,一個頁面需要1個工作日左右,使用藍湖的一鍵上傳切圖和現成的通用代碼,就可以將時間縮短到2-3個小時,哪怕只縮短到4個小時,工作效率也能提升50%以上。”
“設計切圖的時候直接一鍵上傳,不用手動切。”
“跟開發對接的時候他們可以直接查看設計參數,以及代碼參考。”
“從產品到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運營上線,我們整個銀行體系,全鏈路的設計鏈現在都用的一套標準。”
除去種種效率的顯著提升,使用藍湖更是給Ada提供了資料管理的新思路。“每年二三十個項目,管理資料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之前沒有一個地方是能夠管理這些UI設計稿件。SVN不僅聯網不方便,上傳更新、下載圖片也很復雜,管理單個項目問題不大,但量一上來了根本滿足不了。”
“現在我們要求將定稿的設計稿上傳藍湖,最終的設計稿以藍湖為準。藍湖業已經是我們的一個設計資產沉淀的資料庫了,不僅可以快速找到各項目組做過的案例,而且還能統計數據。
如今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多元化發展,尋找各種轉型的突破口。不同于互聯網公司自研資源的豐富,可以靠自研落地很多想法。
大多數國企包括銀行,都是采購市面上的產品,進行本地部署,再根據實際情況和動態需求進行個性化調整。泰隆通過數字化科技將銀行網點的所有業務線上化,打造快捷全面的數字金融服務,開發和設計側的工作就會以藍湖為核心工具進行規劃。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銀行業也在尋覓穩中求進的新型發展道路,降本增效短期內依然會是泰隆前行的主旋律,通過類似藍湖這樣的協同工具串聯起產設研上下游,提高體系內全鏈路協同效率,是上升趨勢,也是發展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