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預測,中國500強公司中會有50%將成為軟件生產商,90%的應用為云原生應用程序。青云科技認為,這個數據意味著,云原生已經進入到新階段。云原生的概念從2013年提出,到2014年K8s開源,已經逐漸被企業從實驗環境中應用,到測試環境應用和小規模嘗試上生產,直至現在在生產環境下大規模應用,云原生應用已經開始普及化。
總體來看,云原生應用的趨勢逐年遞增。隨著云原生應用的態勢越來越好,諸如微服務、動態編排、云原生安全、DevOps等技術,在企業落地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
以青云科技2018年開發的開源容器平臺KubeSphere為例,當時,青云科技圍繞企業客戶需求,提供一些商業化的服務和能力,并且提供兩種產品形態:
一是全開源的KubeSphere。從2018年開源到現在,KubeSphere社區客戶已經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GitHub上Star數超過11400個,下載量近百萬,開發貢獻者超300人等。KubeSphere已經成為全球三大主流開源容器平臺之一。
二是KubeSphere企業版。圍繞著企業客戶的訴求衍生出大量上層的商業功能,包括跨數據中心的同城災備、異地同城應用級別雙活、平臺級別災備、應用級別災備、微服務框架、業務轉型等,幫助企業客戶落地云原生。
現在我們回歸到一個核心的本質:企業為什么要冒著技術轉型的風險選擇K8s?選擇云原生?再具體到為什么會選擇青云科技的KubeSphere?
客戶不單純需要一個K8s云原生容器平臺,也會圍繞著業務對KubeSphere提出更高的訴求。因為企業最終要落實到業務上,到企業的績效或者實際應用成果上。KubeSphere服務企業客戶將近5年時間,已經從單純的容器平臺向賦能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化運營平臺轉型。圍繞大型企業客戶,KubeSphere企業版迭代了很多優秀的功能。
KubeSphere 企業版3.3的主要有四大功能更新:
一、強化了數字化運營能力。KubeSphere 企業版3.3發布了全新的可觀測中心,幫助企業通過量化數據,通過結果來評估云原生轉型是否達到預期,以及和預期的差距。一言以蔽之,可觀測中心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化零為整”,即,把分散在各個集群的零碎數據匯總在一起,及時同步,也可以通過自定義的范圍配置指定匯總數據范圍,解決數據分散問題,從而解決客戶“要結果”的痛點。
二、開發者賦能。KubeSphere容器平臺的角色不僅僅是面向運維,還面向開發者,KubeSphere 企業版3.3對于開發者而言,其關鍵就在于提供雙引擎。
首先是在微服務治理雙引擎,KubeSphere 企業版3.3新增了Spring Cloud。KubeSphere在之前的版本里提供內置的Istio服務網格微服務框架,以云原生的方式進行微服務治理。但對于習慣用Java的客戶來說,他們其實并不適應微服務治理的方式,仍習慣用傳統的Spring Cloud,所以KubeSphere企業版 3.3提供了容器化Spring Cloud的工具,從而讓使用Java開發應用、微服務治理的客戶無障礙進行云原生轉型。
其次,在CI/CD持續部署方面,提供Jenkins+ArgoCD雙引擎。如今有很多大企業已經全面擁抱GitOps,KubeSphere 企業版3.3集成了GitOps工具,融合了KubeSphere自帶的多租戶、權限、統一多租戶打通等能力,進行高度的統一化。CD方面,在之前KubeSphere提供的Jenkins方案基礎上,KubeSphere企業版 3.3內置 ArgoCD,支持持續部署狀態管理和白名單管理,新增多款基于 CRD 的內置流水線模板,提供Jenkins+ArgoCD雙引擎。
三、功能加強和體驗優化。除了運維和開發層面的加強,KubeSphere企業版 3.3在產品上也在不斷深入打磨,優化了一些功能體驗。比如,在通知層新增“飛書”作為通知接收渠道,支持每個租戶配置默認鏡像倉庫。在存儲層,增加了PVC自動擴容,從而存儲資源可以設置額度,比如:當達到設置的50%或者80%額度之后會自動擴容,不需要運維人員手動點。另外,KubeSphere企業版 3.3還新增了集群管理員的角色,可以讓客戶按需為不同的集群分配不同集群管理員。
四、豐富容器化數據庫應用。KubeSphere企業版3.2已經支持ClickHouse、MySQL以及PostgreSQL三款數據庫。KubeSphere企業版 3.3,則支持更豐富的容器化數據庫應用,包括Redis 、MongoDB、ClickHouse、ECK、OpenSearch和Kafka 等主流的數據庫及中間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