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機器人同事”包攬重活累活、“透明化生產線”監測全流程作業數據,這就是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制造的縮影。
一個新的工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那便是工業智能時代。縱觀我國正建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構建,已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為此,3項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國家標準的發布,也證明了國家在政策方面對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的支持。6月14日,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將在江蘇蘇州開幕,今年的主題更是直戳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核——數實融合、數智賦能。
未來發展大潮必將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想要實現企業真正的智能化、數字化,那就須先使企業“數治化”。根據艾瑞咨詢的測算,2021年~2025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呈快速成長趨勢。面對時代的機遇、變革的壓力,像金蝶這樣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提供商則更進一步提出了企業的“數治化”問題。
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的發展動力
目前,工業大數據已成為業界公認的工業升級的關鍵技術要素。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 1.2 萬億元,同比增長15.5%。同時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增長至 58.6%和 77.0%。
因此在“中國制造2025”的技術路線圖中,工業大數據作為重要突破點來規劃。在未來的十年,以數據為核心構建的智能化體系會成為支撐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動力。而工業大數據具有“多模態、高通量、強關聯”的特點,即數據模型多樣、數據采集頻率高且大、數據的機理支持強。
而一家企業選擇參與和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根本出發點還是為獲得正向收益。以河鋼集團為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于勇董事長在2019年指出需快速搭建集團的數字化平臺。為此,河鋼攜手金蝶,建設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業務服務平臺、數據服務平臺為核心的3大數字化業務平臺,最終形成自主可控的、以智能化為主要應用場景的中央數字化平臺。通過金蝶云·星域的深入應用,河鋼集團憑借龐大的工業大數據實現了自我賦能,達到了戰略與業務模式轉型的目標。
類似河鋼這樣的“數治化”轉型的企業在國內還有許多。雖然工業大數據難處理,但金蝶星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還是為不同的企業打造了世界級的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
工業智能時代,企業決勝于數智化能力
隨著3項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發布,以及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爆發,工業互聯網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工業智能時代。能在這個時代拔得頭籌的,一定是那些能夠充分實現“數智化”的企業。
根據工信部研究機構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底,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廣泛應用在4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自進入2023年以來,大模型、大算力、大算法的爆發,更讓工業智能新時代提前到來。
過去,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容易使企業內部數據形成大量的“數據孤島”,管理層很難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因此企業數智化轉型要以企業創造價值為出發點,大幅提升數據利用效率和價值,為企業帶來顯著的降本增效。
在數智化轉型后,企業不再是“盲人摸象”,能夠打通涵蓋產品設計、生產規劃、生產工程、生產實施和服務在內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數據流,實現設備資產的有效管理和業務運營的優化,從而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加快新產品的上市速度,通過更靈活的生產手段實現更快速的市場響應,以更好的質量管理體系贏得客戶信任,以更高的成本效率贏得競爭。
在面對工業智能的到來,作為數字化管理服務商的金蝶早有投入。自2021年以來,金蝶全面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出金蝶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成為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在此基礎上,金蝶提出了企業“數治化”。
“數治時代”,金蝶解決企業“數治”痛點
在“數治時代”,不怕人有我沒,最怕人強我弱,而企業的強弱正體現在對于數據治理和數管企業上。
在數字化浪潮下,許多浪費大量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獲取數據的企業,最終只能湮滅在數據和信息浪潮中。如何有效地甄別數據,包括鼓勵有價值數據浮出水面,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企業只有在數據的獲取、產出及使用層面都加強管理,才能支撐數據管理,才能稱之為基于數據治理和管理的企業。
在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看來,過去講企業數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某一個部門,而“數治企業”則是要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治理管理企業,構建新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乃至商業模式。
總的來說,企業數治化就是數字治理結合業務場景和管理要素的落地和見效。通過梳理數字化要素,找到關鍵數據,轉化為可以合理地應用知識并進行正確判斷決策的能力,并結合場景和管理要素落地,運用數字幫助企業治理發展問題。
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的金蝶更是深諳“數治化”的意義。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金蝶通過平臺訂閱、行業化賦能模式,提供設備連接、模型融合、全面覆蓋不同行業數字化能力的可組裝工業APP應用與服務,解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工藝優化、質量改進、效率提升、運營與業務創新等痛難點問題,全面支撐制造業對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網絡化設計、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的工業互聯網應用需求。
“數治”為王,金蝶星域助力企業“韌性成長”
“數字化浪潮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對數據的利用問題。”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李曉東這樣說到。要想在新的工業互聯網時代領先對手,就要深入思考企業“數治”中“治”的深刻含義,以及其與企業“韌性”的關系。
三年疫情的不確定性擊垮了無數來不及反應的企業,而能夠將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正是企業具有韌性的表現。以至于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曾發布預測稱:2025年前全球70%的CEO將建立“韌性文化”,以應對“黑天鵝”的威脅。
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曹仰鋒博士在其報告中指出,可通過塑造EBC的能力,提高企業的創新素質和敏捷力,因為具有可組裝能力,能夠抵御企業在遇到危機的時候所面臨的一些挑戰,會增強企業的韌性。
“一是數字化的運營能力,二是數據驅動的高效產品與服務的能力,三是數字生態的能力,四是文化的創新能力,這是一家企業實現韌性成長的四個必要的能力。” 產業互聯網實驗室輪值理事長、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也表示,“數治化”將極大提高企業的韌性。
而說到金蝶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則始于2011年開始的云轉型。2018年,在金蝶正式推出金蝶云·蒼穹的同時,發布了金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發展戰略。之后又過五載,基于金蝶云·蒼穹的金蝶星域,開發超過了17820個工業APP數量,服務了超過265萬客戶,制定了21個工業互聯網行業標準。
“厚積薄發、智能組裝、數據驅動、全面賦能”,從金蝶云·蒼穹平臺發展到金蝶星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四大領先優勢的“星域”恰好代表了“平臺+生態”的金蝶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特色。其愿景也正是基于世界一流的可組裝平臺,匯聚制造業可組裝數字能力,打造世界級的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勢必是助力企業“韌性成長”的高分答案。
金蝶星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以自主研發開始,以金蝶云·蒼穹可組裝PaaS平臺為基礎,以1+N+X的形式,基于統一的工業互聯網綜合平臺,面向不同行業提供了多種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并注重培育了在企業數字化領域發展最快的工業互聯網行業生態。
作為國內首創的跨行業、跨區域、全面可組裝工業互聯網平臺,金蝶星域在2023年獲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報告》國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認證;2022年,入選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公示名單》,同時其金蝶步科、金蝶葆德項目還獲得了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領航案例等榮譽。
“以‘數字中國、強國力量’為使命,幫助制造企業全面提升數治化時代的競爭能力。”這是徐少春的一句肺腑之言,也是一代金蝶人立足工業智能時代的一局棋,為廣大企業韌性成長,更為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建設把薪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