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第十二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以下簡稱“中國軟件杯”大賽)頒獎活動在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江蘇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胡廣杰,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朱愛勛等出席活動。
“中國軟件杯”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自2012年首次舉辦以來累計推動解決了400余項軟件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幫助近4萬名參賽學生獲得深造、實習和就業創業機會,已經發展成為軟件產業發展與高校軟件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深度對接的重要平臺。第十二屆“中國軟件杯”大賽歷時一年,共吸引來自全國31個省份的800多所高校、5767支賽隊參賽,最終決出一等獎隊伍25支(含特別獎一支)、二等獎隊伍102支、三等獎隊伍260支,評出9個企業突出貢獻獎、25個最佳指導教師獎、10個產教融合創新獎、70個最佳學校組織獎和18個最佳地方組織獎。
在頒獎活動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威偉表示,今年1-7月,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利潤總額達到5698億元,同比增長6.6%,成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產品服務供給能力;二是強化應用推廣,推動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加大應用深度和廣度;三是強化頂層設計,廣泛匯聚開源力量,構建更加牢固的開源生態共同體;四是加強人才供給,高水平建設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養關鍵領域的亟須人才;五是推動開放合作,共謀軟件創新發展,共享發展成果,推動我國軟件企業高水平融入全球產業的“生態朋友圈”。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二級巡視員李春表示,大賽已成功舉辦十二屆,影響力逐步擴大,在促進軟件專業人才培養、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推動產教融合走深入實,助力產業革新發展和軟件企業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對大賽提出了四點建議和希望:一是突出重點,讓大賽成為培養關鍵人才的“練兵場”;二是攻克難點,讓大賽成為助推產教融合的“連心橋”;三是尋找增長點,讓大賽成為聯通體系的“大課堂”;四是打造熱點,讓大賽成為各界深入交流的“嘉年華”。
江蘇省副省長胡廣杰表示,近年來,江蘇把軟件與信息服務集群作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培育,全省軟件產業規模超1.3萬億元,南京、蘇州、無錫先后獲評“中國軟件名城”,全省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今后將著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創新,建好用好國家EDA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二是抓生態,著力推動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集群躍升,高標準建設中國軟件名城;三是抓應用,開放典型應用場景,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完善國產軟件應用推廣機制;四是抓人才,強化高校軟件學科建設,完善校企聯合和產學研合作培養機制。
現場,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發布《新時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報告》。報告聚焦軟件人才,提出了新時期軟件人才新特點,總結了當前軟件產業校企合作中值得借鑒的三大合作模式,為產學研各方提供參考。
在頒獎活動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等主辦單位共同啟動第十三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