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大數跨境
跨境電商平臺的全托管熱潮來了:
- 2022年9月,Temu美國上線并采用全托管模式;
- 2022年12月,全球速賣通也試水全托管模式;
- 2023年5月,TikTok Shop宣布部分站點上線全托管模式。
不僅是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今年4月,Lazada宣布推出東南亞版的全托管模式,Shopee也緊隨其后。
自從Temu把全托管模式打響之后,一時間各個平臺紛紛入局。這究竟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新里程碑,還是平臺為謀求增量的掙扎而已?這種模式走通之后,對跨境人都有何影響?
跨境平臺,正掀起“全托管”之爭為什么是全托管?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看起來跨境賣家能更省心的模式,供貨方只需把商品提供給平臺,然后平臺幫你完成營銷運營、物流倉儲、售后服務等后續環節。
這種模式早前被一些平臺小規模測試過,近一年反而成為了各個平臺押注的大項目。在虎嗅的報道里曾提及,2022年7月,時任阿里國際板塊負責人的蔣凡,在一次通氣會中分享了各種電商平臺模式及關鍵市場機會之后,談及了自己的最終目的:“我們要發力全托管模式,這是速賣通的未來。”
利用傭金、廣告費用賺錢不省事兒么?為何平臺放著好端端的甩手掌柜不做,干起“保姆”的活兒,又管這又管那的,圖啥?
一些賣家也能感受到,在現今大環境之下,消費者手中也沒有什么“余糧”,開始青睞更為劃算的產品。然而現實環境是流量成本、物流成本日漸高企,增加的成本必然也會被商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與消費者現今的需求相悖,消費者就會被平臺高價產品勸退,轉而投奔商品更便宜的平臺。
尤其市場上出現了走全托管模式的Temu之后,提供的超低價產品令賣家咋舌、買家狂歡,猶如一條鯰魚攪動了電商界,其余電商平臺自然就更按捺不住了。
圖源:Temu中的超低價產品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走至今日,平臺間、賣家間的競爭更加焦灼,很多壁壘已被搭建,產能過剩的工廠賣家、新入場的新手賣家,想要在跨境圈出頭都更難。而全托管模式,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出海,同時也為平臺帶來新鮮血液。
想要新的發展著力點、想要保證平臺產品價格穩定且具有競爭力,從而留住流量,全托管模式就成為平臺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策略。
而為什么能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從全托管模式具體是怎么運行的說起。
全托管運行邏輯
產品通過平臺出海的鏈條原來一般為:工廠—中間賣家—平臺—買家。或者是:工貿一體賣家—平臺—買家。每增加一個環節,輸出到買家手里就會多增加一些成本,這也是一些有實力的賣家想要大力發展獨立站的原因。
現今的全托管模式,等同于摒棄掉中間環節,實現工廠—平臺—買家。以把全托管模式發揚光大的Temu為例,流程一般為:
(僅供參考)
這其中的關鍵點在于,定價權在誰手里、結算方式是什么、售后誰處理等各類運行環節中的權責問題。
Temu這種專注于全托管模式的平臺,就比較強勢與霸道,平臺基本掌握了定價權,備貨和貨品品質都由賣家負責,售后由平臺和商家分別負責,貨權歸于賣家。
入局全托管也算較早的速賣通,在定價權上更友好,雙方可以協商,備貨和貨品品質也都由賣家負責,售后由平臺負責(3個月售后免責期),貨權歸于賣家,TikTok Shop也是類似這種模式。
出海四小龍里的Shein模式,和以上這三個平臺還不太一樣,與其說全托管不如說是自營,貨權是屬于Shein的,Shein更像是充當了賣家角色,也是為數不多介入了產業鏈的。
這些平臺也各有優勢,速賣通有物流,TikTok Shop有短視頻推廣,Temu有極致低價。
現在處于全托管模式初期,各個平臺也都打出了免傭金、免運費倉儲費、免廣告費的噱頭,商家僅需上報商品、供貨即可,來吸引賣家入場,未來賣家會不會承擔更高的運營成本尚未可知。
全托管模式,對行業的震動有多大?
全托管模式更適合的是有供應鏈資源的工貿一體、工廠型賣家或貿易商。如果這種模式成為主流,對跨境界會有何影響?
平臺方
各個電商平臺為什么要做全托管,原因其實已經很清晰,尤其是Temu模式下的全托管,還是為了貫徹國內低價思路,摒棄掉冗余的中間環節,直接觸達上游生產商,極致壓縮成本,使平臺產品售價占到絕對優勢地位。
而且,無論定價權是絕對掌握在平臺手中還是通過協商解決,在全托管模式下,平臺都將是強勢的那一方。
有賣家反饋,在產品賣爆之后,存在平臺要求降價的情況,如果你不降,也會有其他賣家取代你。平臺有產品、能定價、能運營,打造爆款還是問題么?
另一方面,全托管也利于平臺把握產品質量情況。更多環節把控在平臺自己手里,信息更透明,平臺想要提高產品品質也不是問題。就像Temu,前段時間出了質檢新政,對入庫商品的退貨擁有最終解釋權。有賣家稱入庫產品標注漢字與賣家提供產品圖上的漢字有細微差別,都有可能被要求退回,十分摳細節。
這種機制下,賣家的“咽喉”、“命脈”都在平臺手里了,達到想要的產品質量自然也不是問題。
所以對一些平臺來說,做全托管比做自運營反而更省心,卷向上游供應鏈,平臺能獲得更好的產品、更好的價位,實現平臺利益最大化。
當然全托管模式也不是那么簡單的,背后考驗的是平臺關于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硬實力亦或是整合資源的能力。在全托管模式試運營初期,平臺的服務管理成本陡增,哪怕如Temu,也有報道稱每賣出一單平臺就要虧本30美元,也不賺錢。
平臺更看重的或是未來能帶來的流量收益。模式跑通后,還怕找不到盈利方式么?
不過大家也好奇,亞馬遜沒有全托管么?亞馬遜曾在2019年短暫推出過銷售托管計劃,擁有定價權,后因涉嫌非法定價、違反壟斷法,被迫關閉。亞馬遜自營更像是全托管的一種變體,再加上還有VC體系、廣大第三方賣家,全托管再入場,公平、廣告營收將是棘手問題。
跨境賣家
不同類型的跨境賣家,對于全托管的感受可能并不相同。
對于本身就有供應鏈優勢缺少電商平臺運營能力的廠家,反而通過全托管獲得了運營幫扶,利用平臺消化掉國內沒消化完的產能。對他們來說,是多了一條銷售渠道,找訂單更容易,而且也能觸達到消費者了。
與此同時,是需要工廠型賣家對市場更靈敏。以前按訂單量生產即可,現在大單變小單,還要參與定價、產品質量角逐,能賣多少卻不一定,庫存、倉儲壓力增加。
雖然說省去了工廠型賣家自己去平臺上運營的人力,但與同行在電商供貨上競爭、與平臺溝通的人才是省不掉了。
另一方面,話語權掌握在平臺手里,市場定價、訂單分配等等,賣家都要仰仗著平臺定奪,供應商節省了運營成本的同時,也逐漸失去了自由,還伴隨著隨時被替代的危機感。
當后期平臺優惠政策取消,庫存壓力、售后、罰款政策收緊,賣家將會面臨更嚴峻的利潤空間縮減可能。
而且賣家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在全托管模式下,還有可能誕生品牌大賣么?
圖源:國內外知名大賣Anker
對于品牌賣家來說,全托管模式顯然不是好選擇,畢竟品牌不要低價要品牌溢價。
面對全托管模式下來勢洶洶、有平臺背書的低價產品,品牌商更需要通過技術、品牌內涵等為自己的產品打造護城河。
而對于一些小跨境賣家,尤其是從1688等平臺上拿貨、沒有自己供應鏈的賣家來說,在全托管模式下就有些艱難,不僅面臨著被同行把價格壓下來的風險,還很有可能遇到工廠直接入局,價格壓到比1688還低。
作為中間商、貿易商,他們很清楚哪里有工廠、廉價產品,以前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差賺差價,但是現在工廠可以直接和平臺對接,市場上的信息差消失了,甚至他們的貨源供給者成為了他們的市場競爭者。和同是中間人的賣家還能卷一卷,和工廠怎么卷?
很多賣家也擔心,流量傾斜將更加集中,市場被中大頭賣家瓜分,小賣家將承擔更高廣告費,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全托管模式,本質是走向了供應鏈之爭,目前看來這個賽道并不屬于小賣家。興趣電商或者轉向更適合他們的平臺、市場、出海渠道,或是小賣家的新選擇。
結語
“卷”應該是近些年大家感受最深的詞匯了,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在全球流量收緊的當口,跨境電商界也必將有新模式產生以推動行業繼續向上發展,此次大家的選擇就是“全托管”。
但這種方式,似乎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一系列機制早已彰顯出了什么樣的賣家能被平臺接受,“大家決斗吧,獲勝者留下”。
只不過留下的人真能賺到錢么?壓到極致的價格,卷到最后可能還是微薄的利潤。
不過對于一些跨境人而言,現今活下去才是第一要義。
對于全托管模式,你看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