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數據如何確定一個值是否存在?這是一道非常經典的面試場景題。
那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接下來咱們就詳細的聊一聊。
參考答案
判斷一個值是否存在?通常有以下兩種解決方案:
- 使用哈希表:可以將數據進行哈希操作,將數據存儲在相應的桶中。查詢時,根據哈希值定位到對應的桶,然后在桶內進行查找。這種方法的時間復雜度為 O(1),但需要額外的存儲空間來存儲哈希表。如果桶中存在數據,則說明此值已存在,否則說明未存在。
- 使用布隆過濾器:布隆過濾器是一種概率型數據結構,用于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在集合中。它利用多個哈希函數映射數據到一個位數組,并將對應位置置為 1。查詢時,只需要對待查詢的數據進行哈希,并判斷對應的位是否都為 1。如果都為 1,則該數據可能存在;如果有一個位不為 1,則該數據一定不存在。布隆過濾器的查詢時間復雜度為 O(k),其中 k 為哈希函數的個數。
相同點和不同點
它們兩的相同點是:它們都存在誤判的情況。例如,使用哈希表時,不同元素的哈希值可能相同,所以這樣就產生誤判了;而布隆過濾器的特征是,當布隆過濾器說,某個數據存在時,這個數據可能不存在;當布隆過濾器說,某個數據不存在時,那么這個數據一定不存在。
它們兩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 存儲機制:哈希表使用一個數組來存儲鍵值對,通過哈希函數將鍵映射到數組的索引位置,然后將值存儲在對應的位置上。而布隆過濾器則使用一個位數組(或位向量),通過多個哈希函數將元素映射到位數組的多個位上。
- 查詢操作:哈希表在進行查詢時,通過計算哈希值來定位鍵值對的存儲位置,然后直接獲取對應的值。查詢時間復雜度通常為 O(1)。布隆過濾器在進行查詢時,也通過多個哈希函數計算多個位,然后判斷對應的位是否都為 1 來確定元素是否存在。查詢時間復雜度為 O(k),其中 k 為哈希函數的個數。
- 內存占用:哈希表需要根據數據規模來動態調整數組的大小,以保證存儲效率。而布隆過濾器在預先設置位數組的大小后,不會隨數據規模的增加而增長。因此布隆過濾器更適用于海量數據。
結論
哈希表和布隆過濾器都能實現判重,但它們都會存在誤判的情況,但布隆過濾器存儲占用的空間更小,更適合海量數據的判重。
布隆過濾器實現原理
布隆過濾器的實現,主要依靠的是它數據結構中的一個位數組,每次存儲鍵值的時候,不是直接把數據存儲在數據結構中,因為這樣太占空間了,它是利用幾個不同的無偏哈希函數,把此元素的 hash 值均勻的存儲在位數組中,也就是說,每次添加時會通過幾個無偏哈希函數算出它的位置,把這些位置設置成 1 就完成了添加操作。
當進行元素判斷時,查詢此元素的幾個哈希位置上的值是否為 1,如果全部為 1,則表示此值存在,如果有一個值為 0,則表示不存在。因為此位置是通過 hash 計算得來的,所以即使這個位置是 1,并不能確定是那個元素把它標識為 1 的,因此布隆過濾器查詢此值存在時,此值不一定存在,但查詢此值不存在時,此值一定不存在。
并且當位數組存儲值比較稀疏的時候,查詢的準確率越高,而當位數組存儲的值越來越多時,誤差也會增大。
位數組和 key 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如何實現布隆過濾器?
布隆過濾器的實現通常有以下兩種方案:
- 通過程序實現(內存級別方案):使用 google Guava 庫和 Apache Commons 庫實現布隆過濾器。
- 通過中間件實現(支持數據持久化):使用 redis 4.0 之后提供的布隆過濾插件來實現,它的好處是支持持久化,數據不會丟失。
Guava 實現布隆過濾器
使用 Google Guava 庫實現布隆過濾器總共分為以下兩步:
- 引入 Guava 依賴
- 使用 Guava API 操作布隆過濾器
具體實現如下。
① 引入 Guava 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com.google.guava</groupId>
<artifactId>guava</artifactId>
</dependency>
② 使用 Guava API
import com.google.common.hash.BloomFilter;
import com.google.common.hash.Funnels;
public class BloomFilt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創建一個布隆過濾器,設置期望插入的數據量為10000,期望的誤判率為0.01
BloomFilter<String> bloomFilter = BloomFilter.create(Funnels.unencodedCharsFunnel(), 10000, 0.01);
// 向布隆過濾器中插入數據
bloomFilter.put("data1");
bloomFilter.put("data2");
bloomFilter.put("data3");
// 查詢元素是否存在于布隆過濾器中
System.out.println(bloomFilter.mightContain("data1")); // true
System.out.println(bloomFilter.mightContain("data4")); // false
}
}
在上述示例中,我們通過 BloomFilter.create() 方法創建一個布隆過濾器,指定了元素序列化方式、期望插入的數據量和期望的誤判率。然后,我們可以使用 put() 方法向布隆過濾器中插入數據,使用 mightContain() 方法來判斷元素是否存在于布隆過濾器中。
小結
在海量數據如何確定一個值是否存在?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案:哈希表和布隆過濾器,而它們兩都存在誤判的情況,但布隆過濾器更適合海量數據的判斷,因為它占用的數據空間更小。布隆過濾器的特征是:當布隆過濾器說,某個數據存在時,這個數據可能不存在;當布隆過濾器說,某個數據不存在時,那么這個數據一定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