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低價時代的電商,在價格、服務不斷內卷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將線下實體店甩得越來越遠。自2022年以來,年輕消費群體掀起“新節儉主義”的消費潮流,開始主動拋棄“消費主義”,并主動尋找低價的商品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盡管年輕人的消費欲望并沒有真的“躺平”,但年輕人卻已經練就“找到更低價的商品”的能力,年輕人對拼多多的態度,也從鄙夷轉向真香。這逼迫淘寶天貓以及京東不得不正面拼多多的威脅,再次推崇低價電商。
在電商平臺商品價格下調的同時,服務卻走在升級的路上。京東繼推出“百億補貼”頻道之后,也在8月底宣布包郵價格下調至59元。眾所周知,京東在過去多年以來一直維持著相對其他電商平臺更高的價格,憑借的就是高效的物流服務,大多數商品能夠滿足次日達的條件。在經濟繁榮時期,不少消費者為了京東物流的高效,而選擇支付京東平臺更高的溢價。然而伴隨衰退的到來,京東也不得不進一步將服務下沉,來留住用戶。
電商重回低價時代,線下門店難上加難
電商平臺的一系列變化,讓線下實體商鋪面臨更加巨大的經營壓力。盡管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線下客流逐漸恢復,但線下商鋪的倒閉潮仍然無法遏制。除了營收節節攀升的奢侈品店鋪,以及滿足娛樂飲食需求的門店之外,大多數兜售實體商品的店鋪門可羅雀。
有觀點認為,在電商平臺價格、服務同步內卷的情況下,線下門店的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尤其是在物流服務空前發達的情況下,線下門店很難吸引消費入場。最主要的劣勢在于“價格”。
電商崛起的基礎在于為企業商家創造了經營成本更低的模式,盡管商家仍然需要向平臺支付流量費用,但線上平臺的經營成本,仍低于線下門店的店租成本和人力成本。尤其是店租成本,為了獲得更大的人流量,線下門店大多聚集在城市的核心商圈中,需要足夠的營業額才能覆蓋店租和人力成本,這導致線下門店的價格往往是線上商品的一倍不止。
這讓線下門店在衰退時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更關鍵的地方在于,中老年人等收入更高、積蓄更多的群體的觸網率在疫情之后出現了明顯提升,一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轉移到了線上。
而年輕消費群體由于收入和消費力不足,為了預防未來風險,而主動選擇降低消費,提升儲蓄。年輕人將消費的溢價部分轉換為時間成本,也就是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比價。小紅書、識貨等平臺能夠幫助年輕人更快明確商品價格,事實上,在相關平臺以及比價插件的幫助下,消費者獲取更低價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這又倒逼電商平臺為商品降價。
值得關注的是,線下門店“實時”的優勢也在電商高效的創新模式下被進一步削弱。直播電商的發展,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實時、直觀地獲取商品的實際情況,盡管與線下實際查看仍有差距,但也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
線下門店還有未來嗎?
線下門店的困境難以改變,尤其是在地租經濟模式下,無法覆蓋地租的個體商戶會選擇關閉店鋪,這是線下門店倒閉得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然而這并不代表關店的個體商戶老板從此遠離的行業,而是自主選擇觸網,將發生在線下的經營轉移到了線上,這是線下門店倒閉潮的另一個原因。
線下門店當前的處境是被動的,它的覆蓋范圍非常有限,幾乎只在商場的周邊,而電商卻能通過便利的物流輻射全國,做全國的生意。與此同時,通過直播電商、社群運營等等方法,線上商家也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和靈活性,而線下門店只能等客上門。
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像優衣庫這樣線上、線下同價的品牌,線下門店仍有生存空間之外,一部分線下門店只保存“逛”的作用,但實際的交易卻發生在線上。年輕消費者所盛行的“新節儉主義”就有線下逛、線上買的消費行為。
而對于品牌來說,為了保證經銷商的利益,而采取的渠道特供策略還能實行多久還存在疑問。越來越多企業對線下門店的定位已經發生變化,不少企業將線下門店看作是體驗、宣傳的場所,而非交易的場所,通過線上進行交易已經越來越成為新的常態。對于不少企業來說,渠道多元化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發展方向,線下經銷商的地位已經出現了下滑。
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經很難支持線下門店的發展,公眾的消費欲望和消費水平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年輕人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也很難支持其在線下購物。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讓很多人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年輕人,由于生活節奏非常快,幾乎沒有時間逛超市,亦或是去線下實體店面消費,再加上現在網購非常便捷,價格也相對低廉,而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