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研究·固收】 孫彬彬/孟萬林/姜藝璇 (聯系人)
摘 要
上半年銀行息差繼續縮窄,為什么?
資產端,一是LPR持續下調及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新發放貸款定價繼續下行,貸款平均收益率繼續下降,二是市場利率低位運行,帶動債券投資和票據貼現等市場化資產收益率繼續下降,三是需求驅動仍不足,居民消費意愿仍然較為低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
負債端,企業資金活化不足,企業結算資金等低成本的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疊加資本市場擾動下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和存款成本率維持剛性。
從報表數據特別是國有行數據觀察,負債端成本上升是息差收窄的主因。這在央行不斷引導降存款利率的背景下,說明我們現在的宏觀金融結構或存在一定的壓力,國有行更為明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進一步引導存款利率下行,而在于刺激需求,讓企業資金活化,提升微觀主體投資和消費意愿。
銀行資產投放怎么看?
貸款方面,上半年商業銀行公司貸款占比較2022年末明顯提升,基建、制造業貸款是上半年對公增量貸款的主要貢獻來源。股份行、農商行證券投資和同業資產擴張明顯。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久期進一步拉。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持有公募基金總體占比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財、資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
上半年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但部分城農商行資產質量仍需關注,九臺農商行、中原銀行、廣州農商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天津銀行、盛京銀行和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2%。此外,地產困境下,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明顯提升。
從銀行半年報可以看到,宏觀結構壓力越發凸顯,而貨幣政策的局限性也愈發明顯,改變的關鍵或在貨幣以外。

除錦州銀行外,上市銀行2023年中報均已披露完畢,本文結合上市銀行中報對商業銀行資產配置、信貸投向、負債情況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1. 國有行資產擴張明顯提速,息差繼續大幅縮窄
2023年上半年,國內經濟修復有所反復,疊加外需疲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此背景下,央行通過總量和結構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支持信貸投放與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總體來看,2023上半年銀行資產增速從2022年末的11.00%擴大至2023年6月末的11.23%。其中,國有大行、城商行資產擴張明顯提速,2023年6月資產增速較2022年底分別擴大0.31和0.36個百分點至13.71%和11.04%。股份行資產增速小幅抬升,農商行資產增速延續下滑態勢,較2022年底下行0.69個百分點至8.91%。

在資產擴張提速的同時, 2023上半年不同類型上市銀行凈息差整體進一步壓縮。58家上市銀行中(剔除錦州銀行),僅天津銀行、青島銀行、江陰銀行、甘肅銀行、瀘州銀行、晉商銀行共6家銀行凈息差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南京銀行凈息差持平去年底水平,其它51家上市銀行2023年上半年凈息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

參考招商銀行披露,上半年商業銀行凈利息收益率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資產端,一是LPR持續下調及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新發放貸款定價繼續下行,貸款平均收益率繼續下降,二是市場利率低位運行,帶動債券投資和票據貼現等市場化資產收益率繼續下降,三是經濟呈復蘇態勢,但需求驅動仍不足,居民消費意愿仍然較為低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
負債端,企業資金活化不足,企業結算資金等低成本的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疊加資本市場擾動下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和存款成本率維持剛性。”
中國工商銀行提及銀行業 NIM 繼續呈下降趨勢主要受市場利率下行、LPR 下降導致的貸款重定價以及客戶定期存款意愿上升等多因素影響。

展望未來,結合部分上市銀行對于下半年凈利差相關展望來看,預計息差依然承壓。

2.銀行資產:貸款、證券投資帶動生息資產收益率總體回落
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除證券投資外的其它資產規模增速較2022年末均有明顯提升。其中,同業投資和現金及存放央行資產增速擴大最為顯著。分銀行來看,國有行主要依賴貸款投放進行擴表,股份行、農商行證券投資和同業資產擴張明顯。
從占比來看,上市銀行資產端中同業資產占比較2022年末明顯提升,貸款、現金及存放央行資產占比被動回落,證券投資規模增速及占比較2022年末均有回落。

生息資產中,貸款、證券投資收益率均下行,帶動生息資產收益率總體回落。存放央行、同業投資分項收益率相比2022年明顯抬升。
分銀行類型來看,僅國有行證券投資收益率基本持平去年,其它類型上市銀行證券投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此外,國有行、股份行同業投資收益率上行幅度較大。

我們主要圍繞貸款和證券投資進一步分析銀行的資產配置。
2.1. 貸款投向:基建、制造業支撐公司貸款擴張,個人住房貸款明顯壓降
2022年下半年開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更為積極,充分發揮信用擴張的關鍵作用。
(1)分貸款類型
2023上半年商業銀行公司貸款占比較2022年末明顯提升,個人貸款和票據貼現占比有所下降。其中,政策引導下,上半年上市銀行公司貸款余額增速、占比均有明顯提升;而在居民收入預期低迷、資產負債表受損的大背景下,居民部門加杠桿意愿偏弱,個人貸款余額增速進一步回落,占比創2018年以來最低水平。

具體到個人貸款方面,受居民提前還貸、以及地產銷售不及預期影響,上半年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大幅回落。汽車貸款、信用卡透支占比亦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這與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背景下居民部門主動壓降負債規模的現實背景相吻合。

(2)分區域
由于各銀行業務所覆蓋的區域各有偏重,且不同銀行在區域的劃分口徑上有所差異,我們在上市的國股行(基本實現全國展業)中選擇披露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等重點地區的部分銀行進行對比。
國有行:中西部地區占比最高維持在33%左右,長三角地區次之。2023年上半年除環渤海地區貸款余額占比略有收縮外,其他重點區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股份行:長三角地區占比最高,中西部地區次之。2023年上半年股份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貸款余額占比繼續維持增長態勢,而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占比則略有下降。
總結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依然為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新增貸款的主要貢獻來源。

(3)分行業
梳理主要銀行對2023年上半年信貸投放的總結回顧來看,以國家重點政策導向為依托,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涉農等領域是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支持方向。

上市銀行數據同樣指向基建、制造業貸款是上半年增量貸款的主要貢獻來源。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增量貸款主要流向了制造業、租賃/商業服務業與貿易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電熱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

從銀行存量貸款行業分布觀察,租賃/商業服務與貿易、制造業、以及交運/倉儲和郵政業分別維持存量貸款行業占比前三格局。與2022年末對比,制造業、租賃商業服務與貿易業兩個行業貸款余額占比明顯提升。

在地方融資平臺口徑下,從部分銀行披露數據來看,截止2023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廣義口徑風險業務余額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平安銀行較去年同期上升,但全年同比增速有所降低。
展望2023年下半年,參考興業銀行的披露:公司將繼續保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業務風險管控高壓態勢,推進風險化解“三部曲”,以項目為基礎,圍繞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主動平衡”策略,充分發揮敏捷小組機制作用,重點把握專項債置換機會,全力保障全年資產質量穩定。
招商銀行:下半年,本公司將繼續關注地方政府債務結構性和區域性風險,緊密跟蹤全行地方政府類相關業務規??偭亢蛥^域分布情況,堅持“優選區域、擇優支持、合規運作、強調自償”的總體策略。一是優選區域,對于全部地方政府類授信業務均需綜合考慮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政府債務和人口流入等相關風險情況,實施差異化管控策略。二是擇優支持,優先支持有市場化經營性收入的主體和項目,重點支持列入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規劃建設項目。三是合規運作,嚴格執行國家關于政府債務管理的各項政策要求,嚴密排查隱性債務風險,并要求各經營機構嚴禁新增或參與虛假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四是強調自償,正確認識政府在企業、項目中的角色和責任,堅決打消政府兜底思維,聚焦優質項目類資產,根據項目和客戶經營性現金流對自身債務的覆蓋程度,優選業務。

2.2. 資產質量:不同銀行貸款逾期表現分化,房地產行業不良率明顯提升
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貸款逾期占比較去年末保持穩定,但不同類型銀行表現分化明顯。分銀行類型來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逾期貸款占比明顯回落,國有行逾期貸款占比基本穩定,農商行逾期貸款占比大幅走高。其中,九臺農商行2023年中報逾期貸款占比達14.80%,較去年末3.1%明顯上行,予以剔除后農商行整體逾期占比仍有上升。
從逾期貸款的期限結構來看,截至2023年6月末,逾期3個月以內貸款占比較2022年底有所回落,但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逾期3個月至1年貸款比例較2022年末有所提升,逾期1年以上貸款占比基本穩定。

從關注類貸款占比和非正常貸款(不良+關注)占比來看,各類銀行在今年上半年資產質量較去年年末均有所好轉,關注類貸款比例、非正常貸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僅從五級資產分類視角的不良貸款率來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但部分城農商行資產質量仍需關注。截止2023年6月末,九臺農商行、中原銀行、廣州農商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天津銀行、盛京銀行和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2%。

分區域分布來看,我們依舊以上市的國股行(基本實現全國展業)中選擇披露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等重點地區的部分銀行為樣本。觀察貸款不良率的區域分布情況,2023年上半年除長江三角洲不良貸款率基本保持穩定外,其它各重點區域的不良貸款率整體有所下降,其中長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貸款不良率均為近五年來最低。
從中信銀行披露情況來看,不良貸款區域分布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長江三角洲、中國境外個別大額客戶出現風險,降級不良,導致該地區不良增加較多;二是環渤海地區不良資產處置力度較大,不良余額下降明顯。

分行業來看,以上市國股行為例,不良貸款中的制造業、采礦業、交運/倉儲和郵政業占比較2022年末明顯下滑,但上半年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建筑業以及租賃、商業服務與貿易業、批發零售業在不良貸款中的占比提升明顯提升。
參考招商銀行披露,2023年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截止2023年中報報告期末,招商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5.45%,較上年末上升1.46個百分點,主要是受個別高負債房地產客戶風險進一步釋放、風險處置進度較慢和房地產貸款余額下降的共同影響。
參考中信銀行披露,截至2023年中報報告期末,集團公司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加64.44 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 2.21 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個別客戶出現風險,降級不良所致。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不良貸款率分別下降 1.40、2.44、0.75 個百分點。

2.3. 證券投資:債券投資繼續拉久期,公募基金有所上升
銀行證券投資主要包括兩類:一是直接的、標準化的債券投資,二是對資管產品投資(如公募基金、理財、非標、資管計劃、ABS等,統稱結構化主體)。
整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股份行、城農商行提高了對標準化債券的投資,國有行對債券的投資略有降低,各類銀行對資管產品的投資比例均有所下降。

標準化債券配置種類方面,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投資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包含同業存單)占比環比略微上升,企業債券占比小幅回落。分銀行類型來看,城農商行上半年明顯增持金融債品種,股份行、城農商行對企業債券的持有比例亦有明顯上行。
對于國有行而言,政府債券依然是其債券投資的主要投向。中國銀行對于投資業務回顧的相關表述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繼續保持地方政府債券投資力度;助力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綠色債券投資量穩步增長,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量保持市場首位;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動鄉村振興債券投資”。

從債券投資期限來看,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久期進一步拉長。以工行和農行為例,2023年上半年兩家銀行均提高了對5年期以上債券以及短端債券資產的配置、降低了3個月至1年和1至5年期債券的配置。

資管產品方面,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持有公募基金總體占比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財、資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更細致地觀察,城商行大幅提升公募基金投資比例,而國有行、農商行則更多增持ABS產品。

3.銀行負債:存款定期化、海外存款成本上升帶動存款成本提高
2023年上半年銀行負債中存款占比繼續提升,應付債券和同業負債的占比小幅回落。
分銀行類型來看,不同類型上市銀行負債結構中向央行借款、應付債券、吸收存款占比環比變動方向一致,同業負債結構有所分化。其中,國股行同業負債占比較2022年末下降,而上半年農商行同業負債占比明顯提升。

受存款成本小幅提升和同業負債成本大幅增加的影響,上半年上市銀行平均計息負債成本有所提高,相比2022年末提升11bp。

在吸收存款方面,各類上市銀行計息負債中存款占比環比繼續提升,具體到存款結構來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個人存款增速繼續維持高位、公司存款增速明顯提升。
成本角度觀察,存款定期化趨勢進一步強化,疊加海外存款利率成本上升共同助推2023年上半年各類銀行存款成本均有所提升。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存款成本率提升最為明顯。

參考招商銀行中報披露,2023年上半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同比增長25.43%,主要因為客戶存款規模增長較快,同時一方面雖人民幣存款利率下行,但外幣存款利率上升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整體存款成本率,另一方面客戶對存款的財富屬性需求增加,定期存款占比上升。
中信銀行中報同樣提及“存款成本率上升0.10個百分點,主要是本集團境外子公司存款成本率上升所致。”

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整體應付債券成本趨于穩定,但不同類型銀行表現分化明顯。其中,國有銀行應付債券成本率較2022年底明顯提升,其它各類型銀行則有所回落。此外,上半年各類型上市銀行同業負債成本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從同業負債監管角度考慮,如果將同業存單包含進同業負債,廈門銀行同業負債占比超過1/3,華夏銀行、天津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四家銀行同業負債占比超過30%。環比角度觀察,統計的58家銀行中,有20家銀行同業負債占比較2022年末有所提升。其中,天津銀行、郵儲銀行、長沙銀行、廈門銀行、瑞豐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同業負債占比較去年末提升幅度較大。

4.小結
上半年銀行息差繼續縮窄,為什么?
資產端,一是LPR持續下調及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新發放貸款定價繼續下行,貸款平均收益率繼續下降,二是市場利率低位運行,帶動債券投資和票據貼現等市場化資產收益率繼續下降,三是需求驅動仍不足,居民消費意愿仍然較為低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
負債端,企業資金活化不足,企業結算資金等低成本的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疊加資本市場擾動下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和存款成本率維持剛性。
從報表數據特別是國有行數據觀察,負債端成本上升是息差收窄的主因。這在央行不斷引導降存款利率的背景下,說明我們現在的宏觀金融結構或存在一定的壓力,國有行更為明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進一步引導存款利率下行,而在于刺激需求,讓企業資金活化,提升微觀主體投資和消費意愿。
銀行資產投放怎么看?
貸款方面,上半年商業銀行公司貸款占比較2022年末明顯提升,基建、制造業貸款是上半年對公增量貸款的主要貢獻來源。股份行、農商行證券投資和同業資產擴張明顯。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久期進一步拉。202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持有公募基金總體占比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財、資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
上半年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但部分城農商行資產質量仍需關注,九臺農商行、中原銀行、廣州農商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天津銀行、盛京銀行和哈爾濱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2%。此外,地產困境下,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明顯提升。
從銀行半年報可以看到,宏觀結構壓力越發凸顯,而貨幣政策的局限性也愈發明顯,改變的關鍵或在貨幣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