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錢這兩個字眼,我總能想起《愛情公寓》里的一段臺詞:
“錢能買到書本,但買不到智慧;錢能買到朋友,但買不到友情;錢能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庭;錢能買到鐘表,但買不到時間;錢可以買到禮物,但買不到愛情。”
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更相信另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話糙理不糙,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即使不過那些燈紅酒綠的生活,但若想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沒有錢就會寸步難行。而一直困擾人們的問題是:窮人為什么一直窮?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得主才是說得最通透的。
2019年10月14日下午,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結果揭曉:哈佛大學的MichaelKremer教授和一對MIT的教授一起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三人獲得此獎絕對是名副其實,他們不是整日埋在書堆里思考,而是相信實踐出真知,十幾年來,深入五大洲各個貧困國家和地區實地調研,他們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
而且他們發現一個事實——貧窮并不是因為懶惰,而貧窮的原因也正是窮人為什么一直窮的原因。
食品匱乏
相信多數人的生活狀態至少是豐衣足食,可你的世界是光亮的,并不代表這個世界沒有黑暗。在到處都貼有“請不要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光盤行動”的中國,仍然有部分地區過著“吃完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很簡單的道理,沒有吃飽飯,哪里有力氣干活呢,所以窮人沒有足夠的食品充饑,或者沒有更健康的身體,他們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呢?這跟課文《千里馬》中的部分筆墨所描述是一個道理。
可是多年來的實地考察讓他們發現:在印度的某個地區,窮人在某月漲了工資后,不會選擇買更多便宜卻又能充饑的小米,而是選擇買一些大米和糖。除此以外,在中國西部的某些地區,如果窮人得到了獎金,大多數都會選擇買蝦和肉,而不是買主食。在摩洛哥,人們更是寧愿吃不飽穿不暖,也不愿意沒有電視機。
而調查的結果顯示,他們這么做的原因是認為自己不能改變現狀,倒不如花錢買快樂,嘗試一些新事物,讓日子過得舒暢些。有多余的錢不用來存起來,或者不用來買能夠充饑的食物,怎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富有呢?只能停留在原地——窮人依然窮。
教育問題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我們自然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這并不代表大千世界中的每個人都相信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大人們往往面臨一個問題:是早早將孩子送出去打工賺錢養家?還是像將錢存在銀行一樣投資在孩子身上,先讓他們寒窗苦讀十二載,再讓他們慢慢回報自己?
而現實的沖擊,往往讓他們選擇了前者,他們過于想要擺脫眼前的困境,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讓孩子出去賺錢,以為這樣生活就會過得好一些。殊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孩子讀書學習,才是一條發家致富的正確道路。
高生育率
越是貧窮,就越是容易生更多的孩子,這一點沒錯,看看上世紀中期就知道了,每家每戶都是數個兄弟姐妹,甚至可以高達十幾個孩子。中國自從實行了計劃生育,這方面的問題明顯得到了改善,但現在卻又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可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國家還存在著高生育率的問題,特別是印度等地區。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電影《何以為家》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家庭是如何做到生而不養,卻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這一家已經有了四個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最大的男孩子沒有上學,整日在外面賺錢,接著是一個妹妹,未成年就被送去給別人做媳婦,為的就是拿到房租錢,而那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家伙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面臨什么,他們的父母卻還在想著生孩子。
造成高生育率無非有兩個原因:其一,沒有多余的錢用來做防護措施,比如避孕套或者避孕藥。其二,大人們總覺得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保障,就像我們常說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則意味著勞動力多,父母也能期望有更多養老機會。事實上,單純數量的堆積并不能擺脫貧困。
人性的弱點
窮人為什么一直窮?這個問題的原因讓我想到一本書——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有不少的篇幅想要教會人們明確地認識到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打個比方,一個心情不好的人,渴望用吃更多的甜食來打造一個愉悅的心情,可是事后一想,攝入過多高能量的食品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胖,而肥胖卻是導致大多數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
所以,你想要的是吃甜食,還是一個健康苗條的身體?這兩者到底哪一個才會給你帶來歡樂?考慮清楚,才能達到目的。而那些窮人們,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擺脫貧窮,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們一旦拿到來之不易的金錢,腦中閃現的第一個想法是如何用這些錢去買來快樂,卻忘記自己最根本的目的,這就是享一時之樂,一步錯,步步錯。
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確定一個正確的目標,并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確定目標以后,還需要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堅持,比如馬云,他曾經被無數企業拒之門外,但他從未想過放棄,他始終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不再仰望著北京的天空,而是被無數人敬仰。他的堅持換來了“阿里巴巴”。
其實前進的路上不免傷痛和苦難,更不免來自四面八方的誘惑,要想更快的完成自己所定的目標,不僅需要勇氣和自信,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力。
文/扒拉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