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要:
- 谷歌最新“有用內容更新”旨在區分內容是為搜索引擎編寫還是為用戶編寫,強調了人性化內容。
- 谷歌承認監管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存在困難,并強調內容應以人為本。
- OpenAI刪除了低準確性的AI識別器,計劃研究更有效的技術以區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
(ChinaZ.com)9月18日 消息:谷歌最新的“有用內容更新”進行了第三次迭代,旨在改變其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立場。該更新于2022年8月首次推出,主要目標是將內容分類為“為搜索引擎編寫”或“為人們編寫”。谷歌使用自己的專有機器學習算法來實現這一目標。
有趣的是,谷歌對其官方有用內容參考中的措辭進行了調整。以前的版本強調了“有用內容系統”生成的內容是“為人類撰寫”的原創、有用內容。然而,最新版本的更新將重點放在了“有用內容系統為人們創建的原創、有用的內容”上。這一調整反映了谷歌逐漸認識到監管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存在困難,強調了內容應以人為本,而不管具體的內容創建方式。
Google的搜索聯絡員Danny Sullivan在今年的一次交流中表示,谷歌不反對人們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但強調這些內容應具有人性化的特點。他還提到,一些AI檢測工具可能會根據內容的語氣進行分類,未經優化的基本句子可能會被標記為“機器人生成”。因此,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OpenAI刪除了其低準確性的AI識別器,并計劃研究更有效的文本來源技術,以幫助用戶了解音頻或視覺內容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這反映了行業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挑戰和復雜性的認識。
谷歌的最新舉措以及行業內的變化表明,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正逐漸融入網絡生態系統。然而,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工具,以及如何區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與人類生成的內容,仍然是重要的議題。
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與OpenAI、Meta等主要的大型語言模型開發者合作,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途徑,以確保用戶能夠明確知道內容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然而,這一合作是否會實現尚不確定,但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將在網絡上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