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水滴籌針對媒體曝出的“線下團隊醫院掃樓”事件回應表示,除線下團隊的服務外,平臺采取覆蓋籌款發起、傳播、提現等環節的全流程動態審核,借助社交網絡傳播驗證、第三方數據驗證、大數據、輿情監控等技術和手段對籌款項目進行層層驗證。
大病籌款有其特殊性,是基于“信任”基礎上的行為。因此,水滴籌平臺從創業之初就堅持“經營信任”,一方面,嚴控審核流程,通過證明材料審核、第三方數據校驗、醫院實地探訪等核實方式,水滴籌構建了內外部聯合、線上線下協同的層層審核機制。另一方面,積極聯合各方力量,構建信任閉環。
除了借助社交網絡傳播驗證外,水滴籌也在長期探索如何能夠更好地借助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審核,以平臺力量匯聚社會愛心善行。
為此,2018年11月起,水滴公司聯合多方力量共同發起“溫情中國責任行”,目前已在山東、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區成功落地,并在各地都開通大病救助熱線,或發布個人大病求助平臺。通過與當地權威媒體合作,借助其公信力,確保籌款信息的公開、透明性。今年11月1日,水滴籌在其年度公益盛典上發布“啄木鳥計劃”,與優質媒體建立合作,從提供籌款線索、籌款推進到后續反饋的全流程引入媒體監督,增強良性互動。
此外,水滴籌今年與廣州珠江醫院、臨沂人民醫院、萍鄉萍礦總醫院等多家地方重點醫院達成了合作。合作期間,醫院向水滴籌平臺推薦在院治療的、有需求的困難大病患者,并協助驗證籌款所需資料。水滴籌平臺為求助者提供綠色通道,并向求助者提供1對1的幫扶服務。
這一模式直接打破醫院與平臺間的信息壁壘,從根源上避免了虛假籌款信息的可能,并已初顯成效。今年9月,在萍鄉市上栗縣,43歲的黎先生毫無征兆地突發胸痛,昏死過去,妻子將其送至萍礦總醫院。經診斷,黎先生患“主動脈夾層”。心血管內一科醫生說,這是臨床最危重的疾病之一,一旦發生,血管壁破裂,生命就會迅速進入倒計時,需要立即進行緊急介入手術。不過,黎先生家境清貧,擺在眼前的手術和治療費用是天文數字,但不治,就是等死。醫生迅速決定,啟動綠色通道,先把人搶救回來。手術成功后,醫生建議他在水滴籌上發起籌款。心血管內一科主動提供所需資料,并仔細教黎先生一步步發起籌款,同時,動員全院職工轉發,很快就為黎先生湊齊了手術費。
以上舉措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讓求助更容易,施助更便利。水滴籌成立的初衷是通過互聯網手段幫助困難大病患者家庭高效籌集治療資金,時至今日,成效有目共睹。水滴籌在聲明中表示,秉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全社會共同監督,以幫助平臺不斷優化改進,促進行業更加有序發展。在前進中偶有波折,是新興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作為公眾,同樣“秉持開放的態度”,督促問題的解決,讓更多困難大病患者能夠從中受益,或許才是最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