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疫情退潮,企業差旅市場呈現出“井噴式”增長。訂單量井噴背后,無論是機票、交通工具租賃、酒店住宿價格等都呈現明顯上漲趨勢,但交易總量仍未達到2019年疫情前峰值水平。在前所未有的降本增效壓力面前,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選擇「躺平」,而是積極地尋找降本增效的工具和方法,其中數字化手段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必然選擇。
未來還有哪些不確定因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如何在降本、增效、持續發展等層面給企業賦能?相關政策對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差旅及費控行業的發展會有哪些新的走向?近期,未來財務人研究院聯手合思,調研近萬家來自不同行業、性質、規模的企業,并綜合分析合思財務收支管理平臺數據,編制《2023費控及差旅趨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基于此,我們發現了當下企業在費控及差旅管理方面正面臨著業務拓展與降本增效的雙重壓力,同時,也給出企業真正且實用的應對舉措。
01
商旅需求量價齊升,企業「省」者為王?
今年,絕大多數企業普遍感受是“業務量有所好轉,商旅需求明顯增加,但是賺錢越來越難”。究其原因,是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商旅交易量呈井噴態勢。總體上,2023年1-7月份差旅消費總體金額同比增加了220.11%、環比上漲了95.49%;從交易單量上看,今年1-7月份同比增加了160.40%、環比上漲了61.36%。其中今年1-3月份增長尤為明顯。通過數據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消費金額的漲幅明顯高于消費單量的漲幅,這意味著商旅相關消費成本大幅升高。
對于企業而言,2022年至2023年7月,企業人均商務消費金額受疫情不同階段的影響,浮動比較大。但自2023年初疫情退潮后,這一消費金額快速升高,且持續穩定在高位,環比上漲超50%。此外,根據合思財務收支管理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份商務消費的超標訂單量同比增長198.95%,環比增長87.82%,這表明在價格飆升情況下,企業超標現象非常明顯,成本控制的風險較為突出。
在被實際調研企業當中,62.21%的企業表示在差旅成本或日常費用支出方面,較去年明顯上漲;71.08%的企業表示出差頻次較去年明顯提高。在差旅或費用標準管理上,有51.79%的企業調低了對應的差旅或費用標準,僅有13.69%的企業調高了對應的差旅或費用標準。另外,相較去年,有高達68.07%的企業在降本增效方面需求更為迫切。
02
效率低、控不住?
企業差旅費控到底哪里“省”不下來?
最近,網絡上一條“月薪2萬,住不起快捷酒店”的帖子引發熱議。隨著疫情退潮,報復性消費人群激增,“出行難、出行貴、住不起”,困擾著每個個人和企業。除了量價齊升的困擾,企業在費用管控場景中的最大痛點是——費時間、效率低。
報告數據顯示,「發票、單據太多,人工處理太耗時」反饋占比最高,達32.49%;「缺少自動控制系統,人工校驗效率低」反饋占比22.02%,兩者合計超過了一半,為54.51%。
通過報告數據進一步分析可得出,這與很多企業聚合消費的方式有關。在「員工出差訂票的主要方式」問題的調查結果發現,61.08%的企業目前還沒有上線統一的訂票平臺,員工出差仍采用自行訂購、開票、報銷的差旅方式。這必然會導致在缺乏統一開票、結算的模式下,「單據太多,人工處理太耗時」、「缺少自動控制系統,人工校驗效率低」的痛點普遍存在。
此外,根據調研企業數據統計,企業效率低還體現在對數據整合難、口徑不統一、缺乏有效工具等方面。35.49%的企業反饋「跨系統的數據整合比較難」,23.89%的企業反饋「EXCEL為主,缺點較多」,另有23.21%的企業反饋「數據來源太多,口徑不好統一」,這意味當前超80%企業正面臨非常嚴峻的“數據孤島”“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
03
哪些行業最愛花錢出差?
「省」不下來當然沒得賺!
報告數據顯示,疫情退潮后,實體經濟活動顯著增加,制造業同比增速最明顯,商旅消費金額同比增397.22%。其次依次是耐消品、金融、服務、資源、醫療、流通、TMT以及教育培訓業。
以商旅消費金額最高的制造業為例,從行業視角看制造業的交易金額占整體行業交易總額的比重也在正向提高。2022年制造業交易金額占整體比重的16.84%,到了2023年這一比重增加到21.45%,份額增加4.61%。這進一步說明疫情消退后,制造業的商旅活動較其他行業更為活躍。
盡管如此,我國制造業仍面臨“薄利多銷”的窘境,“降本增效”“提高附加值”迫在眉睫。在高新技術被不斷圍追堵截的大環境下,制造業“降本增效”已成為頭等大事,其他行業也同樣如此。
04
財務合規風險越來越高
內控支出要“省”,但不能瞎“省”!
現如今,電子發票、電子火車票、電子行程單、電子銀行回單......各類電子化憑證、單據滲透進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隨全面電子化一起到來的還有——財務合規風險。由于大多數企業缺乏科學有效的數字化管控手段,虛開發票、偽造行程單、重復報銷等違法違規行為,常常會在事后較長時間才能被稽查出來。
尤其是疫情消退后,企業在商旅消費方面強勁反彈,量價齊升也帶來海量的電子票據及其稽核工作,其中發票的合規風險更為嚴峻。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份商務消費發票合規風險同比增長362.88%,環比增長97%,都明顯高于發票張數的增幅。這表明,企業在發票層面的合規性風險愈加突出,而發票風險及違規類型中哪個環節風險最高?
進一步調研得出,今年1-7月份違規發票張數TOP10的發票風險及違規類型中,「需要二次確認發票文件的開票人、復核和收款人是否不為空,且開票人和復核不為同一人」最為突出,側面也折射出——在企業層面,在關鍵崗位人員“不相容”設置的合規要求上普遍問題突出。另外,在票據連號、發票抬頭、電子發票查驗等層面,問題也較為明顯。
可見,在企業降本增效的大方向下,人力成本、數字化工具等諸多方面的內控支出需要科學合理的體系化布局,而不可一味的“省”。報告數據還顯示,98.24%的企業開啟了「消費標準自動控制功能」,表明絕大多數企業對差旅消費標準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并在積極通過系統實現自動化管控,數字化內控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未來隨著金稅四期上線和數電票全面推廣,企業的涉稅業務與非稅業務將全面納入監管范圍,稅收征管更為便捷、嚴格,企業經營與內控管理面臨更嚴峻挑戰。
05
聚合消費數字化能“省”出多少碳排放?
企業ESG要從這里入手!
根據《2023費控及差旅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在商旅及費控的具體場景和行為表現上,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選擇綠色環保的電子憑證(包括電子發票、電子行程單、電子火車票等)、線上支付、電子檔案等方式,以踐行ESG及滿足相關政策要求。
從2023年1-7月份合思費控平臺的各種單據“免打印”數量的增長趨勢具體體現——事前申請單、借款單,事中付款單、發票,事后對賬單、報銷單、銀行回單、財務記賬憑證等,同比與環比大幅增長,對賬單、付款單、報銷單、發票、申請單等免打印單據增長趨勢同比均超過100%。
從減碳量視角,由于企業通過數據化系統建設,單據免打印、電子發票替代紙質發票、線下支付轉系統線上支付、記賬憑證自動生成、檔案電子化存儲等行為越來越多,由此必然帶來越來越少的碳排放。聚合消費數字化能“省”出多少碳排放?根據合思財務收支管理平臺數據統計,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企業免打印、線上支付、選擇電子發票等行為帶來的減碳量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表明企業通過數字化建設可對減碳量的提升產生長期且直觀的影響,并且影響程度持續加深。
在低碳、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引下,越來越多企業主動地擁抱財務數字化轉型,“省”出碳排放量,助力“雙碳”戰略目標盡早達成。但同時,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的降本增效壓力仍會長期存在。展望未來,企業仍需增強措施,持續變“費”為“省”,助力企業更好踐行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