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4日,由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主辦的“2023開放數據中心大會”在北京舉行。ODCC 技術專家組主任專家、秦淮數據集團CTO張炳華出席大會主論壇,發表題為《擁抱AIGC時代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時代給數據中心行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必須具備的五大能力,并分享了關于產業變革的前沿洞察和應對行業挑戰的全棧式解決方案。
AIGC風起云涌及能效要求不斷提升,是影響數據中心未來發展趨勢的兩大核心變量。張炳華表示,隨著主流CPU、GPU功耗和服務器節點功耗指數級增長,數據中心亟需進行技術創新和模式變革,要具備大規模、高算力、高彈性、高能效和智能化五大能力,才能應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帶來的算力供給和能耗挑戰。五大能力具體是:
大規模:單個AZ(可用分區)需能提供1~5萬卡GPU大規模的算力和存儲資源,滿足人工智能應用對數據和計算的需求,未來單個數據中心的IT容量規模將超30MW;
高算力:機柜功率密度達到21kW或更高,具備高性能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以支持復雜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訓練;
高彈性:分布式、全預制模塊化設計,風冷、液冷等多種兼容架構,支持多種功率密度機柜場景,能夠靈活地調整計算和存儲資源,以適應AI應用在不同時間段的波動需求;
高能效:極簡供電,極致冷卻,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采用融合式數據中心全棧式解決方案,通過優化設計和運營策略,降低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效比;
智能化:借助AI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數據中心的自動化管理和優化,實現智能監控、智能預測、智能散熱、故障智能定位,提高運營效率。
秦淮數據集團CTO 張炳華
秦淮數據對算力發展的趨勢有所預見,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成功打造出“磐石”模塊數據中心架構。該架構包含六大系統和24個產品模塊,以技術先進、靈活彈性、產品預制、按需搭建為目標,全面覆蓋從建筑模型到供電、冷卻等全周期業務場景。基于該框架,秦淮數據近期發布AIGC新一代數據中心全棧解決方案,包括“玄鐵”智能電力模塊3.0、“玄冰”磁懸浮相變冷卻系統、大規模全預制數據中心技術、鯤鵬IDC運營平臺四大產品,為大模型時代數據中心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框架和演進路線。
此外,在大會現場,秦淮數據主持編寫的《冷板液冷工程標準化及技術優化》白皮書和《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白皮書》正式發布。其中,《冷板液冷工程標準化及技術優化》白皮書詳細介紹了冷板液冷的技術特點、標準化發展方向,提出了關于冷板組件、快速接頭、冷量分配單元CDU等產品的標準制定建議,為推動冷板液冷技術在行業的充分落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秦淮數據集團產品研發&規劃總監 王舜
該項目負責人、秦淮數據集團產品研發&規劃總監王舜在解讀白皮書時表示,冷板液冷以往以定制化為主,不利于產品的規模性推廣。希望通過此白皮書的技術普及,推動冷板液冷產品標準化,提升冷板式液冷的兼容性,加速冷板液冷系統的推廣及應用,同時降低產品成本,助力規模性應用。白皮書還專門介紹了接液材料最新發展方向,并詳解負壓液冷、相變液冷和氣-液混合技術等最前沿的冷板液冷技術。
秦淮數據創新與實踐緊密結合,已經建立冷板液冷標準架構體系,實現20~30kW及以上的高密度液冷液體冷卻的規模部署。在實際運營中,使用該技術的數據中心全年PUE低至1.15,WUE低至0.2,達到節能節水雙贏。
面對AIGC時代的挑戰,數據中心必須進行深度的技術變革和模式創新。張炳華表示,秦淮數據將積極擁抱這一變革,以全棧式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構建更高效、更綠色、更具競爭力的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