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思邁特軟件捷報頻傳,Smartbi憑借技術創新實力和產品能力,成功入選Gartner中國增強數據分析代表廠商及自助分析代表廠商,同時,連續三年蟬聯“IDC中國FinTech 50”榜單。
Part.1
再次被Gartner提名
Smartbi深度融合BI與AI超能力
近日,Gartner發布了最新的 《2023年中國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思邁特軟件通過不斷融合BI和AI增強型大數據分析產品,再次入選為增強數據分析代表廠商、與自助分析代表廠商,這也是Smartbi連續四年入選“Gartner增強數據分析代表廠商”。
Smartbi近三年已經連續10次被Gartner“提名”!充分展示了作為智能BI領域頭部廠商的硬核實力及市場的高度青睞。
此次報告認為,增強數據分析包括機器學習(ML)和人工智能(AI),在統一的平臺上提供數據管理和分析能力。它通過將ML和AI應用于現有的操作流程中,使數據管理和分析自動化,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數據分析。它使更多的用戶獲得更深入的洞察力,減少了當前依賴IT處理所帶來的效率問題和口徑偏差。
Smartbi一直都在踐行這一理念,從增強數據管理,到數據挖掘建模,再到自然語言分析,都是致力于解決用戶在數據分析中遇到的挑戰。采用ML和AI技術,提供更加智能和易用的工具,幫助更多的用戶更深入地自助分析數據,提高分析效率。
作為國產BI產業領導者,Smartbi一直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很早就開始應用并落地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從2019年起,Smartbi就開始將人工智能AI技術和BI融合,自主研發了自然語言分析NLA,并憑此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特別在近期發布的Smartbi Insight V11版本中,Smartbi對話式分析猶如BI界的ChatGPT,通過自然語言分析引擎解析翻譯,深度識別用戶意圖,幫助用戶更容易地獲得數據洞見,實現數據分析零門檻。
Part.2
創新引領技術前瞻性
金融科技實力持續領跑
8月16日,國際知名的第三方研究機構IDC2023年度IDC中國金融科技榜單揭曉,Smartbi憑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扎實產品能力、領先的研發實力及豐富的實踐成果,連續三年蟬聯“IDC中國FinTech 50”榜單。
IDC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全球著名科技市場研究機構之一,是國際上極具公信力的科技市場研究機構。近年來,IDC持續關注技術如何在不同金融場景中得到深入實踐,通過創新模式重塑業務價值,賦能金融機構推進數字金融建設的進程。IDC金融行業研究團隊自2020年以來已連續三年推出發布“IDC中國FinTech 50”榜單,IDC今年更是聚焦金融科技公司在垂直類金融場景領域的技術賦能業務創新能力。
Smartbi是國內較早探索金融數據化運營的先行者。經過十余年對上千個大型金融項目中科研攻堅,已自主研發出行業領先的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基于智慧數據運營平臺構建數據運營新模式,可為金融客戶提供高性能、高穩定性、高安全性的全流程數據化解決方案。
截止目前,思邁特軟件已斬獲超300家頭部銀行認可,其中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全覆蓋,世界500強10家國內銀行已覆蓋9家,思邁特軟件將持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結合自身產品和技術優勢,助力更多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作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推動者,思邁特軟件陪伴金融機構打造的標桿案例不僅具有行業里程碑意義,甚至投入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的產品技術、場景應用等方面的表現獲得了業內的認可與肯定。
比如說,Smartbi助力長沙銀行建立自助消費的數據服務體系,構建數據驅動型的組織。憑借該項目,長沙銀行榮獲金融電子化“2022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突出貢獻獎”;近期該項目還入選了由DBC聯合CIW/CIS推出的“2023 商業智能應用案例TOP10”。與此同時,思邁特軟件也憑借該項目榮獲“第六屆(2023)數字化金融創新大賽平臺賦能創新獎”。
重慶銀行聯合Smartbi建設全新智能數據分析平臺,取得效率與成本、風險更高層次的平衡。該項目也榮獲“2022 IDC中國金融行業技術應用場景FinTech突破獎”。
英大人壽攜手Smartbi搭建的“數據之家”自助分析平臺,榮獲“2021年IDC金融行業應用場景創新突破獎”,為金融數字化轉型做出了創新示范。
福建郵儲基于Smartbi打造一體化的數據化運營解決方案,憑借“技術搭臺、業務唱戲”的數據分析應用模式,榮膺《金融保險報》的優秀案例獎。
以上這些案例僅僅是思邁特軟件深度賦能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縮影。作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推動者,思邁特軟件已形成一站式產品和服務,包括數據填報、數據處理與建模、指標管理、數據分析、挖掘與AI應用等等,全面契合了銀行等金融機構迫切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這些年來,無論是疫情沖擊還是外部環境的各種不確定性,都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許多挑戰,思邁特軟件蓄勢蟄伏,以秉持讓數據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使命,不斷夯實技術創新實力和產品應用能力,指標驅動,智能決策,促進萬千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互聯網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