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9 月 23 日,在杭州舉辦的第十九屆亞運會開幕式上,首次出現了“數字人”點火,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贊嘆和好奇。
在主火炬點燃前,全球超過 1 億位“數字火炬手”組成了一個巨大數字人。數字人身上的每一個亮點,代表了一位線上參與的用戶。這個巨大的數字人穿越錢塘江江面,一路奔向主會場,跟現場火炬手一同點燃主火炬。
圖源:新浪微博
這是亞運會史上第一次“數字點火”,也是裸眼 3D 技術、現實增強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完美結合。每一位參與的數字火炬手都會收到一份獨一無二的區塊鏈證書。
除了亞運會點火的巨大“數字人”,相信你已經發現了,近些年網絡上似乎涌現出了很多數字人。
他們幾乎進入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刷視頻、聽音樂、看新聞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看到數字人的“作品”。
比如,清華大學的虛擬學生“華智冰”、知識類博主“Dr.Yu宇博士”、時尚博主“AYAYI”、央視網“小C”、AI歌手“艾靈”,都是數字人。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從左到右,依次是虛擬人華智冰、虛擬人 Dr.Yu 宇博士、虛擬人 AYAYI、虛擬人小 C,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除此之外,很多企業也“雇傭”了很多數字人員工。當你跟在線客服溝通、或者在線上營業廳辦理業務的時候,跟你打交道的,就可能是數字人。
問題來了:這些數字人跟電影、動畫片里的虛擬形象有什么區別呢?
其實,數字人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按照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2020虛擬數字人白皮書》中的定義,虛擬數字人需要滿足三點[1]:
1、擁有人的外觀,可以是 2D 的,也可以是 3D 的;
2、擁有人的行為,比如語言、面部表情、動作等;
3、擁有人的思想,比如能識別外部環境、與人交互等。
按照這個標準,一些動畫片、電影中的虛擬形象不能算作數字人,因為它們雖然擁有人的外觀和行為,但是不能識別外部環境、不能與人進行交互。
雖然在最近幾年,數字人才開始大批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其實,數字人并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它們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了。而且在這幾十年里,它們一直在為我們服務,甚至可以說,它們拯救了不計其數的生命。
數字人怎么能救命呢?
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波音公司就開始試著用數字化的人體模型來研究飛機駕駛艙的人體工程學設計。
當時,波音公司設計的數字人叫“波音人”,它擁有人類的外形,能夠模仿人類的常見動作,而且還能在人們設置的場景中模擬人的動作,跟環境進行交互。根據這些動作,人們可以對駕駛艙的設計進行人體工程學優化,讓駕駛員操縱飛機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安全[2]。
除了在飛機上,在汽車行業,數字人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汽車安全測試中,用于碰撞的假人成本非常高,除此之外,做真實的碰撞實驗成本也很高。因此,很多車場引入了虛擬碰撞測試。
比如,豐田汽車公司就開發了一款名叫 THUMS 的人體建模軟件,這款軟件就能夠創造出接近真是人類的外形、行為和反應的數字人,并且還能用數字人模擬不同性別、年齡、體型的乘客。
用這樣的數字人進行測試能收集更加全面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保護人類的生命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一個苗條(左)和肥胖(右)女性乘客的碰撞模擬,圖源:參考文獻
除了交通領域,在醫療領域數字人也在默默守護著人們的健康。
醫療領域的數字人主要是“虛擬患者”。虛擬患者不僅能夠模擬人類患者,還能夠模擬人類的情緒和一些生理特性,這讓醫學生可以在“虛擬病人”身上進行練習、測試,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和知識[4]。
另外,利用數字人能夠實現跟人類交互這一特點,數字人也能讓醫生學習到如何跟病人溝通交流,如何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病史信息,這對于提升醫生的診斷水平同樣非常重要[5]。
今天的數字人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除了在安全、醫療行業的數字人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守護人類的生命安全,越來越厲害的數字人也開始在其他領域大放異彩。
比如,語音生成技術加上更好地表情、動作生成技術,能讓數字人們更富有表情和感染力地播講各種類型的新聞、消息。
現在一些直播間里,也是數字人主播 24 小時不間斷直播。他們不僅比真人主播更加“不知疲倦”,同時也能像真人主播那樣根據用戶的留言做出回應。
圖源:抖音柳夜熙截圖
一些旅游景區或者博物館之類的地方,也會采用數字講解員,聽數字講解員講解,會比冷冰冰的語音講解器更有感染力,讓人覺得更親切。
另外,在客服領域,一個具有人類形象的數字客服也會讓人感覺更加溫暖,更容易溝通交流解決問題。
而在亞運會現場,模仿人類外形,能像人一樣奔跑、點火的巨大數字人,同樣也是數字人大軍中的一員。
人類和虛擬數字人共存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但從“波音人”到“虛擬病人”,再到今天的數字主播、數字客服、數字柜員、數字火炬手,數字人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我們已然進入了和數字人共同生活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2020虛擬數字人白皮書》
[2] Dooley M (1982) Anthropometric Modeling Programs – A Survey,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IEEE Computer Society, vol 2( 9), pp.17-25
[3] http://www.sae.org.cn/touch/technicalDetail/pk/186
[4] Huang, Grace (May 2007).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at U.S. and Canadian Medical Schools". Educational Strategies. 82 (5): 446–51. doi:10.1097/ACM.0b013e31803e8a0a. PMID 17457063.
[5] Stevens, Amy; Hernandez, Jonathan; Johnsen, Kyle; Dickerson, Robert; Raij, Andrew; Harrison, Cyrus; DiPietro, Meredith; Allen, Bryan; Ferdig, Richard (June 2006). "The use of virtual patients to teach medical students history ta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191 (6): 806–811. doi:10.1016/j.amjsurg.2006.03.002. ISSN 0002-9610. PMID 16720154.
策劃制作
封面圖丨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作者丨科學邊角料 科普創作團隊
審核丨于旸 騰訊玄武實驗室負責人
策劃丨林林
責編丨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