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訊,隨著AI產業驅動人類文明生產力顯著提升的前景愈發明朗,技術變革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也成為了熱門研究議題。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帶領的團隊,在最新研報中探討了AI浪潮的“兩面性”。
從最宏觀的角度來看,在高盛預測的基準情境下,對于那些沒有因為AI失業的美國勞動者而言,應用AI能使得他們未來十年的年化生產力增速達到1.5%,差不多是當前水平的一倍。與之對應的是全球GDP的增速也能在未來十年提高7%,大約對應7萬億美元。由于世界各國全球化的分工不同,高盛預測AI對于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市場,會產生高于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來源:高盛)
相信許多讀者已經注意到了高盛預設的前提——沒有因AI而失業的人群。這也是這篇報告核心討論的問題:AI將如何影響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
若AI真有那么好 變化的浪潮即將來臨
高盛預計,以美國為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崗位會受到AI某種程度的影響,絕大多數人受影響的程度大約在25%-50%之間。假設在影響程度超過50%的情況下,這個崗位的工人會失業,那么在基準情境下,未來十年里美國大概會有7%的崗位不復存在。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辦公室職員、法律工作者、建筑工程師、科研工作者等。而需要體力勞動或戶外勞動的工作,則基本不受影響。
(來源:高盛)
這一趨勢在歐洲也類似,“在辦公桌上工作”的人,受AI影響的程度遠高于需要在現場工作的人。
(來源:高盛)
不過高盛也強調,在目前的測算中,尚沒有計入AI驅動機器人的情況,畢竟目前的產業突破仍聚焦在軟件側。
高盛樂觀地表示,在AI生產力提升的影響下,雇員們能夠將時間用在更具有價值的工作上,對于那些受影響失業的人群而言,他們也將在就業范式變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華爾街投行援引經濟學家戴維·奧托在2022年發布的論文稱,目前大約60%的勞動者,從事著1940年時尚未出現的工作,意味著在過去80年里,有85%的新工作能用科技驅動崗位增長來解釋。
對于那7%受到AI浪潮沖擊失業的人群而言,高盛預測他們最終能夠找到與之前生產力相近的工作。即便如此,與大多數勞動者的生產力穩步提升,依然產生了鮮明的反差??偨Y而言,AIGC對于勞動力需求而言,近期可能是一個負面因素,但從生產力提升的角度來看卻是一個積極因素。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