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離我們的生活遙遠嗎?
籃球場的標準長是28米,寬是15米;三分熟牛排的標準是切面30%呈粉色,50%為紅色;一粒大米也有“品嘗評分值”這一衡量優質大米的標準……可以說,生活處處有標準。
這些標準從哪來?對我們有什么價值?10月14日是第54屆世界標準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今年主題確定為“標準塑造美好生活”。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生活中那些源自用戶需求、助力世界發展的標準。
防電墻國際標準:消滅“浴室殺手”,洗個安全澡
20多年前,由于電路老化等基礎設施問題,中國用戶在使用電熱水器時存在觸電的安全隱患。據中消協數據統計,自1997年以來,中國年均熱水器傷人事故在1000起以上,20%為電熱水器所致,堪稱“浴室殺手”。
海爾基于用戶安全需求,在2002年創新研發出了防電墻技術,在人體和熱水器之間設置了一個大電阻,保證流經人體的電壓控制在絕對安全的36V以內。這一專利技術上市后被用戶廣泛認可,產業在線數據顯示,在中國,每10臺暢銷型電熱水器中有7臺搭載海爾專利防電墻技術,使電熱水器觸電事故發生率降為零。
海爾技術團隊沒有止步于此,他們發現,除了中國,很多發展中國家電力基礎設施不健全,而歐美國家主導的電熱水器性能國際標準關注水量、時間、恒溫、損耗等指標,卻沒把用電安全納入國際標準的范疇。
2002年,圍繞“防電墻”專利技術,海爾提交了中國家電領域第一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提案,并在6年后正式寫入IEC電熱水器性能國際標準,實現了中國家電行業“零的突破”,也徹底解決了全球電網設備不良導致的熱水器觸電事故隱患,為全球用戶的洗浴體驗上了一道“安全鎖”。
冰箱保鮮國際標準:超20國采納,引導全球技術轉向
除了用水安全,吃得新鮮也是人們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標。在飲食多樣化的今天,冰箱如何為全球用戶鎖住新鮮?
自從冰箱誕生以來,IEC冰箱性能國際標準一直是針對硬件的制冷性能制定的,并沒有特別關注食物保鮮,這就導致用戶選購冰箱時,只能看到產品的制冷性能,無法判斷食品的保鮮性能。
2020年6月,由海爾牽頭制定,IEC以保鮮效果為冰箱性能評價維度的國際標準正式發布,相繼被歐盟、南美等20余個國家采納,從此冰箱保鮮技術有了全球統一的“度量衡”,并引導了全球冰箱行業技術創新重點的變化:從關注硬件性能轉到關注用戶需求。
能牽頭制定冰箱保鮮的國際標準,源于海爾在保鮮技術領域的持續探索。目前,海爾已經為全球超過1200多種食品提供了個性化貯藏保鮮方案,比傳統冰箱平均延長果蔬保鮮期3倍,讓全球用戶吃得更新鮮。
洗碗機國際標準提案:讓產品適配全球用戶的廚房
洗碗機誕生于歐美市場,匹配西餐飲食習慣而設計,在全球用戶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當下,洗碗機如何適配全球用戶的廚房?
在剛剛過去的9月底,IEC SC59A洗碗機性能分委會年度會議在海爾洗碗機青島總部召開,海爾圍繞全球用戶實際使用習慣和產業升級方向,提出了雙面洗和多腔洗兩項提案,得到了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20余名專家代表的認可。
新的提案對用戶來說意味著什么呢?以“雙面洗”為例,全球用戶在使用完餐具后,都習慣性地將碗盤先疊放在一起,然后再拿到洗碗機里洗,如此一來,原本干凈的碗盤背面也會沾滿油污。國際標準中的清洗測試,都注重餐具的正面清洗,往往會忽視背面的清洗。海爾提出“雙面洗”的技術方案,并圍繞這一技術路線推進國際標準制定,有望徹底解決碗碟背面洗不干凈的問題。
從“防電墻”“冰箱保鮮”到“洗碗機雙面洗和多腔洗”,海爾在全球用戶需求的指引下提出國際標準更新方向,真正讓標準以人為標準。
智慧家庭國際標準:跨平臺聯通不再有技術門檻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物聯網技術構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美好生活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級,全球用戶都希望擁有智慧化的家庭生活體驗。
窗戶在雨天自動關閉,在晴天自動打開;一句話讓窗簾、臥室燈、香薰機、空調互相“配合”營造睡眠氛圍;實時監測門外逗留的可疑人員,發出預警信息;根據室內空氣狀況,除濕機、加濕器、空氣凈化器協同工作……
本該美好的智慧生活畫面,卻在不同品牌、不同平臺難以互聯互通面前寸步難行。用戶下載了多個APP,在不同操作系統之間來回切換,體驗到的是智慧生活反而“不智慧”。
今年5月,全球首個智慧家庭國際標準《智慧家庭系統架構框架和通用要求標準》通過了IEEE審查委員會、IEEE標準協會準理事會的最終評審后正式發布。這項標準規范了系統參考模型、接口和功能特性等,從技術層面來看,全球主流的智慧家庭平臺都可以實現互聯互通,讓真正萬物互聯的智慧家庭成為可能。
大規模定制國際標準:在20多個國家推廣復制
除了智慧化的生活體驗,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表達也日益強烈,大規模制造的流水線如何滿足個性化定制的需求?全球工業大國都在尋找答案。
走進海爾的互聯工廠,會看到這樣奇特的景象:在不同工位上方,屏幕實時顯示著產品的用戶信息及需求反饋,而在用戶端,通過手機等屏幕,用戶可以看到自己定制的產品處在哪一生產環節。
這種工廠與用戶零距離實時互動的體驗源自海爾卡奧斯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目前,這一模式已經在海爾全球20座互聯工廠驗證落地,實現不入庫率達到85%,并在美國、新西蘭、泰國等20多個國家推廣復制。
今年8月,海爾主導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國際標準——IEEE 2672-2023《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通用要求指南》正式發布,這是全球首項針對制造全過程管理的國際標準,從智造端升級智慧化的美好生活。
而站在更宏觀的視角,我國成長為制造大國的過程中,沿用美國的流水線、日本的精益生產,如今,我們從工業標準的跟隨者變成制定者,其里程碑意義不言而喻。
醫用低溫儲存設備國際標準組織:讓健康科技普惠全球
今年是“一帶一路”十周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部分欠發達地區的電力設施不夠完善,這導致醫療基礎免疫難以維持,當地兒童因疫苗難以存儲而對流行性疾病缺少抵抗力。
2015年,我國首款太陽能直接驅動制冷的疫苗冰箱由海爾生物醫療研發成功,即使在43℃環境溫度下斷電后,箱內溫度仍能保持在8℃以下,并維持120小時,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維持冷藏溫度72小時的規定。目前,該產品已進入共建“一帶一路”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服務4500多萬兒童疫苗接種,守護這些國家的健康生活。
在低溫儲存設備領域,海爾生物醫療早在2006年就主導制定了中國第一個低溫保存箱的國家標準,助力這類設備的國產化。今年,在海爾推動下,IEC PC130醫用低溫儲存設備項目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是醫用低溫儲存設備領域首個國際標準組織,中國唯一的企業專家也來自海爾。在這個獨立組織的助力下,醫用低溫儲存設備將更具全球普適性,保障更多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健康生活。
“中國是過去十年在標準化領域里進步最快的國家。”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前主席張曉剛說。
從1999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再到如今制定800余項國際標準,中國正日益深入地參與到國際標準活動中去。在時代浪潮中奮勇探索的中國企業,將高科技的標準化產品帶入尋常百姓家,以更開闊的視野不斷刷新全球用戶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