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8日,世界級盛會 KubeCon+CloudNativeCon+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23 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隆重召開。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在開源領域貢獻排名前列的國家,開源正成為軟件行業、科學界最重要的發展研究方式。在此次云原生與開源領域的科技盛宴上,華為重磅參會,展現大模型時代的云原生技術潮流。
開源,正成為基礎軟件發展的重要范式
從自由軟件、開源軟件,到開源模式,25年來,伴隨著開源軟件生態的不斷發展,開放式創新已經成為軟件開發必不可少的部分。開源模式已經成為人類合作、開放式創新的重要方式和平臺。
開源也不僅僅局限于軟件開發,已逐漸擴散到開源硬件、開源大模型等科學探索,開源的邊界在不斷地拓展和超越,正在成為人類獲取新知識的重要組織形態。
(華為首席開源聯絡官任旭東)
“開源軟件作為全人類共享的知識公共品,理應屬于全世界,不應該受種族、政治、制度、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開源需要繼續堅持無歧視、技術價值導向。”
華為首席開源聯絡官任旭東強調,開源軟件奠定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基石,推動了云時代的產業繁榮。云原生開源將在塑造智能世界,加速智能世界到來中變得更為重要。
云原生已經進入深度應用新階段
(華為云云原生服務總監黃毽)
華為云云原生服務總監黃毽表示,隨著云原生技術的蓬勃發展,云原生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共識,當前超過80%的華為云客戶已采用云原生技術,以華為終端云為例,通過全面踐行云原生,將資源利用優化到了40%,將資源分配率提高到了87%。當前,華為云云原生算力占比已超過30%,華為云AI算力也已全面云原生化。
在上述數字變化的背后,是云原生算力泛在化、Serverless化、智能化趨勢的本質推動力。分布式云原生技術已經讓應用無處不在,無論是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云還是邊緣,都在運行著云原生技術。而云原生算力的Serverless化,讓客戶聚焦于業務邏輯,降低對云基礎設施的關注,實現精益用云。隨著AI應用的日漸成熟和普及,云原生的算力也正在智能化,全棧智能、大模型實踐、智能運營使得智能算力逐步釋放潛能。
云原生技術的深度應用,推升了大量新技術和根技術的發展,開源生態是圍繞根技術而繁榮發展的,華為在云原生根技術上的全面開源,正成為云原生生態組成的重要根基。
華為云原生全面開源,為世界提供更好選擇
華為在積極參與貢獻開源的同時,一直在關鍵基礎軟件,云原生,AI等新產業方向,以及開源生態建設中持續發力,不斷發掘開源的新價值,并不斷向開源社區回饋新的開源項目。
在云原生領域,華為2015年加入CNCF基金會,成為亞洲唯一創始成員、白金會員。從2019年開始,華為先后開源了KubeEdge、Volcano、Karmada等云原生項目,2022年開源了Kurator、Kappital,今年開源了Kuasar。
以Karmada為例,自2021年9月開源以來,在全球開發者的共同努力下,Karmada貢獻者已達522位,分布于22個國家,截至到今年9月,全球貢獻者貢獻的代碼量超過43.5K。在全球開發者的共同努力下,Karmada多云編排項目也于2023年9月正式達到孵化級成熟度,這意味著CNCF對此項目的多維度認可,再次體現了華為云真正踐行開源、擁抱開源、與全球開發者分享共創先進技術的理念。
大會期間,華為云還帶來了全新的Serverless流量治理開源項目:Kmesh,作為集高性能、低開銷及安全可靠于一身的內核級云原生流量治理框架,Kmesh通過將 L4、L7能力卸載到內核,使得轉發性能分別提升 50%、60%,開銷降低 70%。
Kmesh在早期版本開發過程中,得到了openEuler社區的孵化與支持,后續作為獨立發展的開源項目,將持續與openEuler緊密協作,為用戶提供極致性能的流量治理技術方案。歡迎廣大開發者和機構參與共建Serverless流量開源生態。
華為云云原生開源負責人、KubeCon+CloudNativeCon+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23 聯席主席王澤鋒在大會上向與會開發者分享了“華為終端云服務大規模云原生實踐”,并深入講解了在多業務種類,大流量潮汐、全球范圍等苛刻環境下云原生技術如何保障華為終端云服務的高效率運營和服務。通過Volcano提供的資源調度、重平衡、QoS保障等混部能力,終端云在業務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優化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了平臺運行效率。
(華為云云原生開源負責人王澤鋒)
深度參與技術討論,華為云原生華彩綻放
華為深耕云原生技術領域,在大會充分展現了技術領先性。華為也是本屆大會官方議題入選量最高的會員單位。
除了主論壇全面展現華為云原生的全面開源項目之外,在大會技術分論壇,華為技術專家團隊還與廣大開發者和開源技術愛好者們探討和分享了覆蓋云原生容器編排、邊緣容器、大語言模型、云機器人、容器調度、沙箱技術、服務網格等眾多技術領域議題,并向與會者分享了華為開源的KubeEdge、Volcano、Karmada、Kuasar等諸多云原生關鍵項目的應用和實踐。
—在IstioCon會場,華為分享了Istio數據平面的架構創新帶來的全新性能體驗,展現了Cert-Manager如何幫助增強Istio證書管理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在Kubernetes Contributor Summit會場,分享了云原生多集群管理的思考實踐與計劃,Kubernetes調度的更新與未來;
—在GOSIM專場,華為分享了MindSpore和Ascend一起構建新穎的LLM開源生態系統,討論了開放式AI的定義、許可證、管理問題和最佳實踐;
—在ONES Summit Regional Day專場,華為分享了基于意圖的智能故障管理方案——ONAP,講解了如何通過Linux基金會的開源項目與電信標準的結合來推進電信云原生商業部署實踐。
在華為展區內,Open Speech現場氣氛熱烈,華為技術專家們面對面深度分享前沿技術的洞察、開發案例的心得體會等。
其中來自openEuler社區的魯衛軍分享了社區創新項目—— EulerPublisher。EulerPublisher作為openEuler鏡像定制、測試、發布的“一鍵式”工具,滿足用戶多場景下的鏡像需求。
目前,EulerPublisher已被用于周期性發布openEuler容器鏡像,并且制作符合主流公有云平臺鏡像發布要求的云鏡像。未來,希望能夠聯合更多社區伙伴共同參與EulerPublisher項目,補全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升openEuler覆蓋度,降低用戶獲取門檻。
Open Speech同時也呼應大會云原生主旨與華為主論壇議題,進一步闡釋了Serverless容器,企業彈性上云新體驗,架構創新為服務網格帶來全新性能體驗,HCE 云原生OS,安全、輕量的容器專屬OS等云原生技術與應用,同時也分享了容器數據保護編排調度管理,智能故障管理在ONAP的應用,CAMARA能力開放探索電信行業新商業模式等精彩議題。
18個云原生、華為明星開源項目(昇思MindSpore、openEuler、KubeEdge、Volcano、Karmada、Kurator、Kappital、Kuasar、Kmesh、CAMARA社區、OpenTiny、openGemini、Sermant、ModelArts、分布式云原生基礎設施、云原生Serverless容器CCI、HCE云原生OS、SODA)的參展,更是引來眾多行業大咖、技術專家、開發者及媒體等駐足交流體驗。
通過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23,華為充分體現了以技術研發和性能體驗為核心的華為云原生生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華為充分構建以云原生技術及其開源生態為核心的數字底座,為世界提供了數字智能的無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