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媒體,大家今年有沒有參加非AI的會?我覺得應該沒有。 AI對于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客戶甚至投資方來說,大家都知道:AI是一個機會,未來整個AIGC的投入占企業IT投入的占比,一定會越來越高。而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對于底層算力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與原來CPU時代的算力需求相比,一定是10倍、100倍甚至更多。”日前,青云科技總裁林源在一場媒體溝通會上,談起了青云科技針對AI技術,在產品和業務策略上的一些部署。
作為一項并不是很新的IT技術,產業界和企業用戶事實上對于AI概念和知識的了解都不匱乏。然而隨著ChatGPT引發的新一輪AI應用熱潮,似乎讓所有人開始意識到:似乎AI將有機會成為改變整個IT技術和應用走向的那個“關鍵”技術。
在林源看來,AI之所以會成為“一波長達10年以上、而且比過去10年有更大市場需求的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在當下的環境下,所有人都需要一個新的生產工具來提升自己的效能,“AI是在這個周期里能夠被看成生產力的工具,并且是一個大家都會擁抱和使用的工具。”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采用將大大降低用戶使用應用的門檻,“以前我們使用應用的交互方式,是通過鼠標、鍵盤,但是AI新的交互方式是語音、動作,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這會大大地降低人們使用應用的門檻。”因此在林源看來,隨著市場對AI需求量的迅速增長,就會催生一系列市場層面的變化:“如客戶對算力、應用,甚至底層架構的要求,都會發生變化。而變化的好處在于,這將帶來一輪新的市場機會,這也就意味著將開始一場全新的競爭——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都有同樣的機會重新爭奪市場。”林源說。
而針對市場對于AI能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長,“青云希望通過開放的、成熟的、可運營的一個AI算力調度平臺;通過自營、合營乃至支撐第三方運營的方式,與生態同盟一起貢獻我們的AI Cloud,這是青云的邏輯和思路——青云不是什么都干,青云就干自己最擅長的AI算力調度平臺——這與以往青云的云調度平臺、IaaS一脈相承。”根據林源的說法,青云關于AI的產品和業務邏輯,實際上可以歸納為:AI算力調度平臺、AI Cloud和AI生態同盟三個相輔相成,彼此關聯的策略路徑。
具體而言,所謂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具體而言,就是將青云可以以往與AI相關的技術和產品——如所有關于GPU相關的產品——獨立出來,再彼此組合,以統一管理、運營 、運維多元算力為目標,結合成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一,基于多種芯片,包括英偉達、信創……尤其是面向某些算力中心,對國產化芯片的支持;第二,我們所有的資源,包括國產化的產品,一旦進入我們云平臺,青云一定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三,面向AIGC這個行業,青云做了更多業務化的東西;第四,青云做了更多業務、更多自動化方面的優化,讓非計算機行業用戶能一鍵運行起他的數據、業務和模型等。”苗慧,青云科技產品經理在介紹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時強調,青云構建這樣一個算力協調平臺的目的,主要就是要解決企業用戶在采用AI過程中,算力層面存在的諸如多元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網絡瓶頸、環境搭建復雜、多業務整合難度高等各類具體的技術問題。通過一個AI算力調度平臺,將企業常用到的AI算力平臺、推理平臺、鏡像倉庫,甚至各類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業務化產品,都通過一個平臺集中、融合地提供給終端的企業用戶,使其能夠一次性獲得所有應用AI所需要的全部計算資源和軟件環境。
而對于青云科技而言,事實上所謂“AI算力調度平臺”本身,也并非是一個全新的技術或者產品。林源提到:青云科技實際上在三年前開始,就已經將相關的技術和服務應用于國家超算濟南中心。
“當時,投資50億建成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就規劃建成一個多元計算中心,其既是多元算力,包括HPC超算、傳統云計算(以CPU為主)、智算(以GPU為主),同時又是一個異構的算力,既有國外的芯片,也有國內的芯片。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有一個統一的運維和運營平臺,可以開放對外運營——這實際上就是青云融合了自身技術和多年運營服務經驗推出的AI算力調度平臺的前身。”林源強調,雖然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的建設運營過程中,幾乎涉及了整個IT產業鏈的所有廠商,“但是中間負責從算力到云平臺運營管理的供應商,只有青云——這么多CPU、GPU、HPC,整個調度平臺都是由青云獨家供應的,至今已經運營了3年。”
林源反復強調: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本身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從技術層間上解決算力的問題,更重要是的是在商業上,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能夠幫助更多計算中心,解決從技術能力到商業價值的轉換問題。以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為例,其存在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能夠從技術上實現提供算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本身作為一個提供算力的商業單元,其需要在為其他各級各類企業用戶服務的過程中,將這種IT能力轉化為自身的商業價值。“投資建設一個平臺后產生的效益取決于平臺能力,因為平臺能力越強,能支撐客戶的業務種類越多;客戶越多,盈利模式越清晰。”林源希望用戶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在良好運營的基礎上實現了商業盈利的事實,就證明AI算力調度平臺實際上是有能力幫助這類企業實現從IT能力到商業能力的價值轉化。
因此從AI算力調度平臺的市場定位上,借鑒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的成功模式,林源認為主要服務三種類型的算力提供者:“第一類是地方國資、地方央企,比如能源類的那些公司,他們對于將電力轉成算力有非常強烈的意愿;第二類是地方政府,他們都需要新的工具以聚集產業,激活GDP,所以他們也有意愿通過直接投資或與央企、銀行合作的方式來做這項工作;第三類是生態合作伙伴,他們在各地建了很多計算中心,他們喜歡選中立的廠商合作——而青云有能力幫助他們把算力調度起來。”
這就涉及到了青云科技提出的另外兩個商業概念:AI Cloud和AI生態同盟。
之所以說AI Cloud是一個商業概念,是因為林源強調:所謂AI云對于青云來講,是一個“輕資產”項目。依然以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的案例為例:“作為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的用戶,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會將基于其投資的算力作為產品出售給他的客戶,與此同時,青云也可以將其出售給我們的客戶。”而這也就成了青云AI Cloud所提供的核心能力和服務;國家超算濟南中心也就成了青云AI生態同盟中的一員。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青云所提供的AI Cloud服務有兩個基本的立足點,其一是擁有自己核心的、充分開放的、能夠容納各種AI技術和產品的青云AI算力調度平臺;其二,就是要構建一個足夠大,從各種AI軟硬件組件、算法模型、場景生態以及各種算力服務能力的AI生態或者伙伴所構成的同盟。
“從最終客戶角度看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機房、算力、調度平臺、模型驅動、模型、Model Service,甚至各種應用;而從供應商的角度看來,沒有任何一家供應商能夠獨立提供以上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在青云看來,這需要通過一個開放的生態同盟才能實現——這就是青云AI算力云服務的定位所在:通過集結志同道合的、專業的合作伙伴,通過同盟的方式,一起運營AI算力云服務。”林源說。
寫在最后
AI成為整個領域重新煥發創新激情的動力,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然而具體到應用側,企業用戶到底該如何應用AI時間其業務層面的價值,討論則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具體的實踐還沒有形成真正可參考的路徑——而這的確給了跟多相關廠商留下了足夠可以填充的商業空間。
青云科技的做法,事實上就是一種以小博大:用技術的成熟度換取更大的市場關注,用應用的現實價值贏得建立更廣泛產業同盟的可能性——在AI相關市場形成之前,搶占先機。應該說,這一套從技術路徑到商業模式的全新實踐,短期看,也許有風險,但長期來看,是值得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