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作者:路老二,授權轉載發布。
被算法“算計”的團長。
社區團購退潮,平臺進入了拉鋸式的消耗戰。
如今團長走上了路徑分化的十字路口:一邊是平臺配送體系不完善,產品質量不穩定、長期缺貨困擾著團長,訂單普遍跌去七八成;另一邊是用戶流失嚴重,拉新嘗鮮后,少有顧客有復購的意愿。
在搶了小商小販的飯碗后,社區團購把鐮刀轉向了團長和批發商。團長傭金提成減少,從之前的10%直降到1%;司機頻繁變更、跳槽、離職,傳統批發商怨聲哀道甚至倒閉關門,品牌商斷供的傳聞亦不絕于耳。
是堅守還是退出,每個團長的態度和立場都不一樣。
01
小區寶媽、微商轉型,集體“薅羊毛”
“我也算看出其中的門道了,社區團購這個東西就是集體薅羊毛哩!”
家住南岸區回龍灣的30歲的寶媽張潔言詞爽朗:“一開始撿趴活(撿便宜)撿到手軟,互聯網巨頭撒錢,小區居民、親戚朋友都來撿,免費嘗鮮后現在都不回購了。”
說完,張潔嘆了一口氣:“現在巨頭們不砸錢了,所有平臺的生鮮百貨全部漲得和農貿市場超市差不多,訂單一下跌去了七八成。原來每天刨(除)去‘一分錢拉新、秒殺’外最少有100單訂單,加上幾大平臺各種獎勵,每天提成300-500,一個月輕松過萬,現在忙活一天100塊錢不到。”
據悉,張潔是小區寶媽,之前一直做微商,手里有小區團購群4個,客戶約有1000人,疫情期間,她開始做美家買菜。去年下半年開始,她陸續對接了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十薈團五個平臺。
“零投資,零風險,時間可自由安排,帶娃做飯兩不誤,還能有份收入”,說到當初為何要做社區團購,張潔如是說道:“何況還有業務員(BD)手把手教我們拿‘人頭’和‘訂單’獎,顧客不夠就拉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湊數,每天100-200元的獎勵是穩當的。”
張潔所說的人頭與訂單獎金,是各大社區團購推出的訂單數量獎勵和拉新顧客、新團長獎勵。目前各大平臺大幅度提高了獎勵標準且設置了分享與下單的雙重考核門檻。
▲橙心優選下單與拉新團長獎勵頁面
張潔性格爽朗,服務也周到,還提供送菜上門服務,是小區居民團購的首選。去年社區團購引爆重慶,各大平臺廣告和補貼投入沒有下限,她每個月傭金提成高達1萬以上,加上各大平臺的訂單、拉新獎勵,有時傭金能上2-3萬。
眼見她做得風風火火,小區里面一下躥出來十幾個團長,都想來分一杯羹。
生鮮百貨漲價后,小區民居的下單量明顯少了,每天除了接一些“秒殺”和“引流”的單子,就是少有的一批老顧客。6月8日,她發了群公告,并告訴大家“美團、拼多多、橙心正常接單,其他幾家都關了。”
說完她出示了去年底其中一個平臺的薅羊毛明細,并表示“只要手上有1000左右團員,所有平臺加起來,一個月3000-5000元還是很輕松的。”
說到以后,她倒也豁達:“互聯網巨頭有錢砸,我就靠平臺扶貧唄!”
據第一財經的報道,由于平臺對數據的渴望超過一切,為了拿到更多的獎勵,刷單也變得不可避免。
居民撿便宜,團長刷單,團長間相互刷、業務員數據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不少團長推出下單“返現”活動,讓客戶購買并且給予返現,靠刷單獲取推廣獎勵;KPI重壓下業務員也會聯合團長刷單,甚至有供應商聯合團長刷單,團長下單后供應商回收商品,雙方優勢互補,集體薅羊毛。
02
麻將館、保安亭、煙酒小店,佛系堅守
楊坤是位煙酒店老板,今年44歲,他的店位于回龍灣小區斜對面的十字路口,雖說只有10來個平方,但地理位置優越。
5年前,他的店鋪月租金不到3000元,現在已經超過6000元。店鋪月營收平均不到2萬元,刨去成本及人工很難維持運轉。
“現在靠賣煙度日,賣冰鎮水續命。真要煙也能在網上買賣,我們這日子可真的沒法過了。”楊坤一肚子的苦水:“利潤大頭都給房東了,實體生意難做。”
對于社區團購,他倒顯得很佛系:“做社區團購不影響主業煙酒零售批發,我也不靠這個賺錢,順便帶著做做。”
說完,他展示了美團服務費收入的情況,6月1-9日,9天累計收入僅只有11.62元,半年累計收入僅為124.61元。
楊坤選擇了佛系堅守,連“社區團購服務群”都沒有,目前他的訂單來源全靠美團、拼多多自有平臺的引流,其余的團購平臺先后由于訂單量不足被關閉。
同樣和他一樣選擇“順便做做”的,還有小區保安和底樓的麻將館。
小區保安黃大爺表示現在每天的收益只夠2包煙錢,業務員來說了幾次,由于他不具備冷鏈物流條件(冰箱),下個月開始可能會被清退。
而麻將館老板則表示自己完全是為了服務“麻友”才提供寄存菜品的服務,至于傭金,她表示“懶得去看,也就一天一兩塊錢。”
03
被算法“算計”的商超便利店
“說出來你不相信,我們是被所謂的‘大數據’困在算法里了,現在突然發現成為了給平臺打工的機器人。”社區超市老板黃平抱怨道:
“他們管這叫革命,說是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我們管這叫傾銷、不正當競爭,巨頭聯合操縱市場價格搶我們飯碗,吃相太難看。”
黃平的抱怨是有跡可循的。社區團購來勢洶洶的時候,一條街上一半的門面都在做,走幾步路就有一個提貨點,不做別人做,做了,最起碼少虧點。
首當其沖的就是生鮮超市與夫妻便利店等線下零售商,由于有商品品類有沖突,先是被動挨打,后被裹挾其中,最后不得不成為巨頭生意鏈上的一環。
黃平主要指的是巨頭們低于成本的傾銷,殺紅了眼的電商們瘋狂巨額補貼,以低于進價甚至免費的戰略搶奪市場,平臺瞬間搶了他一半的客源。
▲美團上的超低價商品
“10元進價的海天醬油4.99就甩買、0.1元一袋鹽、0.99元一斤黃瓜,0.1元錢一包心相印的紙巾、日雜百貨通通比我們的進價便宜。你拿什么和他們競爭?”情到深處黃平有些激動:
“他們虧得起我們耗不住啊,公平競爭誰怕誰,可我們只有被動挨打的份,現在最怕的就是巨頭們聯手壟斷,一旦得逞我們難逃一死。”
據統計,2020年,中國線下零售小店總量超過630萬家,這些個體戶為主的小微商家每天服務超過2億消費者,這些夫妻店若無以為繼,不只將影響數億國人的生活,更會直接危及千萬從業者的就業機會。
黃平有些悲觀:“等到耗死了實體店,這條鏈上批發商、物流、種植戶、菜農都會被巨頭們拿下,到時候平臺壟斷經營灌出來的惡果就會凸顯出來的,壟斷后坐地起價是肯定的。資本逐利而來,哪有免費的午餐?”
黃平的困境,便利店老板張女士深以為然。
社區團購一興起,由于巨大的價格差,質量也有一定保證,提成10%-15%,她開始從平臺拿貨自己賣。后來社區團購悄悄推出了“團長專享”,她干脆飲料日雜百貨都在平臺進,其中日雜百貨她一口氣囤接近一年的貨。
不過提到生鮮,張女士也不看好。首先是貨源的真假難判斷,供貨商資質也不清楚,質量難以保證;其次是運輸司機不具備冷鏈物流條件,加上任務重堵車超時時有發生,凍品到她手里,經常和常溫的差不多了。
“凍品經常混合著血和水,有時還有犯惡心的味道,別說給顧客,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各平臺對團長的角色定位和職能建設,過于工具化,價值回報主要是傭金提點。越來越少的收入,使團長們喪失推廣宣傳的動力。
目前各大平臺都推出了名為“機器人”、“團長助手”的微信號,團長接入后它們每天會定時在群里分享商品鏈接,說是給團長“減輕負擔”,其實是平臺“去團長化”戰略的一部分。
平臺突然大幅度減少傭金提成讓她有些氣憤:“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當初我們辛辛苦苦給他們把平臺做起來,現在翻臉不認人了。”
張女士給我們出示了自己“多多買菜”的訂單明細收益,5月30日她累計銷售金額約183元,實際到手收益只有約8元錢,5%的提成都不到。
她說這還算好的,5月底有顧客買了三箱牛奶,總價148.5元,提成只有1%,實際到她手的只有1.5元不到。
“我們都是手握幾個平臺,幾個群,現在把他們所謂的‘機器人助理’全部踢了,哪個平臺傭金高一些就推哪一個。不過奇怪的是所有平臺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樣,集體降了傭金。”
“價格戰一場接一場地打,消費者一場一場地薅羊毛,讓子彈飛一會,等他們燒完錢,大概率也是一地雞毛。”
張女士的疑慮在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為明顯,自2013年本來生活獲得A輪融資起,社區團購賽道融資歷程已有八年。八年間融資事件145起,披露融資金額超630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1-5月,社區團購資本退潮,賽道僅有8起融資,其中1-3月有7起,4月有1起。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4月29日,此后資本便陷入沉寂。
一時傳統小批發商怨聲哀道,紛紛倒閉關門,司機變更頻繁、跳槽、離職接踵而至,只有頭部大型供應商幸存了下來。
近期有報道稱,監管部門突然強勢出手,要求所有社區團購平臺全面禁止明顯低于成本價拉新。
這也意味著巨頭們打著“補貼、一分錢購、秒殺”等名義以低價換流量的時代或將終結,但是,夫妻小店、傳統經銷商、小商小販早已被“革命”了。
社區團購“百團大戰”已臨近尾聲,行業格局初步顯現,社區團購正式進入中場戰事階段。
以拼多多、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玩家靠補貼砸錢初步打下半壁江山,興盛優選、十薈團等老玩家以及阿里、京東、滴滴屈居第二,此外,順豐、中通、申通等快遞公司還在外圍戰場廝殺不斷。
04
科技向惡還是向善?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菜籃子,是民生,也是大生意。
目前來看,社區團購資金很快就會快速見底,整個行業或將陷入到“持續燒錢—無法贏利—繼續融資”的怪圈,持久戰、割據戰的趨勢基本上已經無可挽回。
成本與時效依舊是社區團購的核心因素,若社區團購平臺一味以低價搶奪份額,很可能被簡單的“燒錢”行為所反噬,陷入資本退潮后無法自我成長的泥潭。
在資本的一番攪和后,巨頭們不想著價值創造,只想著流量機會,有點辜負社會把它們養這么大。其結局最大的可能有兩個:一是各自消耗,一地雞毛;二是政府介入,同時停火,巨幕下落。
在經歷過外賣、打車、共享單車大戰之后,消費者似乎也擦亮了眼睛,知道壟斷的盡頭是變現收割、坐地漲價,如今看來,社區團購供應鏈還沒建成,團長們卻集體不想干了。
中國進入了一個對商業頂禮膜拜并深信技術進步將洗去一切貧困、不平和憂傷的時代。
只是我們在深信技術進步碾壓不平的同時,是否考慮過等等那些不幸掉隊的老人和貧窮困苦的底層老百姓,考慮考慮社會的正義與公平。
大公司越來越大,責任也應該越大,希望社會責任和成就也與之匹配,而不是簡單的財報和市值。
小商小販都是受起早貪黑、風餐露宿、寒來暑往的苦,活的都是市俗活法營生,電動車、三輪車、平板車、推拉背拎提挎擔,只不過換點點微薄收入,勉強支撐著活下去的信念,你們還忍心去搶?
正如人民日報評價的一樣:“(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這個時代若真有尊嚴,它從來在民間,這個時代若真有溫度,它來自菜市場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