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古裝題材的《虛顏》
圖片說明: 京劇題材的《我是名角兒》
本報記者 丁雅梔
不久前,一部名為《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微短劇火爆出圈。這部微短劇一共三集,加起來不到20分鐘,卻成為今年熱度最高的短劇之一。截至12日,《逃出大英博物館》在抖音平臺收獲4.1億播放,點贊量超2700萬;B站視頻播放量每集都突破1000萬。該劇以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一盞化為人形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獨自逃離大英博物館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國記者,并請求其幫助自己回國的故事。該劇不僅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和評價,也將微短劇的發展推向新高潮。
數量多
顧名思義,“微短劇”具有時長短、節奏快、成本低等特征,坐幾站公交、地鐵的工夫就可以看完一段完整故事。與傳統影視劇的線性敘事方式相比,微短劇同樣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不過往往采用正敘與倒敘相結合的形式,且節奏快、戲劇沖突集中,一集一集的劇情推進使觀眾直呼“很上頭”。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孫佳山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微短劇是直播短視頻行業興起之后繼續向前發展的產物,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絡影視劇作品定義為“微短劇”,并正式納入監管,與網絡劇同等立項及備案流程,微短劇從此獲得“官方認證”。一時間,各大企業、機構紛紛入局,瞄準微短劇市場,微短劇的數量迎來井噴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微短劇備案規劃數量增長接近500%,上線備案數量增長約60%,入局微短劇片方顯著增加。2023年1月至7月,在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登記且符合重點網絡影視劇上線備案通過片目中,網絡微短劇共計1299部,29488集。
題材“爽”
微短劇的題材相當豐富。“微短劇精品創作與文化傳播論壇”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1月至7月微短劇上線題材中,都市題材共230部,占比46%;古裝劇90部,占比20%;懸疑劇45部,占比9%。此外,還拓展到鄉村、青春、職場等題材,現實題材漸成創作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古早網文中的霸總文學、古裝虐戀等典型題材尤其受觀眾喜愛。微短劇爆款《招惹》《千金丫環》《鎖愛三生》《三生緣起是清歡》等基本是高反轉的古風、甜寵、霸總類型,充滿民國、虐戀、婚姻等爽劇元素,同類型題材內容井噴。這類微短劇不追求內容的邏輯性和現實性,只求“爽感”,“逆襲”是重點情節。在短短幾分鐘內,以類似的情節重復刺激觀眾情緒,激發爽感。網絡文學中盛行的“爽文”也成為此類微短劇改編或借鑒的重要內容來源。
對此孫佳山認為,這類古早的網絡文學情節相對簡單,敘事不復雜,人物線較清晰,在技術上適合改編。觀眾并不十分期待在微短劇中獲得特別藝術化的、精致的觀看體驗,只要能在碎片化時間里產生情緒共振,通過快感反饋機制排解情緒,就足矣。
另一方面,重視敘事的縱深延展、結構設計精巧的微短劇則在引發觀眾思考、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展現出極強的潛力。除《逃出大英博物館》之外,文化傳承題材網絡微短劇《我是名角兒》將京劇經典與現代劇情相結合,使受眾在短期內能夠迅速感觸老北京胡同文化、北京特色美食與京劇藝術的融合魅力。
可以看出,微短劇的強大吸引力打破了短劇與傳統影視領域的壁壘,也正因如此,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長視頻網站還是影視企業,都在“加碼”。抖音、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等視頻平臺,以及檸萌影視、開心麻花、華策影視等多家影企先后切入微短劇賽道。傳統影視領域演員也開始進入微短劇領域。2022年檸萌影視與抖音聯合出品短劇《二十九》,將楊蓉、王一菲等影視演員帶入到短劇行列,最終抖音站內話題播放量突破14.4億,豆瓣評分8.1分。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微短劇演員被發掘。因短劇《虛顏》走紅的丞磊被郭敬明選中,飾演了《云之羽》的男二宮尚角。
下一步?
在蓬勃的市場之下也存在黑暗的角落,一些獵奇、惡趣味的微短劇開始冒頭,題材角度、拍攝成本上等固有的局限性也依然制約著這種新興的影視類型。去年12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網絡微短劇準入備案、規劃引導、內容審核等十個方面的管理舉措。
孫佳山認為,做微短劇要強化底線意識,增強行業自律,自覺抵制不良內容,推動網絡微短劇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發展。此外,在版權方面,制作方也要強化版權意識,尊重原創作品版權,推動行業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