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分區票價”經常出現在演唱會、音樂會、現場話劇等領域,但近日全國多家院線也爭相推出了觀影“分區票價”,也就是根據影院座位和觀影效果的不同,分為黃金觀影區和非黃金觀影區,電影票價上也有所差異。這將會對觀影市場帶來哪些新的變化,消費者對“分區票價”怎么看?
從今年8月開始,全國多地影院在網絡端推行“分區票價”。記者發現,上海不少影院都劃分出不同觀影區,有的場次甚至出現了三種票價,以徐匯區某影院為例,特惠價49.9元,普通票價為57.9元,“C位”票價為63.9元,差價最高達14元,其中“C位”座位數達48個。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全國11722家影院中,推行分區票價的有2068家。在上海,327家影院中有193家實現分區,推行分區票價的影院超過80家,占比24.46%,分區平均價差為8.15元。
上海消費者 孫先生: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我感覺如果都實施相同的票價,大部分人都會爭搶黃金區域。但是現在有票價制度,也有利于電影院增加觀影人數和營業收入。
上海消費者 于女士:我覺得很不公平。這是會影響到我的一些需求,一些相對觀影位置不是很好的、便宜的座位被選完之后,我就不得不去承擔高的溢價坐在黃金位置觀影。
專家表示,影院實行“分區票價”,是盤活閑置票房資源、拉動電影消費的手段。影院擁有自主定價權,在對票價進行了充分、透明公示的前提下,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但同時也要避免“分區間差價過大”“變相漲價”等情況,讓消費者覺得“分區票價”分得值。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講席教授 崔麗麗:位置比較好的座位具備一定稀缺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提升一部分價格,來凸顯它的稀缺性。這種差異化定價也需要通過市場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