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中央財政將在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的消息提振,在A股市場上,大基建產業鏈全線暴漲。水利、建筑材料、鋼鐵、水泥等板塊掀起漲停潮。
此次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考慮到增發的國債資金將分別在今、明兩年使用,其對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市場的影響深遠。
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此次增發國債超出市場預期,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周期的開啟, 強化了市場對于明年經濟數據改善的預期,打消了投資者對宏觀調控政策力度減弱擔憂,帶動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修復。往后看,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繼續發力,貨幣政策也將配合財政協同發力,熨平流動性波動。
打響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令槍”
自三季度以來,我國經濟恢復向好、整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多個領域出現了積極變化。當前,前期出臺的政策“組合拳”持續顯效,地方政府陸續開展隱性債務化解工作,市場對于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的預期有所降溫。在此背景下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明確釋放出宏觀政策穩增長、保民生的決心。
考慮到本次增發的國債資金分為今、明兩年使用,且發行國債到形成實物工作量存在時滯,受訪專家認為,增發國債代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周期的開啟,打響了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令槍”,其穩增長效能主要在明年顯現。
此次增發的國債資金將主要用于8個方向,包括“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等基礎設施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鐘正生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而前9個月水利環境相關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降至-0.1%。因此,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有著必要性和增量投資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強調,國家發改委將確保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建項目能在今明兩年形成較大實物工作量。
積極提振投資者信心
伴隨著財政增加發行1萬億元國債,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由于此次增發國債全部列入今年的中央赤字,在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宏觀首席分析師張瑜看來,此舉代表著中央政府主動加杠桿穩增長,強化了市場對經濟數據改善的預期。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來看,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后,將有效補足需求缺口,也將進一步提振市場對于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預期。
東吳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對記者表示,此次增發國債將解開市場對于財政政策的誤區。今年前三季度,財政系統主要致力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市場將財政政策走向誤解為“緊財政”走向。隨著市場確認財政政策積極發力的趨勢,將積極提振市場情緒。
往后看,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有較大發力空間。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意味著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債務限額可提前下達。
“近段時間以來,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相對偏弱,此次國債增發能發揮一定的修復作用。”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段超告訴記者,一方面,增發的國債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相關建設,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從而提振了投資者對經濟恢復態勢的信心。另一方面,國債增發將打消一部分投資者對于四季度宏觀政策進入空窗期的擔憂,從而帶動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修復。
對流動性影響有限
對于本次增發的國債,財政部已明確將采取公開發行方式發行,和已經確定的年度國債發行進行統籌安排。同時,財政部也將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和債券市場的情況,合理把握國債的發行節奏,使國債發行和資金使用進度相匹配。
廣發證券銀行聯席首席分析師王先爽指出,國債融資增加直接提高社融增速和貨幣增速,利好廣義流動性,但對銀行間流動性的影響取決于最終持有者是哪類機構。如果最終是銀行或資管產品持有,發行時會形成短期財政存款上收,將直接導致銀行體系超儲減少,即使最終財政存款下放,也會由于貨幣創造增加間接導致超儲消耗。
受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影響,近期銀行體系資金面持續偏緊。不過,受訪專家認為,增發國債對流動性的影響有限。
張瑜認為,當前貨幣政策空間充足,增發國債對于利率市場的沖擊是有限的。從過往經驗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大規模發行時,央行都會通過加大流動性投放或降準等舉措,保持流動性在合理水平。
在段超看來,央行將通過加大MLF(中期借貸便利)續作等多種方式,配合此次國債發行,進一步熨平增發國債帶來的流動性波動。
“貨幣政策肯定會配合財政協同發力,保證此次地方政府化債不會對債券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同時助力經濟持續向好發展。”陶川表示,短期內,采取MLF超額續作甚至是降準等方式都可以期待。
責編:汪云鵬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