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表面的神秘茶膜一直是茶愛好者們討論的話題之一。這層微薄的膜狀物質略帶虹彩,觸摸時會像浮冰一樣散裂開,勺子表面還會沾上棕色的物質。實驗證明,水的硬度、PH值、茶濃度和沖泡溫度都會影響茶膜的形成。
茶膜并非簡單的一層油膜,而是由氧化的茶多酚、碳酸鈣和鹽等物質組成。水中的鈣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是茶膜形成的關鍵因素,水質越硬,碳酸鈣濃度越高,就越容易產生茶膜。相反,使用純凈水泡茶時,茶膜幾乎不會出現。
另外,茶的品種也影響茶膜的形成。在白茶、黃茶、綠茶或輕度加工的烏龍茶中,茶膜基本不會形成;而紅茶則容易形成茶膜。這是因為紅茶是全發酵的茶葉,其發酵時間較長,氧化程度在70%至95%之間。
那么,這層茶膜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
可以放心的是,茶膜只是附著在有機物表面的一些難溶小顆粒,它既沒有味道,也沒有口感,對人體并無危害。因此,我們無需過于糾結是否過濾掉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