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劉暖曦直播被禁,也是對類似“負面人設”“負面流量”的一次警示。
近日,劉暖曦直播4次后被投訴永久禁播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
據媒體報道,有網友發現劉暖曦曾在視頻號上直播帶貨,并開通商品櫥窗。劉暖曦在7至9月期間共直播了四次,然而,其賬號因為被大主播粉絲投訴后已經永久被禁播。
劉暖曦就是“江歌案”中的劉鑫,她曾因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而抱得“大名”,此前,江歌媽媽曾公開質疑劉暖曦以“江歌案”的熱度在粉絲群里售賣茶葉。
而此次劉暖曦直播被禁,圍繞在她身上的“負面流量”并沒有如其所愿成為變現謀財的工具。
事實上,劉暖曦的直播行為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和譴責。有人認為她利用了“江歌案”的關注度來吸引流量和牟利,完全無視江歌媽媽的感受和法院的判決;也有人對她的直播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提出質疑。
大多數網友對劉暖曦的直播行為不買賬,甚至有人去投訴,恰恰說明,輿論對這種利用負面流量賺錢的行徑,沒那么寬容,也早已不待見。
流量里也有是非,也分善惡。劉暖曦在“江歌案”中的所作所為,早已使其站在了道德的對立面。我們不提倡任何所謂的網絡審判,更反對網絡暴力的撻伐,只要合法合規,每個人的謀生方式都值得尊重。但是,利用自己“不光彩”的知名度,吸引粉絲,賣貨賺錢,無疑是對一種“惡”的鼓勵和放大。
正如有網友所說的,法律確實沒有禁止劉暖曦直播,但是我們講的是道德層面。是的,法律之外還有公序良俗,還有樸素正義。劉暖曦直播被禁,也是對類似“負面人設”“負面流量”的一次警示。
流量本身或許只是數據的累計,沒有任何道德價值,但獲取流量的方式、利用流量的行為,卻是一種社會現象,理應接受道德的審視。
此前,一些演藝明星頻繁人設“塌房”,一些網紅打擦邊球制造話題被禁,都是對網絡空間風氣的廓清,也體現網絡社會向善而行的價值取向。
那種視流量為工具,還在“唯流量論”者,應該清醒一下了,別以為有了流量,就萬事大吉。如今的網絡空間,容不下這般拿流量“割韭菜”的行徑。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