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間,坐擁1200萬粉絲的網紅主播“秀才”賬號被封禁。短視頻平臺的頁面顯示,“秀才”賬號違反了“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已封禁。據悉,相關調查工作正在進行。
3年來,這位鄉土網紅受到中老年女性的熱捧。今年5月下旬,一位網名“為愛瘋狂”的七旬粉絲,從吉林跨越千里,坐火車到安徽蒙城尋找“秀才”,記錄這個過程的短視頻在平臺上爆火。由此,讓人們看到了“秀才”評論區里更多中老年女性粉絲的身影。
“半永久”的西裝或襯衫,挑眉撩發、握拳捂嘴的動作千篇一律,再配上對口型演唱歌曲……“秀才”創作的視頻,內容乏善可陳,但他發布的1300多個視頻,幾乎每個都有上萬條點贊量,下方評論區里,都是粉絲們對他的各種表白。
沒有技術含量、內容貧乏的視頻為何能收割如此巨大流量?“步入中老年的女性,面臨著離家的孩子、不著家的丈夫、孤單的自我,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中老年女性的情感困境。”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臧麗娜認為,“秀才”的人設填補了中老年女性的精神孤單,滿足了這一群體的情感需求。
“秀才”被封揭開的女性中老年群體情感缺失并非偶然。“最近的有‘假靳東’詐騙團伙,再往前回溯,還有出售各種假冒偽劣保健品的推銷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表示,這些人銷售的并不是產品,而是通過陪伴和做家務等方式打造的一種親密關系。
這種線下一對一的親密關系,在互聯網中升級成一對多、大范圍的準人際親密。什么叫準人際親密?董晨宇解釋稱,這表現為粉絲對“秀才”感到很親密,但“秀才”實際上并不認識他們。“中老年群體或許在經濟上壓力較小,但個人生活中的孤獨境遇以及互聯網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他們感到稍有不慎就會被時代排斥和淘汰。”臧麗娜認為,當老年人學著年輕人玩社交媒體,除了滿足個人情感需求之外,他們更想證明的是“我依然跟得上時代”。
“秀才弟弟好”“親愛的弟弟……”印象中含蓄內斂的中老年群體,在“秀才”的作品評論區和直播間里頻頻發出直白的表達。董晨宇認為,這種直白的表白跟網絡去抑制效應有關,即人在網絡環境中表現出不同于面對面交流時的行為,包括放松、較少的約束感和較開放的自我表達。“簡單來說,就是網友會在網絡上說面對面不敢說的話,做平常不會做的事。”
在對中國娛樂主播進行長達3年的調研中,董晨宇發現,沉迷直播間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處于邊緣化,更多體現在情感世界中找不到愛和認可。“回顧不少中老年人的一生,你會發現他們一輩子都在愛護和關照別人,自己卻鮮少被關注。”董晨宇說,因此,當他們處于“有閑有錢”的情境時,就會尋找一個渠道釋放被壓抑已久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釋放情感的同時會期盼得到一定的回應,而網紅經濟尤其直播經濟的本質是用錢來租賃情感和親密關系,這使得平時處處節儉的中老年人開始在網絡上瘋狂打賞。不同金額的消費得到的往往是不同程度的回應,也許是直播間里的對話,也許是語音聊天甚至是線下見面。“總而言之,花的錢越多,他們與網紅的親密距離就越近,而一旦停止消費,這種親密距離就會隨即消失。”董晨宇分析說。
實際上,直播打賞的行為并不專屬于中老年群體。“如果說沖動打賞是一個錯誤的話,那么年輕人犯的錯可不比他們少。”董晨宇認為,放大中老年人的錯誤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就好像他們沒有資格做這樣的事情”。
“秀才”被封后,網友調侃“眾大媽一夜之間失去真愛”“這種油膩網紅也就只能騙騙大媽們的錢了”。董晨宇認為,這種調侃是對中老年人的情感驅逐。他們不是通過直接的謾罵來表達,而是“利用互聯網的戲謔文化來完成一場玩笑式的驅逐”。
一旦我們將中老年用戶的需求定義為無意義,或者取笑他們的觀看特征和習慣,就會導致“老年被隱喻為一種疾病”。臧麗娜說,就像青少年需要偶像陪伴其成長一樣,中老年同樣有權利通過欣賞符合其期待的網絡人物,滿足他們晚年生活的情感需求。
無論哪一個群體,情感釋放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宣泄的渠道和空間卻有待較正和調整。
就算沒有“秀才”,也可能有“舉人”“狀元”等其他個體利用中老年群體情感的弱點牟取暴利。要看到中老年群體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嘲笑和忽視。與其居高臨下地審視,不如想想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
“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互聯網上,而在于現實世界。”臧麗娜認為,社會如何為中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情感代償渠道至關重要,“當他們需要和缺失的情感釋放在現實中得到了滿足,便不再需要在互聯網上尋找出口”。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曉 劉胤衡 記者 崔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