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30日,2023中國VR/AR產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博覽會以“融合共生、協同發展”為主題,匯聚XR產業從業者,針對VR/AR技術革新、應用領域及行業趨勢展開交流。知名AR品牌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李未可)創始人/CEO茹憶受邀出席活動并發表《探索AI大模型在AR眼鏡上的落地》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對于AI與AR融合發展的看法,以及李未可團隊圍繞這一判斷所做的技術及產品布局。
茹憶認為,當下AI在交互計算平臺領域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AI交互能力將成為AR眼鏡的核心能力。AI大模型與AR眼鏡的深度融合,將極大提升后者的終端感知、認知與交互能力,進而創造全新的用戶體驗。本次會上,李未可還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一體式人工智能AR眼鏡——李未可meta Lens S3。
如果AR是iPhone,那么AI是iOS
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智能涌現的時代。AI正成為新的技術浪潮,引領下一個計算時代的科技變革。作為下一個時代的“水電煤”,AI讓機器首次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交互,這為包括XR行業在內的千行百業的興起與飛躍創造了條件。
茹憶指出,在PC互聯網時代,人類借助鍵鼠實現了與機器的首次“交流”,而在AI驅動下的智能時代,AR眼鏡和類似設備將有望引領下一次計算革命。AI的進步,從AlphaGo擊敗李世石到ChatGPT的發布,其在特定領域的智能水平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人類,這一巨大飛躍無疑將徹底革新人機交互方式,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深遠影響。茹憶認為,如果AR眼鏡是iPhone,那么AI就是iOS。
盡管對AI與AR的融合發展充滿信心,但同時茹憶也提到,對于AR眼鏡而言,目前行業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圍繞光學技術、聲學技術、感知計算等決定用戶體驗的諸多關鍵問題并未完全解決,行業離交出一份完美答卷仍有差距,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
AI交互能力是AR眼鏡的核心能力
茹憶表示,AR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計算終端”,而AI的交互能力,也將成為AR眼鏡的核心能力。二者的深度結合,將使AR眼鏡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無縫融入人們生活的智能設備,而不僅僅是一個離頭最近的玩具。
他透露,目前李未可團隊正在將AI大模型深度整合到AR眼鏡中,以提供更流暢的交互體驗。據悉李未可已搭建了一個“重云輕端 云端一體”的AI理解力及認知模型。基于對場景數據、用戶數據的理解,以及參數調優化,在“云”上構架起一個以認知、推理、服務、任務等模型為基礎的AI大腦,打通用戶理解、交互服務、API調用、任務相應等云化服務和應用,并最終經由“端”——交互載體數字人和感知載體AR設備,實現用戶需求的實時響應。
“實際上,ChatGPT在通用場景的能力已經非常厲害了,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我們堅持做自己的大模型,這件事情的價值在于,我們能夠讓AI去訓練、學習和理解李未可AR眼鏡所面向的群體和場景,通過AI大模型與李未可AR眼鏡的深度整合,去為我們的用戶創造在這個領域下最好的使用體驗。”茹憶表示。
#FormatImgID_3#
中國首款一體式人工智能AR眼鏡
據悉,李未可創立于2021年,從數字人切入產業,后又推出AR眼鏡。是一家前沿技術的消費科技公司,通過AI+AR的技術加持,更具備智能化交互的能力。創始人茹憶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行安卓系統開發的工程師,參與研發過摩托羅拉第一款智能手機,隨后曾為小米合伙人,又任職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相關部門。
作為一個對科技和硬件始終抱有極大熱情的行業老兵,多年的行業經驗讓茹憶意識到,通用化場景容易暴露AI與AR技術的短板,有鑒于此,“李未可”的產品提供在限定場景下相對簡單的服務與交互,專注于特定細分的市場。在AR眼鏡的布局上,李未可科技以戶外場景為切入點,重點覆蓋騎行、徒步等用戶場景,并不斷提升AI能力,使其在服務用戶時更加智能。據了解,第一款產品發布后,已有超百家戶外品牌尋求合作。
去年10月李未可推出了兩款AR產品:meta Lens S1和meta Lens S1 Pro。在本次活動上,茹憶正式公布了李未可旗下首款一體式人工智能AR眼鏡meta Lens S3,并于11月1日正式發售,雙11期間首發活動價僅需1999元。該產品率先融入李未可自研AI大模型系統,針對戶外騎行和運動場景,整合了音樂、電話、導航、拍照和聊天、運動數據記錄等功能,解決用戶出門時需要攜帶多個設備的問題,一款輕便的AR眼鏡即可全面滿足。
對比meta Lens S1和meta Lens S1 Pro,此次發布的新品meta Lens S3在多方面作出了升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meta Lens S3實現了6到8小時的超長續航,并支持4K畫質的視頻錄制,真正解決了騎友們最關心的產品功能問題。與此同時,meta Lens S3還新增了支持外接踏頻器、心率器等設備的功能,在更多的戶外使用場景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李未可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多場景通用的AI+AR眼鏡品牌。用科技和大模型的技術加持,讓用戶使用更加便捷,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