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龍頭企業海爾智家今年迎來在資本市場發展的而立之年。
從1993年11月19日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30年海爾智家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一面旗幟:從1993年上市的當年到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從7.95億元增長到243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8%;凈利潤從0.7億元增長到1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3%。
收入和利潤的持續增長帶來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公司股票1993年11月19日上市當天開盤價為12元,2023年10月25日海爾智家最新收盤價為22.14元,復權后股價折合為843.68元,累計漲幅達6931%;期間,2021年2月18日,公司股價最高達35.95元,復權后折合達1248.1元,創下歷史新高,累計漲幅達10301%。公司的市值從上市之初的20多億元增長到2300億元。
海爾智家上市30年股票后復權圖
企業在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成長壯大,也為堅守其中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霍慶林便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投資者。他從1998年開始買入海爾智家股票,堅持長期主義,一路持有至今,陪伴這家企業走過了在資本市場風云變幻的25個年頭。
持股25年,收益率1667%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薪族,當年看好海爾智家的股票后,就開始把余錢慢慢買進去。中間除去2012年兒子結婚買房賣過一次股票,其余時間基本一直持有至今。”霍慶林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他在海爾智家的股票上投入了共計30萬元,至今為止,合計總盈利已超500萬元,實現收益率達1667%。此外,在霍慶林的影響下,他的親友們也陸續購買了海爾智家的股票。
霍慶林在研究海爾智家股票 受訪者供圖
談起選擇海爾智家的股票,霍慶林回憶,“1998年,我在一份證券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關于海爾智家的文章,標題是《三年看長虹,五年看海爾》。這篇文章讓我對著名的‘砸冰箱’事件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時代,冰箱是非常稀缺和緊俏的商品,一是很貴,二是很難買到。而海爾智家因為一點質量瑕疵問題就直接砸掉冰箱,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海爾智家對質量的嚴格要求和它非同尋常的戰略眼光。”從那時起,霍慶林便開始關注海爾智家這家企業,并最終決定買入公司股票。
購買海爾智家股票后,霍慶林一直持有并逐漸增加持股數量。在2011年-2012年時,他的持股數量達到了最高峰:13.5萬股。此后由于兒子要結婚、裝修買房等家庭原因,他減少了持股數量。盡管如此,他仍然持有11.4萬股海爾智家股票。
多年來,在購買產品時,霍慶林已經習慣性選擇購買海爾智家的產品。他的家里、兒子家里、母親家里裝修使用的都是海爾智家的家電和家具等產品,這種選擇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論購買什么家電,我首先會查看海爾智家是否有相應的產品。”霍慶林還談到一個深刻的感受,“我買海爾智家的產品時,感覺像是他送我的一樣,因為我已經從海爾智家的股票上獲益巨大。這是我的一個真實想法。”
除了自己獲益巨大外,霍慶林還帶動了身邊的朋友和親戚購買海爾智家的股票。他對這些投資者說:“股票漲跌最根本的還是與這個公司的發展成長有關。”他用自己的賬戶走勢圖和海爾智家的營業收入、利潤圖表向他們展示了企業的成長和盈利能力,使他們更加信任海爾智家。
實際上,讓投資者獲得高額收益的根本,正是企業的高速增長并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數據顯示,在上市的30年間,海爾智家保持了快速增長,其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1.8%,凈利潤復合年均增長率也高達20.3%。同時,海爾智家長期積極回饋投資者,持續給股東創造價值,截至2022年,海爾智家上市至今已累計分紅296.87億元,平均年分紅率達32%。
從“找出邏輯”到“堅定信心”
長期持有一只股票的背后是對該企業的深入了解,更是對其發展前景的堅定看好。投資海爾智家25年來,霍慶林到賣場觀察各品牌的銷售,并記錄了七八本筆記。“收集數據,找出邏輯,堅定信心,戰勝恐懼。這是我這么多年持有海爾智家股票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經歷的真實體會。”霍慶林如此總結。
霍慶林記錄海爾智家的筆記本 受訪者供圖
談及對海爾智家看好的原因,霍慶林說:“首先是出海創牌。”彼時,為應對全球化浪潮,企業的發展路徑大致分為兩種:貼牌代工或自主品牌出海。前者是一條捷徑,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制造,但不可避免陷入價格戰;后者走起來更為艱難,但一旦度過困難的前期,將會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海爾智家就堅定地選擇了走出海創牌之路。“他們選擇了難而正確的路。”這件事令霍慶林印象深刻,這是“長期主義者”堅持的信條: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
此后,海爾智家以海外市場最為重要的本土化為抓手,推進品牌全球化。從最早的美國建廠到最近幾年的歐洲工業園、埃及生態園等,海爾智家實現了從研發、制造、營銷在當地的落地。
在資本市場,海爾智家通過不同階段的并購體實現了全球化的布局,其相繼并購了日本三洋白電業務、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斐雪派克、意大利的Candy。特別是2016年,海爾智家并購GE Appliances,一舉攻入北美市場;此后的GE Appliances發展迅猛,躍居美國第一大家電公司,連續6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家電公司。
另一個讓霍慶林看好的是海爾智家創建的高端品牌卡薩帝。“該品牌創立于2006年,當時歐美日韓是中國高端市場的主流品牌,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能撼動他們的品牌地位。”霍慶林回憶。而卡薩帝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逐漸創造出了高品質、高科技、高顏值產品,同時通過市場建設、渠道開拓、服務創新等大量前期投入,最終打破了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壟斷,并在高端市場份額連續6年第一。
此外,海爾智家打造了全球唯一的智慧家庭場景品牌——三翼鳥,讓霍慶林十分看好。“場景品牌,目的是打破產業和行業界限,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屋智慧全場景解決方案,將帶動成套智慧家電的銷量提升。”
其實不僅是霍慶林這樣的中小股東,海爾智家的管理層和員工對自家企業的發展也是充滿信心,并且用真金白銀踐行著這種信心。根據公司相關公告,海爾智家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公司股份的回購:2021年,在A股市場回購22億元,在H股市場回購10億港元;2022年,在A股市場回購14.91億元,在H股市場回購3.64億港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A股市場回購5.98億元,在H股市場回購1.99億港元。近三年時間,公司累計在A股回購達42.89億元,累計在H股回購達15.63億港元。
著眼長遠的企業更重視ESG
除了業績的穩健增長,霍慶林表示,他衡量海爾智家的另一個維度在于企業創造的社會價值。他了解到,多年來,海爾智家積極踐行ESG理念,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履行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持續創造社會價值,并獲得了全球認可。“這也是我們作為中小股東十分看重的東西。”他說。
實際上,近幾年,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議題,疊加國家的“雙碳”目標,一些具有長遠經營意識的企業,開始越來越重視ESG。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海爾智家就發布了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隨后的時間里,海爾智家將ESG理念貫穿于經營發展的全過程,搭建了全球ESG策略體系,ESG管治架構,彰顯出了強勁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目前,海爾智家已經形成了“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營銷、綠色回收、綠色處置、綠色采購”的6-Green戰略。以循環利用環節為例,在位于青島萊西的行業首個再循環互聯工廠內,從全國各地回收的家電在這里通過全流程可視化、規范化的精細拆解、破碎清洗、塑料造粒,最終生成高品質的循環新材料,可用于家電、汽車、日化,甚至食品級塑料等領域。據了解,海爾智家構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再循環產業體系,一年能拆解廢舊家電200萬臺,循環材料再生3萬噸。
此前,海爾智家還發布了智慧樓宇產業三大創新成果:首先,是通過磁氣懸浮智慧節能方案實現“降碳”;其次,是通過光驅儲能方案實現“零碳”;最后,通過熱能回收發電及氣態膨脹發電實現“負碳”。目前,智慧樓宇成為海爾智家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霍慶林了解,海爾智家的ESG實踐遠不止如此。在社會責任方面,海爾智家在全球圍繞公益事業、雇主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回報社會。“拿公益事業來說,海爾智家是團中央希望工程中捐建希望小學最多的企業。”他介紹,在海外,海爾智家還向英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公益組織和慈善活動捐贈物資和現金,獲得了當地社會普遍認可。
同時,海爾智家自身提供10萬+的工作崗位,還帶動了相關產業超百萬個就業崗位。
除了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外,海爾智家還注重給員工創造價值。剛上市時,其只有1568位員工,到目前全球已有10萬+創客。海爾智家始終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員工提供歷練和成長的機會,讓無數創客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凡。除了制造體系中有243名員工獲得了國家級、省市級以上的榮譽外,在研發體系中,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獲得中國專利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榮譽。
談到海爾智家的未來,霍慶林表示,自己將會一直堅守在海爾智家,“希望海爾智家能夠堅持創新,永不自滿,在布局智慧住居的全球賽道上不斷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