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凈息差繼續下行、資本管理更趨規范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密集發行資本工具補充資本。初步梳理,今年年內已有超過30家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計劃發行申請獲批,其中既包括大型國有銀行、股份行,也有城商行、農商行。
“做生意需要本錢,資本就是商業銀行的本錢,直接決定了生意能做到多大規模,是銀行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金融監管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這樣解釋資本對于銀行開展業務的重要性。
從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來看,當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銀行利潤增速承壓、通過內源性渠道,即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工具等外源性渠道補充資本更為迫切。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銀行密集補充資本,既反映了在讓利實體經濟、穩定資產負債表、做好做細做實風險管理之間取得平衡的努力,又有助于銀行在持續快速擴表、經風險調整的資產規模增速加快、資本消耗加大的背景下,滿足監管對銀行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銀行在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上的嚴格標準和更高要求,還能夯實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礎,提高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實力和信貸投放能力,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銀行密集發行資本補充工具
11月10日,金融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的批復顯示,同意招商銀行發行不超過107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工具。11月6日,金融監管總局山東監管局核準煙臺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計劃發行額度15億元,同時要求其制定并不斷完善與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加強資本管理,強化資本約束,確保資本的節約與有效使用。
近一段時間,多家銀行密集發行資本補充工具夯實資本實力。從數據來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滿足監管要求,且較上季度末有所提升。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4.77%,較上季末上升0.1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36%,較上季末上升0.08個百分點。
“銀行發行資本工具有利于夯實資本實力、提升經營穩定性,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談及背后原因,光大銀行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說,過去三年,銀行擴表速度較快,資本消耗使得銀行面臨的資本補充壓力有一定抬升。另外,許多資本工具基本都是默認每五年一贖回,明年剛好是一個贖回高峰期,到期量比較大,銀行在今年提前發行資本工具也可以彌補明年資本工具到期的問題。
不過,資本充足率增幅不及預期,銀行業補充資本仍較為迫切。興業研究高級研究員陳昊表示,由于銀行往往在第二季度進行分紅,2015年以來銀行資本充足率都會出現季節性變化的特征,即三季度末較上半年末回升的現象。但從環比增幅來看,三季度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環比增幅均走低。未來一段時間,各類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將有所提升。
外源性補充渠道亟需拓寬
目前銀行主要通過內源性和外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建立在資本公積、盈余公積等留存收益及超額貸款損失準備等基礎上;外源性渠道主要包括股債類融資,包括發行可轉債、無固定期限資本債、二級資本債等,上市融資、發行優先股、增資擴股、配股等。
“經濟恢復向好在區域和行業上仍呈現不均衡和分化式的特點,給銀行資產質量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龐溟表示,由于近年來銀行息差處于下降通道,利用股票市場補充資本的速度和規模也有待進一步優化,導致銀行無論通過內源性渠道還是外源性渠道補充資本金均有一定難度。
陳昊表示,銀行的凈利潤轉增是內源性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最主要的方式。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差值進一步擴大,銀行內源性補充資本持續承壓。
在上述背景下,進一步拓寬外源性渠道補充資本成為市場關切。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形式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便是政策層面作出的積極探索。原銀保監會在今年3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為促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監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三年累計支持20個省(區)發行55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600余家中小銀行資本。
另外,龐溟表示,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
一是可以考慮發行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轉股協議存款等創新方式,或使用應急可轉債、其他一級資本債、更多發行長期限的金融債等方式;
二是可以從縮小分母來下功夫,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降低風險加權資產;
三是擴大參與銀行增資擴股的機構投資者范圍,積極穩妥引入基金、年金、外資金融機構等長期、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
資本補充面臨多重考驗
值得一提的是,《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辦法》)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銀行業資本補充將面臨新的考驗。
金融監管總局此前表示,測算顯示,《資本辦法》實施后,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穩定,平均資本充足率將穩中有升。單家銀行因資產類別差異導致資本充足率小幅變化,體現了差異化監管要求,符合預期。市場分析普遍認為,《資本辦法》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短期影響偏正向,長期來看將引導銀行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的背景下,《資本辦法》將更好地支持銀行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豐富資本補充形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但同時,監管對資本管理的要求總體提高,將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銀行加快資本補充步伐。據他測算,《資本辦法》實施后,一檔、二檔銀行資本壓力有所增加但影響總體可控,處于第三檔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有所提升。
來源:金融時報